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荨麻疹的专方专药

 杏林之树 2014-10-14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皮肤病之一,中医学称之为瘾疹、赤白游风等。血虚生风,卫表不固,营卫气血不和,瘀血阻滞,湿热内盛为其主要病机。中医治疗疗效确切。笔者对近年来52首慢性荨麻疹治疗专方的用药、用方及其它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中医治疗荨麻疹的规律和不足有所了解。

l主方用药分析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依次是:当归(30次)、甘草(30次)、黄芪(26次)、荆芥(22次)、防风(22次)、蝉蜕(22次)、赤芍药(18次)、何首乌(17次)、白芍药(16次)、川芎(14次)、刺蒺藜(14次)、生地黄(12次)、牡丹皮(11次)、白僵蚕(11次)、苦参(1O次)、白鲜皮(1O次)、地肤子(1O次)、桂枝(8次)、白术(8次)、桃仁(7次)、红花(7次)、麻黄(7次)。从依药测证的角度分析,使用频繁的药物多为滋阴养血(如当归、何首乌等)、疏风止痒(如防风、荆芥、蝉蜕等)、调和营卫(如桂枝、白芍药、甘草等)、益卫固表(如黄芪、白术等)、清热凉血(如生地黄、赤芍药、牡丹皮等)、清热祛湿止痒(如白鲜皮、地肤子等)、行气活血(如川芎、桃仁、红花等)药。

2加减用药分析通过对主方进行加减,使得处方针对性更强,通过分析,加减用药主要有以下规律:

2.1依辨证结果加减风寒型加桂枝、麻黄、附子;风热型加牛蒡子、地肤子、生石膏、牡丹皮、生地黄、赤芍药、荆芥穗、连翘、金银花、栀子、黄芩、紫草、浮萍、蒲公英、紫花地丁;气血两虚加太子参、黄芪、白术、茯苓、熟地黄、当归、白芍药、何首乌;风邪较重加虫类药,如乌梢蛇、白僵蚕、白花蛇、地龙、蝉蜕等;偏血瘀加丹参、红花、桃仁、川芎等。

2.2依症状加减疹块色淡遇冷加重加桂枝、麻黄、羊藿、荆芥;遇热加重加牡丹皮、紫草、生地黄、蒲公英、夏枯草、赤芍药、浮萍、金银花、连翘;伴胃肠症状加半夏、生姜、茯苓、木香;有肠道寄生虫病加使君子、槟榔;伴关节痛加威灵仙、独活、木瓜;胸闷加地龙、瓜萎皮;瘙痒甚加全蝎、地龙、蝉蜕、白僵蚕、地肤子、白鲜皮;抓破后渗水甚加车前子;眠差加远志、夜交藤。

3用方分析按使用频率,使用较多的成方是玉屏风散(7次)、四物汤(5次)、当归饮子(4次)、消风散(4次)、桂枝汤(3次)、补阳还伍汤(2次)、桃红四物汤(2次)。使用一次的成方(包括名为自拟汤,实为成方的处方)有阳和汤、小青龙汤、六仙汤、麻杏石甘汤、乌梅丸、龙胆泻肝汤。如果以上述使用频率较多的药物组成方剂,可以组成玉屏风散、当归饮子、消风散、桂枝汤、麻黄桂枝各半汤、四物汤等,与临床用方基本相同。

4讨论慢性荨麻疹为皮肤科常见病,中医治疗取得了一定成绩,有着广阔的前景,今后的发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1精选方剂,规范临床,加强实验。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专方多为自拟方,其组方原则、用药、配伍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别。临床研究、诊断和治疗均没有统一的、公认的标准,对方剂作用机制的研究十分缺乏,今后有待加强和改进。

4.2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一个很大优势是抗复发,但很多研究者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研究中缺乏长时间的随访。这对于专方疗效的认识是不全面的。4.3虫类药的应用。“久病多瘀”,“久病人络”。虫类药大多具有活血化瘀、搜风剔邪的功效,但虫类药相对于人体为异种蛋白,很容易引起过敏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李小莎

雪峰氏有一专治荨麻疹经验方,曰麻黄蝉衣汤,由麻黄蝉衣 槐花米 黄柏 乌梅 板兰根 甘草 生大黄组成。本方麻黄蝉衣为主药不可或缺,乌梅临床及动物试验有脱敏作用,槐花米含有芸香甙有增加毛细血管抗力,促使渗出血清蛋白吸取的功能,大黄清热解毒有助于脱敏作用的发挥,其余为清热辅助药物,甘草含甘草酸钾盐,在体内能分解生成葡萄糖荃酸,起解毒作用,故较一般方剂甘草用量为大。

本方之用量及加减:

麻黄 蝉衣 槐花米 黄柏 乌梅 板兰根 甘草生大黄各10克

1 出现全身反应,有发热恶寒者,加二花15 紫苏3

2 大便干结,大黄增至15

3 出现气短 呼吸困难者,加杏仁10 瓜蒌15

4 大便溏者,首剂后去大黄,加丹皮10

5 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者,加厚朴 只实 神曲各10

6 小便短赤者,加滑石10 石斛12

(1)加减九味羌活汤

组成:羌活10克,防风6克,炒苍术6克,北细辛1。5克,川芎6克,白芷6克,生地10克,炒黄芩6克,甘草6克,生姜2片,葱白头3枚。

加减:无寒热,去生姜、葱白头;风热去细辛;由药物反应引起者,重用甘草,加绿豆;寄生虫引起者,加槟榔、乌梅肉;反复发作加蝉衣、浮萍草、地肤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儿童用量酌减。

疗效:共治疗152例急性患者,痊愈144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68%。

(2)抗敏灵

组成:党参20克,黄芪30克,当归20克,黄芩20克,香附15克,麻黄10克,细辛5克,陈皮20克,荆芥Z0克,艾叶10克,沙棘20克,甘草15克,大枣8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每次约150毫升,日服3次。儿童用量酌减。

疗效:共治疗136例风寒、风热及湿热型患者,痊愈92例,好转4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7%。

(3)乌蛇祛风汤

组成:乌梢蛇15克,黄芪20克,生地10克,当ll5 1o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刘寄奴10克,白术6克,防风6克,荆芥穗6克,苦参6克,蜂房6克,雄黄2克。

加减:偏寒重用荆芥穗,加桂枝;偏热加牛蒡子、夏枯草;偏湿加苍术、羌活;腹痛恶心,重用白芍,加半夏、甘草;喉头水肿,重用生地,加射干、葶苈子;情绪易激动者加龙胆草、合欢皮;水肿性红斑者加丹皮、白茅根;瘙痒难忍加地肤子、蛇床子、白藓皮。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第3次药液熏洗皮肤疗效:共治疗88例老年慢性荨麻疹,临床痊愈54例。

(4)四虫汤

组成:乌梢蛇9克,地龙15克,僵蚕9克,蝉蜕6克,荆芥12克,防风12克。

加减:风寒加桂枝、白芷、丹参、徐长卿;风热去荆芥、防风,加银花、牛蒡子、薄荷、黄芩、丹皮;表卫不固加黄芪、党参、白术、浮小麦;血虚加熟地、当归、白芍;胃肠实热加大黄、芒硝、木香、山栀、黄连、红藤;兼有湿邪加苍术、苦参、土茯苓。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期间忌腥辛之品。

疗效:共治疗178例慢性荨麻疹,痊愈102例,好转61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1.6%。

(5)过敏煎

组成:防风6克,黄芪15克,生乌梅15克,制首乌15克,地肤子10克,地龙10克,丹皮10克,甘草10克。

加减:遇冷即发者加桂枝8克,制附片6克;遇热加重者加生地、蝉衣;伴腹痛腹泻者加木香8克,生薏米30克;表虚者倍黄芪,加白术;皮肤划痕试验阳性者倍乌梅,加防风;伴蛔虫者加使君子、槟榔。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上方共治疗65例各型患者,均于2周内获临床痊愈,有效率1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