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趣与情趣

 红瓦屋图书馆 2014-10-15
理趣与情趣
2014年10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写小说像回忆,写随笔像拉呱;写小说吃饭,写随笔玩玩。我至今仍然坚持:写随笔要有玩玩的心态、拉呱的口吻,总之是要举重若轻,与邻家拉家常般轻松,没有任何负担就是了。
□刘玉堂
  什么叫随笔?顾名思义:即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既可叙事,又可抒情,还可议论。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语言灵动,婉而多讽。
  最早见的随笔,是南宋洪迈写的《容斋随笔》。他在自序中说:“手目懒,读书不多,意之所之,随即记录。因其后先,无多诠次,故自之曰随笔。”
  我所理解的随笔,无非就是把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所感、所论,发而为文,所谓有文就录,有感就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率性而为,无须拘泥。随笔之“随”,从时间上说,是随时可写;从空间上说,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无论古今中外,也不拘什么地方,都可以作为随笔的范围、地域,只要有所感、有所思就可发;从题材上说,大至社会问题、人生哲理,小至身边琐事、风花雪月、花鸟鱼虫、书籍品评、亲人友人,无可不写;就作者自己而言,喜、怒、哀、乐、爱,无论什么样的情感、情绪,都可挥发、褒贬、倾诉或宣泄。而在写法上呢,往往是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
  随笔的重点我感觉有两点:一是“感”字。一定要有感而发,哪怕是一点思考、一点感受、一点闪光的意念,都可挥发成文。二是“真”字,要率真,纯真。既然是随意而写,最好不要虚构,不要涂饰,写真事,抒真情,直言自己的认识见解,不一定完整深刻,却因为来自生活、发自肺腑,自有它的生命力在。
  由这两点就衍生出两个特色,一理趣,二情趣;或者叫一意味,二趣味。或许我们不能篇篇都精彩、二者同时兼备,但起码也得二者居其一。
  理趣或意味,就来自有所感、有所思。这里的意味或理趣,不是一般的大路话、大道理,不是别人嘴里嚼过的馍,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也不是蚊子咬了一口哼哼唧唧的小疼小痒、小情小调,而是能给人以启示或新意的个人的真知灼见,或欲说还休的那点有味道的意思。
  孙犁先生有一篇《小贩》,他写道,小贩们到得大杂院,肆无忌惮,声音刺耳,走家串户,登堂入室。卖菜刀的小贩,“长头发,短打扮,破书包里装着几把,手里拿着一把,不声不响地走进屋来,把手里的菜刀,向你眼前一亮:‘大爷来把刀吧!’”你不得不赶紧买一把,“因为站在面前的,好像不是卖刀的杨志,倒是那个买刀的牛二。”
  之后,作者回忆幼年及青年时期所见到的小贩。他们一律地规规矩矩,“语言和气,不管生意多少,买卖不成人情在,和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再进村,就成了熟人、朋友。”绝无自轻自贱、惹人心烦的任何行状。文章的最后,作者写道:“不过,我确是常常想,他们为什么能那样和气生财,那样招人喜爱,那样看重自己的职业,也使得别人看重自己。他们不是本小利薄吗?不是早出晚归吗?劳累一年,才仅仅能养家糊口吗?”
  这个“看重自己的职业,也使得别人看重自己”,便是作者自己的所感所思,文章的理趣或意味也就出来了。
  散文家张期鹏,上班下班都要走一条司空见惯的路,哎,他突然就发现,这地方住着一个著名诗人呀,再走一段,这里住着一个著名作家呀,又走一段,还是个著名作家呀。随之就说济南这地方还真是一个文化名城,到处都是“文化地标”,走几步就走出个诗人或作家。有意味吧?别人还不曾这么说过,是他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所思所感。
  常看到一些文章,前边说得挺好,最后想归结出点意味来,又太直奔主题,或主题太浅显、太宽泛,我认为仍然不是好文章。比方说,他前边说得挺热闹,最后归结到,哦,还是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儿好呀!或者还是改革开放好呀。你不能说他归结得不对,但绝对没有味道。意味意味,你得有味儿呀!
  随笔要写好,必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或是切入一个事件的角度不同于以往,或是自己的观点不同于常俗,如同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个“我之色彩”,除了靠意味与理趣支撑之外,就须趣味或情趣了。
  文章的趣味或情趣,其来源较为复杂,可以源于率真或纯真,可以源于生活的细枝末节,可以源于视角的转换,也可以源于语言的婉而多讽,当然更多的还是来自作者的阅历、学养、性格,还有睿智。
  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感悟。比方说“痛苦”这件事,每个人的感悟都是不一样的。一般人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生离死别,“世间多少行人泪,除非死别与生离”。但也不妨如小品《不差钱》里所说,人生最痛苦的事你知道是什么吗?就是人死了,钱没花了。另一位则说,你知道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是什么吗?就是人活着,钱没了。而体制中的人会说,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一个各方面都不如你的人,无来由地成了你的领导。或调侃,或庄重,都非常地有趣味或情趣,也都符合各自的经历与性格。
  永远不要小瞧这些富有情趣或趣味的几句话,我的阅读经验里面,一篇好的文章,还必须有这些让人眼睛一亮的东西,不时地跳出来,在那里闪烁着、引诱着,让你非看不可。
  作品的趣味或情趣,还来自于率性写作。多年前在谈及个人创作感受的时候,我说过:写小说像回忆,写随笔像拉呱;写小说吃饭,写随笔玩玩。我至今仍然坚持:写随笔要有玩玩的心态、拉呱的口吻,总之是要举重若轻,与邻家拉家常般轻松,没有任何负担就是了。只要有一颗善良之心、真切之情,去贴近日常生活,寻觅一点真善美的所在也就够了。千万不能矫情兮兮或故作高深;更不能板着面孔,拉起正经做文章或者教训人的架势,那就把读者吓跑了。
   (本文作者为著名作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