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未明

 腾云阁主 2014-10-14

东方未明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

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东方未明  

 

东方未明叶谟郎反,颠倒上声衣裳。

颠之倒叶都妙反之,自公召之。

    赋也。自,从也。群臣之朝,别色始入。此诗人刺其君兴居无节,号令不时。言东方未明而颠倒其衣裳,则既早矣,而又已有从君所而来召之者焉,盖犹以为晚也。或曰:所以然者,以有自公所而召之者故也。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

倒之颠叶典因反之,自公令去声叶力呈反之。

    赋也。晞,明之始升也。令,号令也。

 

音哲柳樊圃叶博故反,狂夫瞿瞿音句

不能辰夜叶羊茹反,不夙则莫音慕

    比也。柳,杨之下垂者,柔脆之木也。樊,藩也。圃,菜园也。瞿瞿,惊顾之貌。夙,早也。折柳藩圃,虽不足恃,然狂夫见之,犹惊顾而不敢越,以比辰夜之限甚明,人所易知,今乃不能知,而不失之早,则失之莫也。

 

 

    东方未明三章,章四句。

 

 

 

典故

颠倒衣裳:

《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毛传:“上曰衣,下曰裳。”郑玄笺:“失漏刻之节,东方未明而以为明,故群臣促遽颠倒衣裳。”孔颖达疏:“传:上曰衣下曰裳。此其相对定称,散则通名曰衣……传言此,解其颠倒之意,以裳为衣,今上者在下,是谓颠倒也。”本意是讽刺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使小官吏忙忙碌碌,后多以比喻伦常失秩。《后汉书·皇后纪序》:“爰逮战国,风宪逾薄,适情任欲,颠倒衣裳,以至破国身,不可胜数。”亦以谓匆忙情急之中举止失措。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奉高曰:‘昔尧聘许由而无怍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夜则废寝,昼则忘餐,颠倒衣裳,不知所措。”

 

倒裳:

源见“颠倒衣裳。”谓匆忙中举止失措。

·陶潜《饮酒》诗之九:“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倒衣: 

    源见“颠倒衣裳。”谓忙于公务。

·杜甫《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四韵》:“长路更执紼,此心犹倒衣。”

指因急促外出而倒穿衣裳。用以形容热情迎客。   

·皮日休《移元徵君书》:“斯时也,山林之间,宜倒衣以接礼,重跡以应命。”

 

颠倒著衣裳:

同“颠倒衣裳。”

·白居易《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诗:“枕上忽惊起,颠倒著衣裳。”

 

颠衣倒裳:

同“颠倒衣裳。”

·扬雄《太玄·上》:“四六。升于堂,颠衣倒裳,廷人不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