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马流洲:尺幅吞万里健笔绘春秋

 昵称14979747 2014-10-14

马流洲: <wbr> <wbr>尺幅吞万里 <wbr> <wbr>健笔绘春秋    上图为马流洲国画作品《南疆风采》

                                                    尺幅吞万里  健笔绘春秋

——著名山水画笔马流洲的人生与国画艺术探幽

文/琴剑

 

中国书画艺术源远流长,代代有传人。著名山水画家马流洲以其涵天盖地、吞吐万过壑的胸怀,借像传神,绘影存真,展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万千气象。其国画创作手法精湛,传统笔墨技法尤为独到,每幅作品都蕴含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美学观点。给人一种气势磅礴、深远开阔、浑厚凝重、遐想万千的艺术感受,达到一种融汇浑成、机杼独具、炉火纯青之境。

其代表作《云岭回壑》、《水拍云崖》、《春雨初霁》、《青山永固》、《润泽图》、《春泉图》以其烟云幻灭、气韵苍茫的意象与纵横捭阖、博大浑雄的气势蜚声画坛,流传广远。

马流洲的山水画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传统国画的精髓,更于洒脱中见法度,于雄健中见灵动,于苍茫中见滋润,可谓酣畅淋漓、逸兴恣肆。其人不愧为当代画坛不可多得的国画名家。

 

一、艺术与人生

 

古语有云:“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数十年来,为了心中那神圣执著的艺术追求,马流洲历尽沧桑,始终以其刚毅顽强的天性面对一切艰难困苦,跋涉于漫漫艺途之中。

马流洲19423月出生于广东潮阳,自幼家道贫寒,与老母相依为命,备尝艰辛。但正所谓“磨砺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邃养;施为宜似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多舛的命途、困顿的环境反而磨炼了他坚韧的意志。

他与艺术结缘则纯属偶然。从当初抱着学一门手艺当饭吃的念头拜师学炭画开始,之后他画过月份牌(旧时月历),大跃进时又专画宣传栏,这一条从艺之路可谓一波三折,但他聪明颖悟,举一反三,竟学有所成,一步一步迈进艺术的门槛。1961年,马流洲考入广州美术学院,修习商品装潢美术专业。大学期间,他对国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始而心驰神往,进而心醉神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马流洲对国画的痴迷源于一种表达山水胜景的欲望。他奉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黎雄才为圭臬,又得益于南京画派大师傅抱石的理论精髓,从课余独处一隅专心临摹、反复揣摩入手,在刻苦自学中进行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到了“发奋忘食,乐以忘忧”的地步。大学毕业分配到外贸部门工作之后,他也不以“案牍劳形”为累,旷日持久,倾心戮力于山水尺幅之间,十余年一以贯之,未有少辍。

直到1975年,马流洲与友人合力创作的《铁龙穿越万重山》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印成单张在全国发行,成为他公开发表的国画处女作。这也大大激发他的创作热情和艺术灵感,推动着他向更高的目标继续奋进。

有志者,事竟成。马流洲凭借惊人的毅力与超群的悟性逐渐步入国画艺术的殿堂。随着他对自我的不断完善,随着他对生活中美的规律的不断发展,随着绘画技巧的日臻成熟,马流洲逐渐形成自己的国画风格,并成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存在方式,成为中国山水画的巨匠,他的画作被广为推崇,这种实现亦可说是艺术生命力的释放。

“如果没有艺术的启迪和融入,造就不了我的人生;如果没有经历人生的春风秋雨,也无法造就我今日的艺术成果。”马流洲如此阐释人生与艺术二者之间的关联。

 

二、艺术与生活

 

孔子曾云:“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美,其实无处不在,关键在于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如何欣赏大自然的美。马流洲对于生活之美与自然之美的解读方式就是将名山大川、人间胜景用艺术之笔描摹下来、留存下来并传播开去,让更多的人去感受它、领悟它。

艺术之根总是深植于生活的土壤中,马流洲艺术之花的盛开源于他那丰富的生活积累和他对艺术的执著追求。马流洲得列岭南画坛巨匠关山月大师门墙,顺理成章地承袭了岭南画派贴近生活的真解。“艺术来源于生活,当为大众服务,应对社会有所作为”——马流洲认为这才是一个艺术家所应具务地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在他看来,生活既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又是艺术存在的主旨。

长期以来,马流洲先生踏遍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对大自然长期的静观、感悟、体验而成丘壑于胸。他巧妙地运用传统笔墨技法,印证自然山水,重视具体的山、石、树木等物角象的自然结构,观照内心,展现山河之貌,写出川岳之魂。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马流洲乐于与大自然为伴,大自然则赋予他创作的灵气,再加上他四十年来的修炼,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自然的扩张力,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他豁达的品格、坦荡的胸襟、忠耿的气质、丰富的感情。

笔者置身于马流洲的画室,流连于一幅幅精品画作之间时,不禁深深感叹:能够欣赏到这些饱含着画有睿智与汗水的美妙的艺术结晶,获得足以体现国粹之光与现代意识相结合、视觉审美的意象创造与精神审美的优雅情致相结合的美的享受,真个是眼福非浅啊!

大自然的陶治,丰富的生活阅历,使得马流洲先生视野不断拓展,绘画技艺不断提高,作品的人文内涵与艺术价值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从他的身上,我们分明看到:艺术家正惟饱满的热情投入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去发现美的生活,体悟美的意境,创造美的精品,弘扬美的价值。

 

三、艺术与时代

 

国画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它同京剧、中医同被誉为我国的“三大国粹”。数十年来,马流洲以其火热的赤子之忱,克尽劬黾,孜孜于华夏民族艺术的继承与发扬光大,义无反顾,取得了累累硕果,殊堪可贺。但先生也难掩心中隐忧:目前我国在艺术上竟沦落到混沌时期,民族的精髓被一些人所摒弃,去盲目地追求所谓的“艺术创新”,搞出来的东西却不伦不类,不知所云,实在令人啼笑皆非。每一位有思想、有真知灼见、有时代眼光的艺术工作者,理应对这些不利国粹弘扬与艺术发展的消极现实进行无情的批驳和正确的引导。

对此,马流洲先生自有一番独到见解:“艺术不在于新,而在于它的现代与历史价值。很多东西要看它是否正确,而不特别强调它是否先进。在艺术上,固然庆当鼓励人们积极向上,勇于探索,但是我们也应当在学术上好好地总结,怎样才能做到‘传‘和’‘统’。传统传统,不能传的东西如何能统?统是一种整体的法则,一种方法和技巧的归集,一种全面的整理。艺术需要发展,需要更新,但只有首先继承才能创新。中华的文化底蕴太深厚,没有坚实的基础,你根本无法表达艺术的魅力,所以我认为,探索艺术的发展方向,不能光从一个时间方面去谈,而要看是否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否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

诚如此言——艺术不能脱离生活去闭门造车,也不能脱离传统,在艺术上越具有民族性、民俗性、民间性和时代性,就越具有世界性,应当放眼时代,承前启后,推陈出新,这样艺术才永远具有新的生命力。

感言

一个有思想、有风骨的艺术家,总是能够直面跌宕起伏的生存际遇,追求心灵的卓越与先忧后乐的社会脉搏之感应,而不希冀掌声与恭维,只求无愧于社会,无愧于时代。

这是马流洲其人其画的所表达的最强烈的感染力。

如今,这位画坛宿耆虽已年逾花甲,却身板硬朗,精神矍铄,绝无老态,不啻为当代艺苑的一棵长青树。可以预见,马流洲先生必将穷其毕生之力,达到艺术追求的理想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