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如何组织研究性学习

 老包书屋 2014-10-14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领域之一,占高中学分达15分。如何组织研究性学习主题实践活动,使我们的老师和学生能很顺利地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并使课程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一、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领域之一,更多的是强调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为呈现方式,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和自我感受。在活动中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和中心,主题的设计在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上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现实发展的需要。主题活动的组织、开展多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认知过程的实践性、趣味性及综合性为主要特征,以学生的直接感受、体验和操作等活动为基本途径;在内容选择时,注重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现象,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确定,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建议;可以来源于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也可以产生于家庭或社会生活实际;可以是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也可以是对社会问题的探讨。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性学习活动主题的确定

 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领域,研究性学习所追求的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更重要的是在知识探寻中孕育一种问题意识。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会促使学生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和创新。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首先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入手,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进而确定研究性学习活动主题。可以说,问题是科学探索的出发点,而学生的问题则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对未知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身边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这就需要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起始阶段,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设疑、激疑,引导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去观察、去体验、去发现,去提出一个又一个为什么”,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动机和求知欲望。让孩子搞自己的研究,教师要把研究主题确立的权力还给学生。当研究主题由学生自主确立时,学生的活动才能获得真正的意义之源。

让学生从不想提问、不会提问到学会提问、善于提问,这需要教师进行有目的地培养和训练。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引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并学会从多角度去深入体验、认真思考,促使学生面对司空见惯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还可以通过开展社会调查、问题讨论会等方法,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用多种方式方法来培养学生可贵的问题意识。

 三、不断丰富学生的亲身经历与积极体验——研究性学习主题活动的开展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主题活动时,我们更多地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考察”“调查”“访问”“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交流的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不断丰富学生的亲身经历与积极体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体现。此阶段主要有以下活动: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逐步了解和学会收集资料的一些基本方法和途径,如: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并学会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简单的分析、整理与归类。

()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关注的是学生在调查研究中的付出与坚持,让学生在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的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与经验。

()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四、给予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的舞台——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总结交流

学生的亲身体验是整个活动的关键。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尽量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每个活动主题的实施,都让学生从活动准备阶段,到活动实施阶段、活动总结阶段开展自主实践,经历活动主题的提出、制定活动方案、搜集与处理信息(文献资料或第一手资料)、进入实际活动情景、进行总结与交流等活动环节。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逐步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正地思考,也逐渐敢于和善于申辩。

要求学生要有始有终地完成研究性学习项目的任务,争取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有些学生经过努力仍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我们也尽量给予肯定,毕竟,研究性学习活动并非直接指向学生的研究结果,也就是说,学生学会了什么知识、改变了什么行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通过研究性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参与的快乐和自我的价值。在本阶段,我们做到了两个多样化(研究结果呈现的多样化: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自己经过实践探究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加工整理,由于小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较弱,他们的最终成果可以是口头材料、实物、图画、手抄报、音像制品或简单的书面材料。(二)成果的交流方式多样化:可以通过辩论、研讨、展览、墙报、刊物、网页等方式来交流。

 五、突出研究方法的指导——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能否运用促进性的指导技能,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展开并取得预期效果,具有决定性意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既不能亦步亦趋地,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应把教师有效的指导与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需要学生自己去选题,自己去研究,自己去搜集和整理资料,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没有了教材做依据,没有了教师来传授,面对这一崭新的课程,对于知识结构、社会经验等方面还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显得极不适应,甚至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此时,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但需要指出的是,研究性学习更为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教师应突出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信息资源的指导,要有效地引领学生经历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了解获取知识的多种途径,逐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不仅乐于研究,而且要学会研究

为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实施,教师的指导应该贯穿在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如:在确定研究主题时,帮助学生把诸多问题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进行分类,然后通过分析,将问题转化为探究主题;在选定了活动主题之后,指导学生制定一个可行的研究方案。在小组活动中,提示学生要合理分工,团结协作。在学生研究遇到困难的时候,启发学生想一想:平时遇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当学生忽略了研究过程的某一重要环节,教师则可以故意凸显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每一步指导都应体现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渗透。

 在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主题研究的不同阶段和出现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指导方法。如活动中需要运用的一些研究方法,包括访问调查的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处理信息的方法、上网查询的方法等,可以采取示范、讲解的形式进行辅导。而针对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随时出现的一些不可预测性的问题,则应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多样化的指导。关键是教师要把握好一个,要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的前提下,做到开而不达、含而不露、点到为止,重在激励、启迪、点拨和诱导。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具体方法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根本上讲,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如何带领学生逐步适应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切实地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正是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努力探索的课题。在整个实验研究过程中,还需要我们遵循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针对实际操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与总结,积极探索教师的指导策略,努力提高自己的组织和指导能力,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附:一、研究性学习课题方案(开题报告)的撰写

课题方案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能为研究者提供明确而可操作的程序。

课题方案的内容:课题方案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成员分工、实施计划、可行性论证、预期成果及其表达形式等,其中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主要部份。 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的原因。  

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 

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成员分工应是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职责。 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研究内容是指可操作的东西,一般包括几个层次:(1研究方向。2子课题(数目和标题)。3与研究方案有关的内容,即要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等等。研究方法要写明是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若是调查研究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务和目标、由谁负责。若外出调查,要列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交通工具、调查工具等。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器材。实施计划越具体,越容易操作。

    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等。 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课题方案的格式

一般用表格形式呈现,也可用其它方式表达

撰写课题方案的注意事项

    一要注意可行性。 二要注意科学性。 三要注意过程性。整个研究过程必须在课题方案中体现出来,如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选题开题资料搜集实施结题交流展示研究后反思)和预期结果等等。

二、如何选题

    研究性学习,就是在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下进行的一种学习形式。研究性学习相当于一次小型的科学研究过程,这就要求学生首先搞清楚科学研究从何开始?从根本上说,科学发现往往是从问题或矛盾开始的。发现矛盾、捕捉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数学家希尔伯特说得好"历史教导我们,科学的发展具有连续性。我们知道,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问题,后者或者得以解决,或者因为无所裨益而被抛到一边,代之以新的问题"。他认为:"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或中止。"19007月,希尔伯特在第二次国际数学家代表大会上作了《数学问题》的演讲,一共提出和讨论了23个问题,这些问题长期吸引着数学界的注意,后人称之为著名的希尔伯特问题。
  既然科学研究是从问题开始,这就要求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先要学会如何提出问题,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三、问题从哪里来

    问题是客观事物之间的矛盾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只有不断地产生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人们的认识才能不断向前发展。科学研究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
  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譬如,当我们站在青龙河边时就会产生"青龙河为什么会污染""如何治理青龙河污染"的问题;当我们坐在汽车上时,就会提出:"城市的交通为什么这样拥挤""如何有效地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当我们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时,在我们的脑海里会产生各种各样有关学科中一些一时搞不清的问题。例如"这道题有几种解法""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实验现象"。当我们在公园里散步时,会产生"花为什么会散发出香味""植物为什么会有光合作用而动物没有光合作用",等等。总之,在我们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问题是时刻伴随在我们的身边,这些问题中既有我们疑惑不解的,又有我们感兴趣的;这些问题有的会在我们的头脑中停留很长时间,有的则是在我们脑子中一晃而过。
   1.要认真对待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现象
  2.要学会观察与思考,养成不断提问的习惯
   3.要建立一个自己的问题库
  4.学会从一个主题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各种问题。要敢于与同学和老师讨论,甚至争论,敢于把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亮出来,在讨论中开拓自己的思路,修正自己的观点,产生更多更深刻的问题。比如,以"酸雨"为主题,我们可以发散性地产生一些有关酸雨问题,"酸雨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酸雨,形成酸雨的条件是什么?""世界上最早出现酸雨是什么时候?在哪个地方?""为什么酸雨越来越严重?""酸雨对环境有何影响?""如何减少酸雨的产生?"等等不同主题,在各个主题下还可以派生更多的问题。
四、使问题变为课题

    问题的提出,可以从自己兴趣出发,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从自己学习的学科出发,提出一些学习中自己较困难的问题;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出发,提出自己观察到的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问题。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一个值得我们开展深入研究的课题,在众多的问题中选出一个能转化为研究课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例如,"某一类型的数学题有几种解法?"这虽然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但它仅能作为一个最基本的数学问题,而不是一个研究课题。"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这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但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大,人们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它进行探讨、研究,它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但不是一个合适的课题。"氧化铜处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的研究"这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人们关心的汽车尾气处理的问题,同时,这个问题的范围(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解决这个问题的任务(氧化铜)比较明确和集中,这样的问题,可以成为一个研究课题。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研究课题就是针对某一领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问题,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和任务的问题。
  要使问题转化为课题,我们先要对课题的选题原则要有所了解。一般说,选题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科学性(2)创新性 (3)可行性。对于中学生来说,选择较小的课题,选择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课题进行研究应该说是比较合适的。
  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课题。
1.对问题进行分类
(1)根据问题回答的要求可以把问题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①"是什么"的问题一般属于基础知识的问题,往往可以通过到图书馆查找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类书籍找到答案。这种问题的解决一般比较简单,通常可以通过撰写读书报告的研究形式来完成。例如,"大气污染的原因与防治""区域范围酸雨形成的原因、危害及防治""废电池的危害、回收和利用"等都属于这类问题。②"为什么"的问题是属于比较深一层次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根据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或查阅资料,然后通过对资料和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例如,“我地甘薯线虫病的研究”“土壤中某些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饮茶对人体吸收某些金属离子和蛋白质影响的初步研究”、“某种固体工业废物再利用的研究”等。③"怎么办"的问题属于决策类的问题。它不仅要回答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回答怎么办。这就需要研究者全面地、综合地看待问题,做出决策。如"影响空气污染指数的因素及对策研究""废电池处理现状及改革方案""合成洗涤剂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等。
(2)根据问题的回答方式分类
读书报告类。主要以文献方法获取信息,然后汇编成文,如关于克隆技术的研究综述;毒品的危害;因特网的现状。社会调查类。通过调查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如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高中生对于"交笔友"现象看法的调查;本地大气污染情况调查研究。观察记录类。针对自然现象,不改变条件,坚持进行观察和记录,并运用观察的现象和数据来回答问题。如蚂蚁如何建巢;蜒幼虫如何发育。参观访谈类。参观访谈法,通过参观一些特殊场所,与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从而获得信息,回答问题。如电视广告对市民的影响;中学生看营养盒饭。实验研究类。通过改变受控条件进行实验,从而获得实验数据、现象和结果,解决问题。如土壤中某些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饮茶对人体吸收某些金属离子和蛋白质影响的初步研究、某种固体工业废物再利用的研究、常见桔、橘类水果营养成分的分析和研究。设计制作类。根据自己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发明和制作一些模型或实物。如太阳能--风能通用收集装置的设计和制作;简易高空摘果器;鞋的除臭装置的设计。
2.下面是课题常用的陈述形式:
●×××的现状和展望
●×××的调查研究
●×××的研究综述
关于×××的思考
关于×××的研究
●×××的实验研究
●×××的分析和对策研究
●×××初探
●××××××的影响(研究)
●××××××测定
●×××的处理方法的研究
●××××××中的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