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锻炼口才

 远望鱼香肉丝 2014-10-15
主持人知识


节目主持人是广播电视业的重要岗位。节目主持在大众传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并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人们常说:“有明星影视,产品才有号召力。”此话可能有些偏颇,但毫无疑问,一个电视台离不开一系列知名品牌节目,一个知名品牌节目也离不开一个明星主持人,而一个明星主持人的成长与他的角色定位培育是分不开的。

 

     现代传播业具有浓厚的商业色彩,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电视媒介中,这种竞争主要体现在收视率的竞争上。随着卫星电视的日益普遍,可供人们选择的电视节目越来越多,受众会更加挑剔地审视节目的内容和节目主持人。几年来,经过一系列境内外节目简单“克隆”的循环与反思,电视人普遍发现:要吸引受众,节目必须有特色,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才能在群雄逐鹿中求得一席之地。

 

     电视节目是视觉的艺术。在电视节目的分类中,新闻类、纪实类、专题类、综艺类等不同形式的节目都有着自己的操作规则。其中,如何体现节目所要传递的资讯,以什么样的风格和形式展现给观众,电视台、制作人乃至主持人在节目运作上都在试图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作为电视人越来越意识到“反作用”的重要性,因为在内容相对同一的时候,观众之所以对某一类节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节目的形式。所谓“品牌”,是一个电视节目内在品质与外在风格的和谐统一,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定位的结果,而节目的品牌性在主持人身上体现得最为集中。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掌握和处理节目的人。既然要“掌握”,就要求主持人有控制和驾驭节目的大局观;既然要“处理”,就要求主持人有思维灵敏的头脑、随机应变的技巧。对观众而言,电视节目主持人是节目的主宰者,因为他(她)直接面对的是主持人。主持人正是承载电视节目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载体。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节目的定位是否吻合,关系着节目的成败。主持人先天具备的个人特质要有益于节目的生长,当其作为一个品牌标志性人物出现的时候,自然也就存在着一个角色定位的问题。概括地说,主持人角色定位所探讨与关注的,就是如何使主持人本身的气质、个性,更好地和节目总体定位相一致,以及如何根据节目特点和节目针对的受众群,对主持人进行包括发型、服装、文字风格、肢体语言乃至走场设计等诸多方面的精心策划和包装,以求得给予受众视觉和心理等方面最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抢得更多眼球,引发更多共鸣。具体地说,就是根据具体节目确定主持人以什么样的风格面对受众,是典雅端庄型、活泼机智型,还是睿智幽默型等。这方面,中央电视台做得非常成功。如:敬一丹的《焦点访谈》、周涛的《真情无限》、崔永元的《实话实说》、王小丫的《开心词典》等。一连串角色定位准确的主持人,把一个个风格、内容各异的栏目变成深受大家喜爱的金牌节目,也成了国内媒介的代表人物。在这些成功事例中,主持人与所属节目之间的互动关系十分突出。

 

     一名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根据自身特质与积累,找准适合自己的栏目,并在其后的节目主持实践中,全面地展示自身所具备的这些特质。

 

     然而,准确的角色定位,并不仅仅维系于主持人个人主动的思考与实践。如何将设计精到、定位准确的主持人角色,变为富于感召力的主持人形象,是我们所探讨的“主持人角色定位”的主要任务。在这个角色定位的转化过程中,主持人的素质、水平和把握角色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媒体本身所起的作用更大。节目主持活动并不完全是主持人个人的体现,而是作为一个大系统里面的一个部件存在并代表媒体,主持人同时也从所在媒体获得营养。例如:中央电视台的大部分栏目都有专门的形象设计和节目策划人员,帮助主持人确定合适的节目内容,设计易为受众接受和欣赏的个人形象和主持人风格,如前述崔永元之幽默、周涛之典雅、敬一丹之平实,都是个人特质被发掘,有意识培育而致。近年来,“培育”意识逐渐苏醒的央视,还利用本身的优势,在频道中大范围、高频率地结合节目宣传主持人个人,使主持人的个人才智、气质、风度和节目的定位与风格在受众心目中融为一体,通过这种大规模造势的“明星效应”而收获强烈的品牌效应。央视的这种做法现在也在延伸,如中央2套不久前开始运用王小丫和李咏所做的关于经济与生活频道呼号的宣传片,播出后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相对于中国电视媒介“金字塔”之巔的中央电视台的做法,一些民营节目制作公司在节目与主持人互动方面,也就是主持人角色定位培育方面的探索,显然步子更大,尝试更多。曾经风靡一时的《娱乐现场》节目,一般观众普遍记住了那个青春跳跃的李霞,而更多的电视人同时也关注着每一期节目片尾上多达四十余人的采编、策划、制作团队。应该说这是一个关于节目包装和主持人包装的经典事例。这些事例,向我们强烈地传达着一个信息:电视节目是一种文化产品,主持人是这个产品的组成部分,又是产品形象的代言人,他们是直接面对观众的最前沿的人。所以我们的目光除了聚焦于审视节目是否有市场外,万万不可忽视主持人角色定位的培育对一个具备良好创意和市场空间的电视节目所起到的作用。

 

     对比前述成功事例,在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培育方面,许多电视台应该承认差距。虽然许多电视台有雄厚的设计和美工人员,但是没有形成集体协作为节目和主持人进行角色分析与定位的机制,亦即主持人角色定位培育机制的缺失。更多时候,大部分的主持人是凭借个人素质分析角色、演绎角色。个人的素质和认识毕竟是有限的,往往无法发现定位的偏差和不妥。一些素质较高的主持人虽然找到了准确的定位,但是因为媒体的无意识,这种定位只停留在主持人的个人实践上,而不能通过媒体的优势转化为拥有巨大影响的品牌标志。在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如果仍停留在单兵作战的阶段,那么,我们的节目和主持人都会随着周围的环境的同化而湮没,既不能显现主持人的个性,也无法打造良好的品牌节目,形成令人遗憾的资源浪费。

 

 

 

新闻主持人的形象定位

    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形象代表着新闻的真实性。任何多余、夸张的修饰都会影响新闻节目的公正和可信度。新闻播音员的形象应该以职业风格为基础。

    新闻节目的女主持人在化妆上应该以自然、写实的风格为主。尤其现在很多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和播出环节数字化设备的日益普遍,观众收看到的图像清晰度和主观层次感不断增强,以前模拟设备所适用的化妆方法和技巧已经不能满足现在节目制作的需要。所以,新闻节目在化妆上宜淡不宜浓。

    在服装方面应该选择端庄大方的职业装,外套里可选择衬衣、吊带、抹胸等来搭配。在领间颈胸不易大面积露出肌肤,领口不宜低于腋线。在色彩上,不宜选用色彩纯度和明度高的颜色,如品红、绿、蓝等。应该选择纯度和明度低一些的颜色,灰色或含灰的色系,如红灰、蓝灰、紫灰等色彩。这类颜色给人以冷静沉着、典雅秀丽的感觉。

    新闻节目的男主持人在化妆时,应该主要表现男性的力度。男性化妆不论在任何光源下都不应该有丝毫被化妆过的痕迹表现在电视画面中。发型应简洁、整齐、明快、自然。肤色应结实、健康。挺直的鼻型,有棱角的眉型和唇型是男播音员的化妆重点。过于夸张的修饰,会使男性的形象带有脂粉气。

    男主持人的化妆虽然步骤少,用色简单,但一定要因人而异。条件好的地方就无需再用化妆品去遮盖,要做到恰到好处。

     节目主持人是广播电视业的重要岗位。节目主持在大众传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并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人们常说:“有明星影视,产品才有号召力。”此话可能有些偏颇,但毫无疑问,一个电视台离不开一系列知名品牌节目,一个知名品牌节目也离不开一个明星主持人,而一个明星主持人的成长与他的角色定位培育是分不开的。

 

     现代传播业具有浓厚的商业色彩,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电视媒介中,这种竞争主要体现在收视率的竞争上。随着卫星电视的日益普遍,可供人们选择的电视节目越来越多,受众会更加挑剔地审视节目的内容和节目主持人。几年来,经过一系列境内外节目简单“克隆”的循环与反思,电视人普遍发现:要吸引受众,节目必须有特色,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才能在群雄逐鹿中求得一席之地。

 

     电视节目是视觉的艺术。在电视节目的分类中,新闻类、纪实类、专题类、综艺类等不同形式的节目都有着自己的操作规则。其中,如何体现节目所要传递的资讯,以什么样的风格和形式展现给观众,电视台、制作人乃至主持人在节目运作上都在试图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作为电视人越来越意识到“反作用”的重要性,因为在内容相对同一的时候,观众之所以对某一类节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节目的形式。所谓“品牌”,是一个电视节目内在品质与外在风格的和谐统一,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定位的结果,而节目的品牌性在主持人身上体现得最为集中。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掌握和处理节目的人。既然要“掌握”,就要求主持人有控制和驾驭节目的大局观;既然要“处理”,就要求主持人有思维灵敏的头脑、随机应变的技巧。对观众而言,电视节目主持人是节目的主宰者,因为他(她)直接面对的是主持人。主持人正是承载电视节目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载体。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节目的定位是否吻合,关系着节目的成败。主持人先天具备的个人特质要有益于节目的生长,当其作为一个品牌标志性人物出现的时候,自然也就存在着一个角色定位的问题。概括地说,主持人角色定位所探讨与关注的,就是如何使主持人本身的气质、个性,更好地和节目总体定位相一致,以及如何根据节目特点和节目针对的受众群,对主持人进行包括发型、服装、文字风格、肢体语言乃至走场设计等诸多方面的精心策划和包装,以求得给予受众视觉和心理等方面最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抢得更多眼球,引发更多共鸣。具体地说,就是根据具体节目确定主持人以什么样的风格面对受众,是典雅端庄型、活泼机智型,还是睿智幽默型等。这方面,中央电视台做得非常成功。如:敬一丹的《焦点访谈》、周涛的《真情无限》、崔永元的《实话实说》、王小丫的《开心词典》等。一连串角色定位准确的主持人,把一个个风格、内容各异的栏目变成深受大家喜爱的金牌节目,也成了国内媒介的代表人物。在这些成功事例中,主持人与所属节目之间的互动关系十分突出。

 

     一名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根据自身特质与积累,找准适合自己的栏目,并在其后的节目主持实践中,全面地展示自身所具备的这些特质。

 

     然而,准确的角色定位,并不仅仅维系于主持人个人主动的思考与实践。如何将设计精到、定位准确的主持人角色,变为富于感召力的主持人形象,是我们所探讨的“主持人角色定位”的主要任务。在这个角色定位的转化过程中,主持人的素质、水平和把握角色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媒体本身所起的作用更大。节目主持活动并不完全是主持人个人的体现,而是作为一个大系统里面的一个部件存在并代表媒体,主持人同时也从所在媒体获得营养。例如:中央电视台的大部分栏目都有专门的形象设计和节目策划人员,帮助主持人确定合适的节目内容,设计易为受众接受和欣赏的个人形象和主持人风格,如前述崔永元之幽默、周涛之典雅、敬一丹之平实,都是个人特质被发掘,有意识培育而致。近年来,“培育”意识逐渐苏醒的央视,还利用本身的优势,在频道中大范围、高频率地结合节目宣传主持人个人,使主持人的个人才智、气质、风度和节目的定位与风格在受众心目中融为一体,通过这种大规模造势的“明星效应”而收获强烈的品牌效应。央视的这种做法现在也在延伸,如中央2套不久前开始运用王小丫和李咏所做的关于经济与生活频道呼号的宣传片,播出后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相对于中国电视媒介“金字塔”之巔的中央电视台的做法,一些民营节目制作公司在节目与主持人互动方面,也就是主持人角色定位培育方面的探索,显然步子更大,尝试更多。曾经风靡一时的《娱乐现场》节目,一般观众普遍记住了那个青春跳跃的李霞,而更多的电视人同时也关注着每一期节目片尾上多达四十余人的采编、策划、制作团队。应该说这是一个关于节目包装和主持人包装的经典事例。这些事例,向我们强烈地传达着一个信息:电视节目是一种文化产品,主持人是这个产品的组成部分,又是产品形象的代言人,他们是直接面对观众的最前沿的人。所以我们的目光除了聚焦于审视节目是否有市场外,万万不可忽视主持人角色定位的培育对一个具备良好创意和市场空间的电视节目所起到的作用。

 

     对比前述成功事例,在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培育方面,许多电视台应该承认差距。虽然许多电视台有雄厚的设计和美工人员,但是没有形成集体协作为节目和主持人进行角色分析与定位的机制,亦即主持人角色定位培育机制的缺失。更多时候,大部分的主持人是凭借个人素质分析角色、演绎角色。个人的素质和认识毕竟是有限的,往往无法发现定位的偏差和不妥。一些素质较高的主持人虽然找到了准确的定位,但是因为媒体的无意识,这种定位只停留在主持人的个人实践上,而不能通过媒体的优势转化为拥有巨大影响的品牌标志。在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如果仍停留在单兵作战的阶段,那么,我们的节目和主持人都会随着周围的环境的同化而湮没,既不能显现主持人的个性,也无法打造良好的品牌节目,形成令人遗憾的资源浪费。

 

从事电视新闻类节目主持工作十几年,我深深感到想要保持播音的最佳状态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这种积极的状态来自于自身必须有的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说到底,就是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程序性的播音工作变得每天都充满着新鲜感。因为精神饱满、充满生机是主持人在镜头前内在动力的关键所在。如果丧失了镜头前的这份新鲜感就丧失了激情,即使是对内容滚瓜烂熟,表情非常沉稳老练,也还是会让观众感觉到只是一个对工作和生活失去兴趣的形象。同时,主持人积极的工作状态又可以说是一种感觉,是根据播音稿件不同的类型而具有的不同反应,是需要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获取的,并不是悦耳的声音加上美丽的容貌就能让一个作秀的表演变成名副其实的播音主持。而主持人每天所面对的受众也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多层次、多类别的观众。那么,主持人面对冰冷的话筒和摄像机,目中是否有人直接影响到播音主持的状态。要想让受众从你的声音和眼神中感到亲切的交流就必须时刻准确地把握感觉,调整情绪,加强对象意识和受众意识。

 

一、 主持人的个人素养对播出状态的影响

 

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必须永远保持旺盛饱满的热情去播音主持节目。而这样的主持人必定具备良好的个人素养。我认为,这种专业素养包括高尚的道德情操、顽强的敬业精神、全面的知识构架和扎实的业务功底。一个对工作饱含希望、充满热情的人,当开始工作的时候就是她(他)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从事的是她(他)最热爱的事业,她(他)一定会全身心地投入,尽最大的可能去做好,以求完美。一个对主持工作充满热爱与执着的主持人,在播音时,会自然而然地调动起自己的情绪,会找准感觉,会在镜头前亲切、自然、真实地流露自己的情感,穿透荧屏与受众进行良好的沟通。就算自身的生理原因导致不适,也会以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在镜头前保持良好状态。很难想象,一个在荧屏上充满倦容的主持人会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充满激情、充满希望的人。而由这样的主持人主持的节目在观众心目中所达到的效果和影响也是可想而知的了。另一方面,主持人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涉猎各方面的知识,永不放松专业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主持人是一个节目的协调者、主导者,是电视媒介节目传播中最关键的人物。同一个主持人主持不同风格的节目,她(他)必须要对这些不同的节目有所了解,甚至应该对该节目的内容和预期效果有所了解,才能成功地把握住节目的精髓,成功地主持节目。因此,丰富的知识,深刻的思想能够帮助主持人不断突破自我,提高主持艺术,永远保持良好的播出状态。

 

二、理论学习和专业训练可以促进主持人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作为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实际上进行的是一项艰辛的语言创作活动。这就要求主持人具备最基本的语言功底和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面对镜头要具备充分的自信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而这些技巧的获得与掌握是与长期有意识的理论学习和专业训练密不可分的。主持人可以在不断夯实语言文化功底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学习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心理调节、心理定位等方面的专业训练,这样对保持良好的播出状态将起到有益的帮助。因为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准确的心理定位是主持人自信心的重要构成因素,而自信则又是主持人获得良好状态的基本保证。当然这种心理应变素质、沉稳的心境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出来的,也是要建立在平时坚持不懈的专业训练基础之上的。"电视主持人"是一个充满诱惑而又极具优越感的特殊身份,同时传播规律中的瞬时性和独占性,也给了主持人不可比对的特权。心理定位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到主持人播音工作时的心理状态,只有以平常心去感受,去表达,才能让公众感受到真诚、坦率、自然、轻松,才能通过屏幕这小小的窗口来缩短与观众的距离,真正地达到心与心的沟通。同时,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媒介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节目、观众、市场对主持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主持人应注重长远发展,不断创新和超越,争取做 "全才""通才",真正成为节目的主导和核心。

 

无稿播音    通过无稿播音的话筒前状态调整及训练,解决在实践中出现的影响无稿播音创作的种种问题。使学生在无搞或即兴的口语表达创作中,尽可能地以积极自如的话筒前状态进行有声语言的创作。达到恰切的思想感情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体裁风格与声音形式的统一,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的统一。

 

 

第一节 无稿播音的概念及表达特点

一、 无稿播音的概念

  无稿播音即基本没有文字稿件做依据的播音,或叫即兴播音,或是“提纲加资料”的播音,是一种话筒前或镜头前的口语活动。

  二、 无稿播音的表达特点

  和有稿播音一样,无稿播音作为播音语言的一种表达样态,是大众传播层面上的创造性语言活动之一。因而

 

首先具有播音语言的特点,那就是:

  规范性:语言规范、清晰顺畅。

  庄重性:真实可信、落落大方。

  鼓动性:情真意挚、爱憎分明。

  时代性:胸襟开阔、新鲜跳脱。

  分寸感:准确恰当、不瘟不火。

  亲切感:恳切谦和、息息相通。

  同时无稿播音在传播上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首先是前期积累准备的实践性。

  我们说“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这个“出口成章”不是信口雌黄,胡吹乱侃,而是在节目范围内系统地组织口语内容,力求简明严谨,重点突出,言简意赅,词约意丰,绝不是靠小聪明和“胆子大”就能做到的,而是要勤于学习,善于积累,博闻强记,大胆实践。有了深厚的功底,加上语言表达的功力才能胜任。

  第二是转化过程中的拓展性

  无稿播音没有文字稿件做依据,只有靠“腹稿”或“即兴性”创作,这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如果说“有稿播音”的难点在于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那么“无稿播音”的难点就在于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化。

  第三无稿播音表达过程中的适机性

  无稿播音是一种话筒前的口语活动。口语或口头语言,可以分为独白性口语和对话性口语。

  独白性口语,是一种较长时间的、独自进行、以听众、观众为对象的口语活动。

  对话性口语从心理活动、语言组织与表达看,是口语中最简单的形式。对话过程中,双方交谈,相互支持,有问有答,彼此意会,在语法和逻辑上就不要求那么完整和严谨。在节目中,或两个人、几个人交谈,或一两个人,几个人同听众、观众对话,一般不应该长篇大论,或机械地每人说一段,因此,语句简短,语意浅显,有来有往,有听有说,显得热烈、活泼。

 

第二节 无稿播音话筒前不正确状态及调整

  一 无稿播音话筒前不正确的状态表现

  1.紧张怯场

  有不少创作者因心理压力大等种种原因在进行播音创作时往往出现紧张怯场的心理。这种心理在只依靠腹稿或“即兴”创作的无稿播音中表现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紧张过度,丧失自信,不能自我控制。前期准备的腹稿或提纲素材完全遗忘,大脑形成空白,思维滞塞,言辞不畅,越说越乱,气提升抖,肌肉僵硬,表情不自然,不敢交流等。

  2.应激现象

  与有人紧张不同,有些人的表现是过度兴奋,这是由于过度紧张而造成的身体上的各种异常反应。主要表现为在创作开始前过早进入兴奋状态,情绪异常高涨,难以自持,消耗巨大,等到正式开始时却已筋疲力尽,甚至难以完成。

  3.松垮懈怠

  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有气无力,无精打采,意味这种状态就是松弛。还有一些人以为口语表达就应该“生活化”、“自然化”,语言中“那么”、“嗯”、“这个”、“那个”、“啊”等等杂质满天飞,语无伦次,言不及意,水词太多,在整个节目中松懈,不精神。

  4.忸怩作态,自我欣赏

  有些人在镜头前,在话筒前不是从语言传播的内容出发,不是从受众的需求出发,不是从传情达意的正确创作道路出发,一味自我欣赏,唯恐自己不美,不出彩。在传播种忸怩做态,或故作深沉,虚张声势或搔首弄姿,自我表现,导致在口语表达中信口开河,假模假样,或手势、动作、表情、服饰只为了彰现自己,破坏节目整体和谐。

 

  5.固定腔调,束手束脚

  有的人在无稿播音时束手束脚,放不下来,松不下去,固定腔调,不像说话,不自然,无论什么情境,无论什么内容都按自己固有的语式、语调往上套。

 

无稿播音话筒前不正确状态的原因分析

  在无稿播音中导致上述种种不正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同时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但归纳起来仍有以下几个共性的原因值得我们注意:

  1.缺乏实践

  口语表达与传播的现场把握和工作实践的丰富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作为训练者,要把勤于学习和勇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才能真正得心应手。

  2.不自信

  不自信的产生与缺乏实践有关,但并不完全相同。很多人在播出前往往会自己给自己泄气,诸如“我今天状态不好”、“我恐怕会出错”、“我肯定说不清”等等,或是自己吓唬自己,如“我要播错了就麻烦了”;“这一段有我念不好的一组音”,或是“观众们能听我的吗?”,“我能吸引观众注意吗?”等等。这些不良的心理暗示影响是巨大的。这些刺激只能给自己带来不安,人为地制造紧张空气,导致恶性循环。

  3.太在意

  太在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一些人出于良好的愿望,内心装满了“不要播错一个字”,“对听众、观众认真负责”“话筒前不同于日常谈话”等“要求”与“标准”,不敢轻易张口,束手束脚,勉强说出来也不自如。另一方面是有些人太在意自己,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关注着自己,丝毫不考虑观众的感受,丝毫不考虑自己作为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的真正位置。觉得“银屏全是我自己”,违背了一个传播者应有的自我定位,这样必然导致矫揉造作,不自然。

  4.认识上的偏差

  像有稿播音容易“板”一样,无稿播音容易“水”,一句错话,含糊不请的话,造成听众、观众接受心理的停滞、混乱,多方猜测才可能做出“大概如此”的判断,而这时话流已随着实践“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了,中断的部分无法补偿,该是一种损失。严格说,违背信息共享原则是传播者的失职,不能“大言不惭”和处之泰然。

 

 三、无稿播音不正确状态的合理调?BR>  有稿播音不正确状态的合理调整的某些具体办法也适用于无稿播音,在前面的章节已有所表述,在这里再赘述一二;

  1.生理调控法

  当我们出现了“紧张怯阵”或“应激现象”时,我们可以用以下的生理调控法来加以缓解。

  ①、 深呼吸:深吸一口气——屏气——呼气(“嘶…”徐徐呼出)。这样可以稍微缓解紧张情绪,使因紧张而僵持的气息得到些许调整。

  ②、 调调弦儿:在节目开始前可以先说上几句,自己调调声,就像乐器演奏前要调调弦是一个道理。这样既可以找准合适的用声范围,也可以进一步熟悉所讲内容,慢慢进入话语的氛围,使自己摆脱私心杂念的干扰。

  2.心理诱导法

  前文讲过不自信产生的不良的心理暗示对状态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此我们主张用积极的良好的心理暗示来解决,如对自己说“我会成功的”,“我的状态很好”,“观众正等我说一个很重要或很有意思的话题”等等

  3.排除杂念法

  在镜头前,话筒前所产生的一切与传播内容无关的思想念头都统称为杂念。杂念的产生干扰属注意力的集中。

  当然杂念的排除还要靠正确的认识和良好的话筒前状态作为根本的保证,这将在下面的章节中详细论述。

 

第三节 无稿播音正确的话筒前状态 

无稿播音正确的话筒前状态应该表现为

  一、态度端正,定位恰当

  状态问题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和定位问题。

  所谓态度端正,就是要明确在无稿播音中创作主体——播音员或主持人,创作客体——受众,创作依据——素材提纲或内部语言三者的正确关系。明确我们作为传播者所肩负的使命与正确的创作道路。

  所谓定位恰当时明确认识我们与受众的关系,我们与节目的关系,不能脱离具体节目而纯粹展现自我。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我们与受众是良师益友,关系是平等交流,即不能卑己尊人,也不能高高在上。

 

  二、沉着自信,积极能动

  在无稿播音中,紧张怯阵,束手束脚等不良的话筒前状态的出现,跟创作者不自信的心理,消极应对的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沉着自信,积极能动的状态对于无稿播音的创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逻辑清晰,思维统一

  

  无论是有稿还是无稿,我们的播音创作的最终目的是由己达人,不是对空发音,不是自言自语,更不是自我欣赏。

  在独白性口语中,创作者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受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并随时由此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对受众体察,了解的越详尽,我们才能避免一厢情愿的传播,真正被受众接纳。

  在对话性口语中或两个人,几个人交流或一两个人,几个人同听众、观众对话交流,相互支持,有问有答,彼此意会,这就要求我们作为创作主体,必须要和对手或创作客体之间营造良好的,共同的语言环境,必须和大家一块谈一个话题,而不是只说自己的话,置别人于不顾,破坏了语境的整体性,这样就大大削弱了传播效果。

  五、声情并茂,以情带声

  所谓声情并茂就是要求我们在无稿播音时所言所感要有动于衷,感情真挚爆满,愿望强烈,防止敷衍,冷漠或简单应对,流于公事。同时这种饱满强烈的感情带有“外射性”,它作为我们内心的依据,带动着我们运用外部的有声语言去抒发,去表露,但是感情达不到,产生不了“外射”的需要,硬要抒发,强迫表露,违背情之所至的原则,必然导致“虚情假意”。

  六、自我调检,整体和谐

  自我调检,即自我调整,自我检验的统称或简称。说话的人因为目的、内容、环境、对象的不同,常常调整自己的心态、语态。在说话过程,还在随时调整;在调整中,同时在检验调整得是否适当、准确。一旦发现不恰当、不准确,便再进行新的调整。

自我调检的范围,包括内部与外部,包括生理与心理,包括气息与声音,包括感情与技巧,包括主体与对象这种种方面与相互关系。还包括创作者的眼神、表情、姿态、仪表、服饰等副语言系统。通过自我调检,做到整体和谐。

怎样练就好口才

发布于 2006-02-17 13:52

 

Tags: -

 

怎么样才能锻炼好口才?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5-12-16 22:26

 

 

提问者: hyrian - 魔法学徒 一级 

 

 

最佳答案

口才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它是靠刻苦训练得来的。古今中外历史上一切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演讲家、雄辩家。他们无一不是靠刻苦训练而获得成功的。

 

练口才不仅要刻苦,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科学的方法可以使你事半功倍,加速你口才的形成。当然,根据每个人的学识、环境、年龄等等的不同,练口才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只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刻苦训练,那么你就会在通向“口才家”的大道上迅速成长起来。

 

我们在此介绍几种符合同学们特点,简单、易行、见效的口才训练方法。

 

1)速读法

 

这里的“读”指的是朗读,是用嘴去读,而不是用眼去看,顾名思义,“速读”也就是快速的朗读。

 

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是在于锻炼人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

 

方法:找来一篇演讲辞或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先拿来字典、词典把文章中不认识或弄不懂的字、词查出来,搞清楚,弄明白,然后开始朗读。一般开始朗读的时候速度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读得快,最后达到你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

 

要求:读的过程中不要有停顿,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要尽量达到发声完整。因为如果你不把每个字音都完整的发出来,那么,如果速度加快以后,就会让人听不清楚你在说些什么,快也就失去了快的意义。我们的快必须建立在吐字清楚、发音干净利落的基础上。我们都听过体育节目的解说专家宋世雄的解说,他的解说就很有“快”的功夫。宋世雄解说的“快”,是快而不乱,每个字,每个音都发得十分清楚、准确,没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我们希望达到的快也就是他的那种快,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而不是为了快而快。

 

速读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手头有一篇文章就可以练习。而且还不受人员的限制,不需要别人的配合,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当然你也可以找一位同学听听你的速读练习,让他帮助挑你速读中出现的毛病。比如哪个字发音不够准确,那个地方吐字还不清晰,等等,这样就更有利于你有目的地进行纠正、学习。你还可以用录音机把你的速读录下来,然后自己听一听,从中找出不足,进行改进。如果有老师指导就更好了。

 

2)背诵法

 

同学们都背诵过课文。有诗歌、有散文、有小说。背诵的目的是各有不同的。有的是因为老师要求必须背诵,而不得不背,以完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也有的是为了记忆下某个名诗、名句,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而我们提倡的背诵,主要的目的是在于锻炼我们的口才。

 

我们要求的背诵,并不仅仅要求你把某篇演讲辞、散文背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我们要求的背诵,一是要“背”,二还要求“诵”。这种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记忆能力,二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记忆是练口才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没有好的记忆力,要想培养出口才是不可能的。只有大脑中充分地积累了知识,你才可能张口即出,滔滔不绝。如果你大脑中是一片空白,那么你再伶牙俐齿,也无济无事。记忆与口才一样,它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后天的锻炼对它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背”正是对这种能力的培养。

 

“诵”是对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这里的“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朗诵”。它要求在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表达。

 

背诵法,不同于我们前面讲的速读法。速读法的着眼点在“快”上,而背诵法的着眼点在“准”上。也就是你背的演讲辞或文章一定要准确,不能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而且在吐字、发音上也一定要准确无误。

 

其方法是:第一步,先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第二步,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要花点工夫的,需要我们逐句逐段地进行分析,推敲每一个词句,从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激发自己的感情;第三步,对所选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进行一些艺术处理,比如找出重音、划分停顿等,这些都有利于准确表达内容;第四步,在以上几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也可分步进行。首先,进行“背”的训练。也就是先将文章背下来。在这个阶段不要求声情并茂。只要能达到熟练记忆就行。并在背的过程中,自己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格调、节奏,为准确把握作品打下更坚实的基础。第二,是在背熟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大声朗诵。将你背熟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大声地背诵出来,并随时注意发声的正确与否,而且要带有一定的感情。第三,是这个训练的最后一步,用饱满的情感,准确的语言、语调进行背诵。

 

这里的要求是准确无误地记忆文章,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比如,我们要背诵高尔基的《海燕》,我们首先就应明白,这是篇散文诗。它是在预报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讴歌的是海燕——无产阶级战士的形象。整篇散文诗都是热烈激亢的,表达了革命者不可遏止的憎爱分明。那么我们在朗诵《海燕》时就要抓住这个基调。当然仅仅抓住作品的基调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对作品进行一些技巧上的处理,比如划分段落、确定重音、停顿等等。平平淡淡,没有波澜,没有起伏,一调到底的朗诵是不会成功的。有些人在背诵《海燕》时把握了它激昂奋进的基调,却没有注意朗诵技巧,开口就定在最高的音上,结果到了表达感情的最高点时,就只能是声嘶竭力。我们说这也是把握欠准确的缘故。如果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有了准确的把握,那么就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

 

这个训练最好能有老师的指导,特别是在朗诵技巧上给些指导。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也可以找同学帮助,请同学听自己背诵,然后指出不足,使我们在改进时有所依据,这对练口才很有好处。

 

3)练声法

 

练声也就是练声音,练嗓子。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听那些饱满圆润、悦耳动听的声音,而不愿听干瘪无力、沙哑干涩的声音。所以锻炼出一副好嗓子,练就一腔悦耳动听的声音,是我们必做的工作。

 

练声的方法是:第一步,练气。俗话说练声先练气,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就像汽车上的发动机一样,它是发声的基础。气息的大小对发声有着直接的关系。气不足,声音无力,用力过猛,又有损声带。所以我们练声,首先要学会用气。

 

吸气:吸气要深,小腹收缩,整个胸部要撑开,尽量把更多的气吸进去。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你闻到一股香味时的吸气法。注意吸气时不要提肩。

 

呼气:呼气时要慢慢地进行。要让气慢慢地呼出。因为我们在演讲、朗诵、论辩时,有时需要较长的气息,那么只有呼气慢而长,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呼气时可以把两齿基本合上。留一条小缝让气息慢慢地通过。

学习吸气与呼气的基本方法,你可以每天到室外、到公园去做这种练习,做深呼吸,天长日久定会见效。

 

第二步,练声。我们知道人类语言的声源是在声带上,也就是我们的声音是通过气流振动声带而发出来的。

 

在练发声以前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先放松声带,用一些轻缓的气流振动它,让声带有点准备,发一些轻慢的声音,千万不要张口就大喊大叫,那只能对声带起破坏作用。这就像我们在做激烈运动之前,要做些准备动作一样,否则就容易使肌肉拉伤。

 

声带活动开了,我们还要在口腔上做一些准备活动。我们知道口腔是人的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声音的洪亮、圆润与否与口腔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不要小看了口腔的作用。

 

口腔活动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

 

第一,进行张闭口的练习,活动嚼肌,也就是面皮。这样等到练声时嚼肌运动起来就轻松自如了。

 

第二,挺软腭。这个方法可以用学鸭子叫“gāgā”声来体会。

 

人体还有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就是鼻腔。有人在发音时,只会在喉咙上使劲,根本就没有上胸腔、鼻腔这两个共鸣器、所以声音单薄,音色较差。练习用鼻腔的共鸣方法是,学习牛叫。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在平日说话时,如果只用鼻腔共鸣,那么也可能造成鼻音太重的结果。

 

我们还要注意,练声时,千万不要在早晨刚睡醒时就到室外去练习,那样会使声带受到损害。特别是室外与室内温差较大时,更不要张口就喊,那样,冷空气进入口腔后,会刺激声带。

 

第三,练习吐字。吐字似乎离发声远了些,其实二者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发音准确无误,清晰、圆润,吐字也才能“字正腔圆”。

 

我们在小学时,都学习过拼音,都知道每个字都是由一个音节组成的,而一个音节我们又可以把它分成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这三部分从语音结构来分,大体上可以说是,字头就是我们说的声母,字腹就是我们说的韵母,字尾就是韵尾。

 

吐字发声时一定要咬住字头。有一句话叫“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在发音时,一定要紧紧咬住字头,这时嘴唇一定要有力,把发音的力量放在字头上,利用字头带响字腹与字尾。

 

字腹的发音一定要饱满、充实,口形要正确。发出的声音应该是立着的;而不是横着的,应该是圆的,而不是扁的。但是,如果处理的不好,就容易使发出的声音扁、塌、不圆润。

字尾,主要是归音。归音一定要到家,要完整。也就是不要念“半截子”字,要把音发完整。当然字尾也要能收住,不能把音拖得过长。

 

如果我们能按照以上的练习要求去做,那么你的吐字一定圆润、响亮,你的声音也就会变得悦耳动听了。

 

这里应多做一些这样的练习:

 

①深吸一口气。数数,看能数多少。

 

②跑20米左右,然后朗读一段课文,尽量避免喘气声。

 

③按字正腔圆的要求读下列成语:

 

英雄好汉 兵强马壮 争先恐后 光明磊落 深谋远虑

 

果实累累 五彩缤纷 心明眼亮 海市蜃楼 优柔寡断

 

源远流长 山清水秀

 

 

4)复述法

 

复述法简单地说,就是把别人的话重复地叙述一遍。这种方法在课堂上使用的较多。如老师让同学们看一段幻灯片,然后请同学复述幻灯片的情节或人物的对话。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在于锻炼人的记忆力、反应力和语言的连贯性。

 

其方法是:选一段长短合适、有一定情节的文章。最好是小说或演讲辞中叙述性强的一段,然后请朗诵较好的同学进行朗读,最好能用录音机把它录下来,然后听一遍复述一遍,反复多次地进行。直到能完全把这个作品复述出来。复述的时候,你可把第一次复述的内容录下来,然后对比原文,看你能复述下多少,重复进行,看多少遍自己才能把全部的内容复述下来。这种练习绝不单单在于背诵,而在于锻炼语言的连贯性。如果能面对众人复述就更好了,它还可以锻炼你的胆量,克服紧张心理。

 

这要求我们在开始时,只要能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就可以,在记住原话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意思复述出来;第二次复述时就要求不仅仅是复述情节,而且要求能复述一定的人物语言或描写语言;第三次复述时,就应基本准确地复述出人物的语言和基本的描写语言,逐次提高要求。在进行这种练习之前,最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选文章的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要求。比如选了一段共有10句话的文章,那么第一次复述时就要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并能把几个关键的句子复述出来;第二次就应该能复述出57个句子;第三次就应能复述810个句子。当然,速度进展得越快,也就说明你的语言连贯性和记忆力越强。

 

开始练习时,最好选择句子较短、内容活泼的材料进行,这样便于你把握、记忆、复述。随着训练的深入,你可以逐渐选一些句子较长,情节少的材料,进行练习。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效果会更好。

 

这种练习一定要有耐心与毅力。有的同学一开始就选用那些长句子、情节少的文章作为训练材料,结果常常是欲速则不达。这就像我们学走路一样,没学会走,就要学跑是一定要摔跤的。而且这个训练有时显得很繁琐、麻烦,甚至是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我们要有耐心与毅力,要知难而进,勇于吃苦,不怕麻烦。没有耐心与毅力,那么你将注定是一事无成的。

 

5)模仿法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会模仿,模仿大人做事,模仿大人说话。其实模仿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小时候学说话是向爸爸、妈妈及周围的人学习,向周围的人模仿。那么我们练口才也可以利用模仿法,向这方面有专长的人模仿。这样天长日久,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其方法是:

 

①模仿专人。在生活中找一位口语表达能力强的人,请他讲几段最精彩的话,录下来,供你进行模仿。你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又适合你模仿的播音员、演员的声音录下来,然后进行模仿。

 

②专题模仿。几个好朋友在一起,请一个人先讲一段小故事、小幽默,然后大家轮流模仿,看谁模仿的最像。为了刺激积极性,也可以采用打分的形式,大家一起来评分,表扬模仿最成功的一位。这个方法简单易行,且有娱乐性。课上、课间、课后都可进行。只要有三四个人就能进行。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讲的小故事、小幽默,一定要新鲜有趣,大家爱听爱学。而且在讲以前一定要进行一些准备,一定要讲准确、生动、形象,千万不要把一些错误的东西带去,否则模仿的人了跟着错了,害人害己。

 

③随时模仿。我们每天都听广播,看电视、电影,那么你就可以随时跟着播音员、演播员、演员进行模仿,注意他的声音、语调,他的神态、动作,边听边模仿,边看边模仿,天长日久,你的口语能力就得到了提高。而且会增加你的词汇,增长你的文学知识。

 

这里要求要尽量模仿得像,要从模仿对象的语气、语速、表情、动作等多方面进行模仿,并在模仿中有创造,力争在模仿中超过对方。

 

在进行这种练习时,一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对象进行模仿。要选择那些对自己身心有好处的语言动作进行模仿,我们有些同学模仿力很强,可是在模仿时都不够严肃认真,专拣一些脏话进行模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低级的趣味,我们反对这种模仿方法。

 

模仿法是一种简单易学、娱乐性强、见效快的方法,尤其适合我们这个年龄的同学们练习,希望大家能勤学苦练,早日见效。

 

6)描述法

 

小的时候我们都学过看图说话,描述法就类似于这种看图说话,只是我们要看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图,还有生活中的一些景、事、物、人,而且要求也比看图说话高一些。简单地说,描述法也就是把你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描述法可以说是比以上的几种训练法更进了一步。这里没有现成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做你的练习材料,而要求你自己去组织语言进行描述。所以描述法训练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训练同学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的条理性。

 

无论是演讲、说话、论辩都需要有较强的组织语言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一张悬河之口,组织语言的能力是口语表达能力的一项基本功。

 

其方法是一幅画或一个景物作为描述的对象。第一步,对要描述的对象进行观察。比如,我们所要描述的对象是“秋天的小湖边”,那么我们就要观察一下这个湖的周围都有些什么,有树?有假山?有凉亭?还有游人?并且树是什么样子,山是什么样子?凉亭在这湖光山色、树影的衬托下又是个什么样子,这秋天里的游人此时又该是一种什么心情呢?这一切都需要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你的心去体验。只有有了这种观察,你的描述才有基础。第二步,描述。描述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有顺序地进行描述。

 

其要求是,抓住特点进行描述。语言要清楚,明白,要有一定的文采。描述的千万不要成流水账,平平淡淡,一定要用描述性的语言,尽量生动些,活泼些。要讲点顺序,不要东一句,西一句,南一句,北一句的,描述出的东西,让人听了以后能知道你描述的到底是个什么景物。描述的时候允许有联想与想象。比如,你观察到秋天的湖边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孤独地坐在斑驳陆离的树荫下,你就可能有一种联想,你可能想到了自己的爷爷,也可能想到这个老人的生活晚景,还可能想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个诗句……那么在描述的时候,你就可以把这一切都加进去,使你的描述更充实、生动。

 

7)角色扮演法

 

角色一词,我们也是从戏剧、电影中借用来的。是指演员扮演的戏剧或电影中的人物。我们这里的角色,与戏剧、电影中讲的角色,有着相同的意义。

 

角色扮演法,就是要我们学演员那样去演戏,去扮演作品中出现的不同的人物,当然这个扮演主要是在语言上的扮演。

 

其方法是:

 

①选一篇有情节、有人物的小说、戏剧为材料。

 

②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特别要分析人物的语言特点。

 

③根据作品中人物的多少,找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比比看,谁最能准确地扮演自己的角色。

 

④也可一个人扮演多种角色,以此培养自己的语言适应力。

 

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语言的适应性、个性,以及适当的表情、动作。

 

这种训练法要求“演”的成分很重,它有别于对朗诵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声音洪亮,充满感情,停顿得当;还要求能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地把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而且要配有一定的动作和表情。从这个角度看,这个训练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只要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那么我们就会成功。

 

8)讲故事法

 

同学们或许都听过故事,但是不是都讲过故事呢?讲故事看起来很容易,要真讲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常言说:“看花容易,绣花难”呀!听别人讲故事绘声绘色,很吸引人,有些朋友听起故事来甚至都可以忘了吃饭、睡觉,可是自己一讲起来,仿佛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干干巴巴,毫无吸引力。因此,讲故事也是一种才能,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把故事讲好的。学习讲故事是练口才的一种好方法。

 

讲故事,可以训练人的多种能力。因为故事里面既有独白,又有人物对话,还有描述性的语言、叙述性的语言,所以讲故事可以训练人的多种口语能力。

 

这里的方法是:

 

①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故事的情节性是十分强的,而且故事的主题大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在讲故事以前就要先研究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要讲《皇帝的新衣》这个童话故事,那么你就要分析其中的几个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然后把国王的愚蠢无知,骗子的狡诈阴险,大臣的阿谀奉承、不分是非,乃至小孩的天真无邪都用语言表现出来,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

 

②掌握故事的语言特点。故事的语言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语言,其最大的特点是口语性强、个性化强。所以当我们拿到一个材料的时候,不要马上就开始练习讲,而要先把材料改造一下,改成适合我们讲的故事。这个工作你可以请老师或爸爸、妈妈帮你做。

 

③反复练讲。对材料做了以上的分析、加工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练讲。通过反复练讲达到对内容的熟悉。最后能使自己的感情与故事中人物的感情相隔合,做到惟妙惟肖地表现人物性格,语言生动形象。

 

另外,边练讲,还要边注意设计自己的表情、动作。看看你讲故事时的表情、动作是不是与你讲的内容相一致。

 

其要求是:①发音要准确、清楚。平舌音、翘舌音、四声都要清楚。最好能用普通话讲。②不要照本宣读。讲故事是不允许手里拿着故事书照着念的,那样就成了念故事了。讲故事要用自己的语言去讲。

参考资料:很久以前找的了,我也一直在寻觅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