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每每读起余光中的这首《乡愁》,心里的一隅总是有些隐隐的疼痛。虽非幼小离开母亲的孤单,亦非两岸相隔的无奈,却依然沉浸于这些撩拨心怀的字眼中久久徘徊,无力自拔。 后来,我懂了,一定是这首《乡愁》,牵动了我心中缱绻已久的情思,这份情思拉出一根长长的线,那根长长的线,一头埋在我的心里,而线的那一头,断了。断在我懵然不知的时候,断在我懵然不明的地方。 小时候的我,只知道父亲十八岁就离开家乡参加了八路军,父亲的弟弟,我的叔父,父亲的妹妹,我的姑母也是很小就离开他们的父母参加了革命。我不曾为我没有回过故乡而伤心,也不曾没能跟祖父母一起生活过而遗憾。稚嫩的我,固执地认为,爸爸妈妈在哪儿,哪儿就是我的老家。 长大后的我,开始陆陆续续的填写各种表格,表格里籍贯那一行,我总是熟练又漠然的写上:蓟县五百户公社柳河套村。蓟县是哪儿?五百户在什么地方?柳河套又是个什么样子?心里全无好奇,我该记住的,能记住且牢牢不忘的,仅仅那一行小字而已。 不知由何时开始,偶尔,会觉落寞而空虚,莫名的,也会有伤感袭来。读大学时,常会感动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诗经》里,亦会陶醉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杜甫的寻常诗句里。出门旅游,山清水秀间,突然会蹦出“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画面,又仿佛听到“一支清远的笛,总 直到走进余光中的《乡愁》。 《乡愁》是余光中先生离开大陆赴台湾二十年后的一天,仅用了20分钟写就,20分钟的挥洒,倾诉的却是二十年的乡愁。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这寥寥数语又怎能道尽一个漂泊海外的游子,二十年的沧桑与心痛!我终于明白;我行走在这饱含热泪与无奈的诗行里,被深深震撼着,感动着,久久,无法走出,亦不想走出,那是因为故乡与我,又何止分别二十年!我的父亲,我父亲的父亲,我父亲的父亲的父亲,那个根连着根的地方在哪儿? 余光中所描述的台湾同胞的乡愁,又何尝不是我的乡愁,又何尝不是我们这一代没有回过故土、没能和祖父母享过天伦之乐、没有机会亲近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乡音与明月的乡愁? 虽不曾亲近,却想起就再不会忘记的故乡,你好吗? 吕家的后代,从四面八方涌来,我们汇聚一堂——天津蓟县。
盈盈河水袒露出他银色的胸膛,将两岸杨柳一揽入怀并织成绿色的丝缎, 浓情依依,蜜意殷殷。 我独自踏桥而行。
忽然,一阵小风吹过,清凉而温柔,霎时让我有了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我好像看见了我的爷爷奶奶,一对善良慈爱而又果敢刚毅的老人!他们不羡天伦乐,不为孝己行,在那残酷的岁月,竟可以将仅有的两个儿子和最小的女儿送给国家,让他们冲杀战场,保家卫国。他们有没有想过,那一别,或许会成永远? 怎会不想?又怎能不想!我知道,即若当年父亲为国捐躯,叔父姑母也血洒疆场,我的爷爷奶奶亦定当不会哭天抹泪,因为那一次又一次刻骨的离别,让他们早已将那残酷的如果回味过百遍千遍,而且,在他们宽大的胸怀里也早已准备好了如果变成现实该有的担当。 我不曾见过祖父,祖母在我的记忆中也只留有残存的片段,不再鲜活。而此时此刻,两位老人却异常清晰的驻足我心,我好想张开双臂去拥抱他们…… 侄女看了我拍的这些照片说:“我们的老家真是个祥瑞之地!”是啊,祥瑞之地。只有这祥的祥瑞之地,才有我们父辈的荣耀和光芒,才有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勇敢。 2014年6月25日的晚上九点,那是一个月朗星明的夜晚,吕氏家族的子孙们站成两排,面朝我们祖先生活和仙逝的方向虔诚叩拜。我们将一踏踏的纸钱和一摞摞的烧纸点燃,并于那浓烈炙热熊熊舞起的火苗中送去我们的哀悼和思念,送去我们的祝福和忏悔。或许天堂里的祖先并不曾嗔怪过他们的子孙,或许爷爷奶奶始终都认为有出息的孩子们就该奔走天涯。而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亦会坚定的认为,生命只有远征才能叫做生命,那个叫做归宿的地方,定是需要穿越一生的等待。然而,许多年后,我们沧桑过的灵魂终将回归故里,只是那时的我们,是否能够?能够自信而骄傲的对祖先说一句:我回来了。我,无愧于国家!亦无愧于家族! 有些故事,湮没流年,了了痕迹;有些故事,走失岁月,淡了红尘。而吕氏家族这次浩荡的寻根之旅,是将我们的血脉真实又真诚的烙在了这片土地上。无论是我们祭奠了故土,还是故土慰籍了乡愁,我们始终都会记得:那长久以来,令我们魂牵梦绕、念念不忘,令我们苦苦追寻且懵然不知的吕氏家族的那条根,我们终于找到了。 我伫立河岸,小心触摸着那根长长的线,线的这一头,依旧珍藏于心,而线的那一头,早已深深地扎在了这片祥瑞之地。这里鲜活着祖先们高尚的灵魂,这里传送着祖辈们传奇的故事。我的父亲、叔叔和姑姑们的生命由这里走出,我们后人的精神由这里传承,这里再不是懵然不知的地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这一刻,已深深地,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心灵深处。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我们与故乡,就如同这荷里的莲,根连着茎,茎连着花,即使是伸出水面,漂泊四方,依然会遥遥相望。因为,我们的根在这里,在这个,叫鹿角河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