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康中心提质提效便民惠民

 富一生 2014-10-14
我市加大投入,推进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
社康中心提质提效便民惠民
余海蓉 陈皞璘

■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陈皞璘

近年来,我市卫生工作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指导,进一步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着力发展安全、综合、便捷、经济的社康服务网络,狠抓社康中心建设,丰富社康中心服务内涵。我市已基本建成了以覆盖全市的609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网底的新型城市二级医疗服务体系,以较少的卫生资源解决了全市1400多万人口的基本卫生服务问题, 为构建社区首诊、分级诊疗体系夯实了基础。

2013年全市社康中心诊疗量达到3470.3万人次,超过全市医疗机构总诊疗量的1/3;次均诊疗费用为47.3元,仅为全市医疗机构次均诊疗费用的28.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量达到1483.8万人次。2014年1月至5月,全市社康中心诊疗量为1126万人次,占全市医疗机构总诊疗量的37.4%,该比例同比去年上升2%。我市社康中心发挥了我市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的网底功能,成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础平台,为提高政府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提供便捷、安全的社区居民健康服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政府两年投入4.6亿 推进社康标准化建设

我市社康中心不同于外省市为区级或街道医院直接转型的模式,全部为新建, 由于各区配套资源不同,导致我市社康中心业务用房规模大小不一、稳定性不足。调查显示,25%的社康中心面积小于400㎡,66.4%的中心用房为租赁;基本设备配备不齐,达标率仅为41%;社康中心工作人员服务能力参差不齐,流动性较大,医护人员临聘比例高达72.5%。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市卫生计生委在对社康情况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市发改委开展社康中心基本设备标准化配置项目。据悉,今年上半年该项目已完成工作方案制订和第一批立项资料的申报。今明两年政府投入4.6亿元,实现全市社康中心基本必配设备100%达标。

今年,我市建立了深圳市社康中心建设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副市长吴以环担任会议总召集人。通过联席会议,进一步明确社康相关部门及各区政府的职责和任务,制定重点工作季报制度,细化每项工作的进度安排,定期通报重点工作的完成情况,有效促进了各成员单位落实相关工作的主动性和协调性。

市卫计委等相关部门制定了社康基本设备配置标准,规范配套社康用房规划和验收移交,促进基础设施达标;督促各区清理社康编制,加快人员入编;推行社康人财物相对独立、责权利基本统一的管理模式,实行社康财务专账管理,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

上下联动,今年我市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业务用房、人员、设备等投入均有增加。各区积极落实《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实施方案》(深财规[2013]7号)的社康投入政策,采取“专项补助”和“购买服务”的补助办法,促进已有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家庭医生等新增功能的经费落实。今年上半年全市各区已全部完成社康基本公卫经费的预拨工作,共计3.14亿元,首次实现上半年拨付60%以上预算经费。今年上半年全市9个区(新区)对政府办社康中心房租实现全额补助,全市95%的政府办社康中心免费使用业务用房,该比例比去年提高16%。

深化社康综合改革 增强社康综合服务功能

在社康发展中,我市按照国家、省、市医改的部署和要求,以保证公益性、全面提升工作绩效和服务水平为目标,明确责任体系,加强监督落实,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内涵建设,更好地发挥社康医护人员积极性,促进社区卫生工作全面可持续发展。

我市深化社康管理体制改革。在财务管理上,市卫计委组织专家修订《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财务专账管理办法》,要求举办医院要建立社康财务专账,确保政府对社康的投入专款专用,并能清晰反映政府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状况和水平。今年6月份起,市卫计委委托专业会计师事务所,抽取22家举办医院、177家社康中心开展全市社康基本公共卫生补助经费专项审计,规范财政资金管理。

在人员编制管理上,督促各区通过盘活社康现存空编、适当增编和编制清理等措施,逐步提高政府办社康在编人员比例,确保社康队伍稳定,并建立社康中心编制公开制度,做到专编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

在社康的质量评估上,2011年推行《深圳市全科医学服务标准(第一版)》、《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基本诊疗常规(试行)》,推动全科医学学科发展,提升诊疗质量。为进一步加强我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管理工作,提高社康中心整体服务水平,市卫计委修订了《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整体管理评估办法》(2014年版),整体评估主要包括政策、管理、服务、效果四个部分,强化了各区政府及举办医院对社康中心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加强了全科医学服务模式和工作流程的评价,更好融合了基本公卫服务的常规督导和检查。

在社康信息化建设上,市卫计委委托市医学信息中心制订加快社康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加快系统运行速度,加大信息互联互通,优化系统功能模块,开展数据挖掘和分析应用,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实现精细化管理。此外,还同步推进社康满意度调查信息系统和绩效评估信息系统建设,为年度绩效评估经常性、公平性、可操作性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上,市卫计委下达了2014年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招收任务,督促各区配合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大幅增加招录全科医师规培学员数量,力争今年底各区达到平均每个社康中心有一名全科医师规培学员。今年上半年社康在编人员较去年底增加了269名,在编人员占全部人员的比例增长13.5%。今年招录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学员达到250名,为历年最多。

各区也在积极探索社康管理新模式新机制,福田区、龙岗区、宝安区已经建立区级社管中心。通过各级社管中心的建立,规范社康财务专账管理、创新社康运行机制、优化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模式、加快社康信息化建设,推进社康中心实行属地一体化管理,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居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的服务需求。

今年我市还计划在坪山新区、光明新区、宝安区选取1-2家一类社康中心试点财政全额保障、人事岗位管理、服务按人头付费的新型运营模式。

初步实现基层首诊 家庭医生服务重点人群

我市的社康中心全部为新建,较内陆街道医院转型的社卫中心,服务模式从建立之初就着眼三大转变:即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从以医院为基地向以社区为范围的转变;从“坐堂行医”到主动服务、连续跟踪与随访服务对象的转变,形成了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机结合、一站式服务的新模式。社康中心直接面向社区,服务人口固定,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落实到居民生活或工作的社区,充分体现服务的主动性、连续性、综合性。

我市从医保偿付、医疗收费、服务模式等方面初步实现市民到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医院与社康中心之间建立起分级诊疗、分片转诊、社区首诊的上下联动机制。

一是建立以社康中心为首诊机构、逐级转诊的医疗保险制度,目前97.6%的社康中心是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共绑定社区首诊参保人员856万。2013年全市社康中心3470.3万人次的诊疗量中医保患者比例达到53.2%。

二是以优惠价格吸引居民首选社康中心诊疗一般常见疾病。社康中心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较三级医院便宜20%,并实施一般诊疗费、基本药物零加成销售。综合医疗保险参保人在社康中心就医其诊疗和药品费用70%由个人账户支付。

三是依托社康中心的举办医院畅顺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2013年双向转诊患者达到100万人次。据社保局统计,参保人在基层就医比例大幅度提高,在社康中心、门诊部、医务室就诊比例从2004年9.54%上升到2012年34.25%;在二级及以上医院就诊比例从77.84%降至45.51%,其中在三级医院就诊比例从38.07%下降至12.91%,我市社区首诊初步实现。

我市从2009年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项目试点,探索建立契约式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制度设计、流程重组、严格准入、提高技能、科学激励、监督考核等措施,不断推进该项工作,目前全市90%以上的社康中心、2088名家庭医生为签约家庭及其成员提供连续、综合、协调、可及的健康照顾,目前服务量稳步上升达到325万人次,老年人、慢性病和精神病患者等家庭医生服务重点人群覆盖率为45.3%。今年制定的《深圳市家庭医生服务包》,进一步明确了家庭医生服务项目、内容、路径、方式、 流程、资源保障、绩效考核等内容。

社康中心全科诊疗模式的不断规范,带来居民满意度的逐年增长,2013年第三方居民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社康总体满意度为84.9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