分享

在思想品德课引入生态体验式教学

 禹衡图书馆 2014-10-12

   

生态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把外求与内求有机结合的内外交融的道德教育形态,它在保留生态德育和环境教育之内核的基础上,在内外交融的形态下由体验者进行内外全息感悟,恢复了道德的自觉性和共生性。生态体验包含有自然生态体验、类生态体验和内生态体验。自然生态体验是体验者在自然之境中的生态体验,它侧重于对人与大自然之间关系的领悟。类生态体验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概括来说就是“处处德育场,人人德行师”;内生态体验是我们自己内心世界的感受和领悟,如何把领悟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完善自我,是三重生态体验的最高境界。

 

“生态体验教学”把“教育者”称为“导引者”,把“受教育者”称为“体验者”,导引者本人亦是体验者。它把知识学习与体验者的生命意义关联起来,从感性生命个体的生存实践出发,凸显教育的实践性、享用性和反思性表达。

 

思想品德新课标的核心是师生通过体验、对话、互动等活动,在动态的机制中,探究知识、修为人生、共同成长。师生在互动学会终生学习,学会与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世界和谐发展,达到寻找自我、塑造完美人格的目的。可以说,生态体验式教学正好与初中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和理念相符合,值得尝试。

 

下面,我就以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中引入“泰坦尼克”这一生态体验式教学为例,谈一谈在思想品德课上引入生态体验式教学尝试的感受。

 

“生态体验教育”包括三个实践环节:营造体验场 + 开放式对话 + 反思性表达和提升。即通过有生命感动的体验活动和生命阅历,导引学生进行开放式对话,讲述体验活动的现场感受,开启学生在三重生态下的不同感悟;不断激发学生道德学习的愿望,把不在现场的资源调入当场,进行反思性对话,使学生在探究和自主感悟过程中,不断进入“体验之思”的道德境界。

 

第一环节:营造体验场

 

营造一个体验场,创设好体验氛围,是使体验者顺利进入体验之境的关键。没有体验场的营造,开放式对话缺乏氛围,体验者没有诉说真实感受的情绪。我所营造的场景是你正在一艘在海洋上航行的轮船“泰坦尼克”号上,船不幸触礁,还有15分钟就要沉没了,但救生艇有限,只有一小部分人可以获救,谁应该获救?

 

活动目的:

 

学生在活动中体悟集体的建立需要的要素:得力的领导、统一的规则、成员间团结协作、小组成员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并学会关爱集体,关爱他人。

 

活动名称:

 

泰坦尼克

 

提出规则:

 

全班分为4组,每组10人,每个人根据规则体验其中的一个角色。

 

1.一艘在海洋上航行的轮船“泰坦尼克”号不幸触礁。

 

2. 还有15分钟就要沉没了。船上有10个人。

 

3. 可唯一的一只救生艇只能载4个人。

 

4. 4个人应上救生艇呢?

 

5. 请给下列10人排序。

 

6. 即首先应获救的为1号,其次为2号……应放在最后考虑的人为10号。

 

7. 将个人的选择顺序放在个人顺序栏内,个人有5分钟的时间。

 

8. 将小组顺序放在小组顺序那一栏内,小组讨论的时间有10分钟,小组必须意见统一。

 

调整环境氛围: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一望无边的大海,巨浪滔天(船在风暴中挣扎的flash+雷雨风暴的声音+屏幕倒计时显示),一艘在海洋上航行的轮船“泰坦尼克”号不幸触礁,还有15分钟就要沉没了,船上有包括你在内的10个人,(学生闭眼左右晃动身体,听着雷雨风暴的声音,体验在快沉没的船上的感觉)。可唯一的一只救生艇只能载4个人。哪4个人应上救生艇呢?(设定只要上救生艇就一定能生还,不上的就一定会随船沉没)

 

实施活动:

 

第一步:学生不知道自己是哪个角色的情况下,作为旁观者进行第一次选择谁应获救:请给下列10个人排序,即首先应获救的为1号,其次为2号,……应放在最后考虑的人为10号。 将个人的选择顺序放在个人第一次选择那一栏内,个人有2分钟的时间。(不讨论,自己思考)

 

第二步:学生随机抽取写有角色的小纸片,在确定自己是哪个角色的情况下开始第二次选择谁应获救,个人的选择顺序放在个人第二次选择那一栏内,个人有3分钟的时间。(不讨论,自己思考)

 

第三步:按角色进行分组,每组进行讨论,每个人注意聆听他人的发言,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组员,说服其他组员认同自己的选择,小组讨论的时间有10分钟。

 

第四步:每组决定的获救者到指定的标志救生艇的位置(桌椅围成,留1个小入口),小组意见必须统一。

 

第五步:老师宣布时间到,船沉没(伴随船沉没的flash)。所有获救者对没获救的同学表示感谢。

 

 

 

 

个人第一次选择

个人第二次选择

小组选择顺序

A船长

45

 

 

 

B船员

30

 

 

 

C国家人事局局长

62

 

 

 

D国家人事局局长的儿子

12

 

 

 

E科学家

42

 

 

 

F科学家的女儿

3

 

 

 

G警察

40

 

 

 

H罪犯(孕妇)

29

 

 

 

I医生

44

 

 

 

J因公负伤的重病人(昏迷)

26

 

 

 

 

 

第二环节:开放式对话

 

开放式对话中学生讲述体验活动的现场感受,开启学生在三重生态下的不同感悟;不断激发学生道德学习的愿望,把不在现场的资源调入当场,进行反思性对话,使学生在探究和自主感悟过程中,不断进入“体验之思”的道德境界。没有开放式对话,体验场仍然外在于体验者的心灵世界,不能使人沉浸在体验场中,反思性表达也会演化为理论的单向灌输。

 

开放式对话:(来源于教师引导)

 

你第二次确定的顺序是否就是你最先确定的顺序?如果不是,你改变选择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学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

 

你们小组是怎么选择的?

 

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体验之思:(来源于学生)

 

不同的立场做出的决定可能会差别很大;保护弱者;女士优先;最大限度的生存可能性;团结协作;必要的牺牲……

 

第三环节:反思性表达与提升

 

没有反思性表达,开放式对话流于经验感受,缺乏哲思和理论穿透力、洞察力。

 

共同讨论:

 

1有没有小组直到船沉没还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为什么会这样?

 

2你的小组是否缺少领导者?

 

3小组是否有统一的原则?你们组的原则是什么?

 

4小组成员在这个团队中应承担什么责任?

 

5新集体的建立和成长需要什么?

 

……

 

通过反思性表达与提升,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到集体的建立需要认真负责、有能力的领导者;集体中统一的规范或原则非常重要;在集体中每个个体都有价值;集体需要团结和奉献……

 

从本节课教学方法的选择来看,体验式教学,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本节课的效果来看,体验式教学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着力点”放在了学生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参与”始终贯穿于整节课。整个体验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开放、平等的氛围中,整个身心被创设的情境所感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近了,每个人都体会到了被他人关注的愉悦,通过自己的选择,与心灵对话,澄清了自己的价值观,体会到了当生命面临变故,在不得不放弃的时候,要坦然面对,所以当每组的6位同学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来保全另外4位同学的生命时,大家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学生说,体验活动让让他们学会理解他人,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也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改变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改变他们对人生的理解,更加欣赏自我、尊重他人、感恩生活、理解社会。

 

 刘惊铎教授在其博士论文《道德体验论》中谈到一切道德教育只有以体验为基础时才是有意义的,提出了“体验是道德教育本体”的命题。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从抽象、空洞的说教向充满生活情趣和人性关怀的体验式教学转变,为学生创设体验真、善、美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在体验中健康成长。运用生态体验式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 把要求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新理念落到实处,大大提高思想品德课教育的实效性,值得我们用心尝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