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阳小火车:工业文明的活化石

 勒杜马 2014-10-13

2011-3-8 14:54

  嘉阳小火车行进的19.8公里的路程中,弯多坡陡,要穿越6个隧洞,最小转弯半径70米,最大坡度千分之36.14,最大坡差238.1米,对于交通是件让人不悦的事,对于审美,却有着别样的风景。因而老鹰嘴的绝壁、蜜蜂岩的人字形掉头、亮水沱湖畔铁轨、和尚湾的“S”形弯道以及图中的菜子坝“C”形大拐弯都成为欣赏小火车的景点。
 
铁轨上的历史
  1765年,瓦特先生在遥远的欧洲大陆发明了蒸汽机之后,世界开始提速,原来依靠风力、水力、畜力的力量来转动的很多机械设备为蒸汽机逐渐代替-—从海轮到汽车,再到挂着长长车箱的火车,机械的马力越来越大,人们的生产力越来越强,大家一致认为蒸汽机是当时工业时代的核心,它的出现是工业文明的标志。
  世界在蒸汽机的驱动下,财富累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同时也伴生经济危机,也让现代化的战争在蒸汽机动力的影响下变得更加恐怖。其后不到三百年的时间,人类由工业时代进入到了信息时代,科技的发达程度与财富的积累速度超过人类数万年的历史。仅从动力机械来说,从蒸汽机到了悬浮磁时代,蒸汽火车在世界的各个角度淡出江湖,成为一种久远的记忆。嘉阳小火车成为现存的唯一还在运营的客运小火车。
 

  算来也有好几次体验小火车了,第一次到达犍为县跃进镇嘉阳小火车车站,都有一种隔世之感。这种算来有点年头的蒸汽火车淡出我们的视线久矣,在这里却是当地唯一的交通工具。嘉阳小火车的起始站是石溪镇,一个丘陵山区的普通小镇,近些年来因为小火车的诱惑,世界各地的人们次第到来,车站成为人头攒动的舞台,相互观望,互为景观。大众的目的简单明确,为的是一睹两百多年前的发明,探访小火车铁路沿线的生活状态。这条铁路的终点站是黄村井站(最初火车的起点站)一个当年有名的煤矿出口,铁路最初是运送原煤的运输线,当黄村井的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停止产煤之后(成为客运的终点站)人们才发现,全长19.8千米铁路沿线的居民离不开这条窄轨铁路——它是唯一进出的交通工具。是停还是行成为了一个焦点,当一条崎岖的乡村公路艰难的爬进了芭沟时,公共汽车最终没有替代这条摇摇晃晃的小火车。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通小火车之后,人们早已和它融为一体,赶集、嫁丧嫁娶、走亲访友……都一一划上了小火车的铬印。在芭沟一代,几个老汉之间开玩笑会这样说:“你好久坐零号车?”零号车是一节专用于运送死者的殡葬车,除了生者,死者火化的唯一交通也是这条穿越田野丘陵铁轨。不可替代的交通工具让这条铁路一直保存到今天,
  逐渐成为人们的观注热点,它是社会进程的活化石,是活着的工业博物馆。
 

  关于这条铁路和煤矿,当地人非常自豪。1938年,当日寇的铁蹄在东部中国横行的时候,国民党政府被迫迁都重庆,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大批军工和民用企业也纷纷内迁,国内知名人物翁文灏、孙越崎先生创办了“嘉阳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在芭沟从事煤炭开采,主要的矿井设务由河南焦作中福煤矿经湖南湘湘潭煤矿拆运而来。早期的煤炭运输是沿着芭沟的峡谷到达马庙(芭马铁路),全长6.5公里,当时为600毫米的窄轨铁路,没有蒸汽机车全靠人力推动小车到达马庙的马边河码头转运出去,为当时的抗战生产提供了很多能源用煤。解放后,生产力有所提高,加上马边河水库的兴建,芭马铁路受到了影响,1958年修建了这条芭沟-石溪镇的铁路,这条19.8公里的铁路由一万多名职工、民工和解放军战士共同修建完成,在今天仍在安全的运行之中。

摇晃的感受
 
  石溪车站的站台就是一排商铺,对面是调度指挥的工作大楼,冒着煤烟和白色蒸汽的火车头发出巨大的吼声,它们利有詹天佑当年发明的人字形掉头方法更换车箱。由这里发出的车车头在前,返回的车煤斗在前车头在后,这种蒸汽车头还没有双车头,也不可能180度掉头,便形成了这种独特的驾驶方式。
  挂车箱的时候,车头上挂着一根铁链子车箱上也挂着一根,工人们就靠这两根铁链子为车头车箱“拉郎配”,车箱之间没有通道,每节车箱的司乘人员都挂着一个口哨,这个是通知火车发车停车的信号之一。站台人员在电杆上插上旗语——插红旗,表明站内不具备停车条件,在站外等候;插上红绿旗,表示可以正常进站;收回红旗,绿旗表示可以出站;如果进站时只有绿旗,表明直接通行。这些曾经的指挥体系在这里是绝对的主流,站上的工作人员说嘉阳小火车是全手动式的老式火车,手动挂车箱、手动铲煤、口哨与红绿旗配合指挥火车停行、每节车箱还有手动刹车、车站使用的是手摇电话,整个的劳动方式需要司乘人员的默契配合。
  列车还没到发车时间,我们踏上了窄窄的驾驶室,里面分布着锅炉、仪表、管线。与大型蒸汽机车不同的是,嘉阳小火车的右边是司机,左边是司炉工,大型机车是相反的。
  口哨声音和旗语引导着乘客上下,我们钻进了阴暗的车箱,来来往往的乘客除了人还有家禽和家畜。
  小火车是嘉阳一带铁路沿线数万人的唯一交通工具,客货混装成为一种可能与必然。逢石溪赶集的时候,沿线的村民会前往采购生产生活资料。购回猪仔饲养,养大后依然在石溪销售服猪,所以在各个车站很容易看到赶猪上车的情形。即便体型更为庞大的耕牛也是小火车的乘客,唯一的交通工具是无法避免与这些动物同坐一列班车的,这里的人们早已习惯。
  车箱内只有两列对坐的木凳,没有玻璃的开放式车窗前,是车内车外亲友交流的平台,车内车外的人就着车窗交流握手道别。这种开放式车窗的好处是空气流通,空气流通的另一个弊端是车头的蒸汽和煤灰也侵入车箱,穿上白色衣裙来此旅行,那返回时一定变成了花的衣裙。上学的孩子们会在第一班车从山里出发,乘坐晚班车回家,里面的油盐酱醋茶等所有的生活资料都是靠这列小火车运送,小火车也是一条补给列车。
 
 

  日常起居与衣食住行都与这列小火车息息相关,沟内的要搬家出来或沟外的人要进去小住,从沙发到彩电冰箱都得通过小火车来运送。由于运输的问题,沟内基本没有什么加工企业,桌椅板凳都是购买成品,有时车箱内会成为家俱展场。沟内的生态鸡鸭也是随同小火车成为餐桌上的美味的,不过与猪牛等大型牲畜相比,鸡鸭一般是随身携带,好奇的鸡鸭们一般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乘坐小火车,好奇心趋使它们观看了窗外的一切:让我一次看过够!
  与车内的成年乘客相比,孩童们关心的还不是什么衣食住行,他们关心的是快乐与新奇。一位小朋友将自行车推上了车,他所在的地方是客货混装车箱中专门辟出的关牛羊生猪的,空间宽大,没有牲畜的时候就堆放货物。随着无所不在的广告传播、游客的增加、以及在沟内小住的家庭增加,许多的外来时尚用品也开始在孩童间流行,图中的小孩们正在争相领略MP3的美妙音乐,对于长年于此的孩童来说,对于轰隆降的车轮声来说早已审美疲劳,那些在录音棚中精心配器制作的音符才是他们所向往的,人们,总是对陌生的事物产生极大的兴趣!
  列车一路上发出有节奏的丁当之声,车箱在不停的摇晃着,有人称之为铁路迪斯科,实在太有点逼真。从石溪到黄井村一共有九个站点方便群众乘坐,其中有一个招呼站,火车招手停,这可能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一种奇特现象。黄村井站是货运时代的起点站,现在只剩下一些空旷的房屋和一些留守的工作人员,地下矿井黄村井煤矿也开辟成了中国第一个矿井旅游景点,让人们能真切了解井下作业的艰苦程度,让人们了解工业时代的发展历程。
 
 

芭沟:乡土记忆,世外桃源

  芭沟是一个民居集中的地方,也是嘉阳煤矿最早的工作点,始建于1938年,后与英国合资,成立嘉阳煤矿服份有限责任公司。来自各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采煤工人在这里奋斗半个世纪,留下了诸多的历史记忆。左上的毛主席标语及头像几近完好,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右上是嘉阳煤矿老矿区及今天所说的芭蕉沟,民居有苏式民居,也有一些欧洲风格,是因为煤而诞生的一个聚落。这里的人们几乎靠工资生活,除了小餐饮、理发店、日杂店,几乎找不到商业痕迹,周边方圆数十公里没有工业污染,更多的城市人来这里购房定居养老、避暑。
  张大贵老人退休了,就住在铁路边上,他早已习惯了列车与铁轨发出的节奏声音,对于他来说,这是人间最美妙的一种音乐。晚饭后他常常坐在门前的铁路边上喝茶,我问张大爷这儿购买食品菜蔬方便吗?他说:“肉就在镇上买,菜自己种。”还有菜地,他指着铁路边上的的零星空地说,你看,这些南瓜、番茄都是绿色食品,自家种的。他还顺手摘了几个红艳艳的番茄塞给我们:“尝尝,比城里卖的好吃多了。”口味果然鲜美,那种果酸地道,回味甘甜。这时才发现,铁路边和坎上的坡地上到处是各种农作物,七月的田野里玉米挂着紫红色的缨络,而南瓜、丝瓜拼命比着身长,到处疯长乱爬。
  来自宜宾的李富彬是来养老的,他夏天秋初在这里住上四五月,冬春回到宜宾,他将空地多用来种花,红色黄色的胭脂花在列车驶过的风中轻轻的舞着,把艳丽的色彩化为芳香随风而逝。而李富彬老人每天就在这芳香的环绕下享受着惬意的晚年生活——这里消费不高,没有工业污染,这里山青水秀,这里鸟语花香,这里质朴简约,时间过得很缓慢,这里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其实芭沟虽然没有氤氲的湖面,却有瓦尔橙湖同样的意向——与世无争、静谧祥和。这里的人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大多数的家庭在房前屋后和铁路两旁耕种劳作,种些四季豆、南瓜、小葱以及鲜花,让人想起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人们追求物质的同时,忽略了一种生活状态,当你从小火车的铁门中跨向地面的一瞬间,就会发现生活原来可以这样过。
  很多的建筑是五六十年代的模样,宽大的球场与电影院,各种色彩的砖墙上有文革标语,除了电视的缤纷以外,我没有发现城市拥挤出来的喧嚣与浮燥,芭沟成为很多人寓居的桃花源。21世纪的今天,生活的压力让很多人变形,而这里,人们的步履却依然舒缓,都市人纷至踏来,在汽笛的鼓动中,穿过水汽组成的幻象之门,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从现代的浮华,走向心里的寓所,让闲庭信步成为生命中真切而不可忘却的定格!

五湖四海的朋友

  21世纪是个怀旧的时代。探索发现让我们看到南极的冰川沙漠的无边翰海以及海洋深处的秘密,世界上未知的秘境越来越少,而人类文明的进程也在一步步展示智慧的历程。而科技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的历史痕迹正在逐渐消失,蒸汽小火车在欧洲基本绝迹,很多的欧美人士不远万里专程来到犍为,只为看一下他们祖先发明的“铁牛”,感受一下行进的迪斯科。
一位英国的火车司机来到嘉阳,他带了几本影集,有他各个时期驾驶的机车,他见到嘉阳小火车时,眼睛里闪烁着热恋时的光,不停的赞美着这与他生命历程息息相关的工业产品。在征得同意之后,他在中国驾驶了一回小火车。
  来到嘉阳的国外游客超过了千人,国内的游客更多。嘉阳小火车一天往返四班,有两种票价,站票和坐票,全程的站票价格为5元,站票为3元,节假日加挂专用旅游车箱。普通车箱的车窗没有玻璃,旅游车箱的车窗加了玻璃,坐椅也更舒适,全程票价为15元。游客可以自行选择是否乘坐旅行车箱。左页图上是节假日来嘉阳体验小火车的游客,由于小火车载客量有限,普通车箱只能挂七节,每节车箱的座位是两条相对的长条木凳,只有20个座位。而旅游车箱虽然对座位作了调整,改为现在火车的两例平行的座位,可以坐多一点人,但由于增加了车箱的重量,只能挂四节,运力依然不大,因而很多游客没有能买到车票,只能扫兴而回。
  嘉阳小火车还促成了乐山与英国莱斯特郡的友好城市签定。在停靠的一排旅游专列上,有一节车箱写着“莱斯特郡号”,我看到这几个字还以为又是哪个崇洋媚外的人搞的噱头,没曾想这上一段跨国友谊的见证。
  英国莱斯特郡议会议长戴维·帕森斯先生在航班上看到一本画报上登载有嘉阳小火车,英国人发明的小火车在英国停产了近30年,能在东方的中国看到还在运行的小火车,让英国议长充满了向往,经过四川省政府的接洽,2005年,戴维先生终于如愿以偿。他获得了“嘉阳小火车荣誉司机”称号,那一天,戴维先生喜悦溢于言表,兴高采烈地登上火车驾驶室,拉响传统蒸汽汽笛,启动了象征中英友谊的“莱斯特郡之骄”火车专列。
  嘉阳小火车在短短的几十年前经历过几次功能的变化,从运煤到客运到最后成为一道风景线,原因是时代不同,需求不同,五十年前的人们为着温饱而奔波,哪位仁兄有心情将这冒着白烟的长龙当作景致来欣赏呢?时光进入21世纪,人们对世界好奇与探寻成为生命的一种必然,旅行便是重要的体验方式,从雪山到滨海,人们体验着自然与人类创造的景观与文化,嘉阳小火车也不列外,成为人们了解工业文明,观看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融合的地点。每一个时代,人们都有不同的精神追求与生活方式,今天,也许就是执行古人所言:“行万里路”,嘉阳小火车也就成为不同国籍不同层次不同肤色的各类的足下风景与智识观察点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