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一头大猪还是多头小猪?

 东秋元图书馆 2014-10-14

  养若干头小猪是一种资本运作风格,养一头大猪也是一种资本运作风格。不过,需要注意,两种模式的“卖猪”方法不一样:在前一种模式中,“卖猪”是一头一头地整卖,卖之后“猪”就不在自己手里了;在后一种模式中,“卖猪”是一块一块地零售,每次只卖“猪” 的一部分,卖之后“猪”的控制权仍在自己手里。

  在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之时,朱新礼曾说出了“养猪论”的名言:“企业确确实实需要当儿子养,但是要当猪卖,为什么呢,这是市场行为,你算得账要去做,算不得账你不要去做。”这句话受到了一部分人的质疑和抨击。在商务部否决了该桩并购之后,朱新礼仍坚持其“养猪论”:

  “企业当猪来卖再过10年、100年都没有错误!”

  尽管朱新礼的“养猪论”受到了一部分人的质疑和抨击,但赞同者也不乏其人。其实,经过演绎,“养猪论”实际上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线,并且还有不少企业家视之为楷模,跟着学习、模仿。不过,依9351团队的观察,资本市场上的“养猪论”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多养几头小猪”的模式;一种是“只养一头大猪”的模式。

  “多养几头小猪”的资本运作模式

  “多养几头小猪”的资本运作模式的是:做企业像养猪那样,将企业做大后去上市,然后套现,用套现的资金再去办第二家企业,然后再做大再上市再套现,又去办第三家企业……就像农民养猪一样:将小猪养成大猪,出栏卖掉,再买小猪再养大猪,出栏卖掉……

  “只养一头大猪”的资本运作模式

  在“多养几头小猪”的资本运作模式中,只要“猪”达到出栏的标准就要卖掉。但企业有时候还和猪不一样,猪的成长有极限有寿命,不可能长得无限大,达到出栏的标准时就卖猪是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再长,每斤饲料所产生的猪肉重量就会降低,再养下去不划算。但做企业不一样,企业有规模经济效应,企业的成长极限不像养猪那样明显。沈南鹏、季琦等“养小猪”是一种资本运作风格。张近东、黄光裕等的资本运作则是另外一种资本运作风格——他们是在“养大猪”。具体来讲,“只养一头大猪”的资本运作模式的要义是:企业上市之后,用募集的资金再将企业做强做大,将企业的利润继续做大,也就将企业的市值继续做大了,即专心致志地养这一头猪而不将这头猪全部卖掉。

  养若干头小猪是一种资本运作风格,养一头大猪也是一种资本运作风格。不过,需要注意,两种模式的“卖猪”方法不一样:在前一种模式中,“卖猪”是一头一头地整卖,卖之后“猪”就不在自己手里了;在后一种模式中,“卖猪”是一块一块地零售,每次只卖“猪” 的一部分,卖之后“猪”的控制权仍在自己手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