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同居期间萧军因旧日情人打伤萧红核心提示:这已经不是萧红和萧军第一次谈到了分手,早在上海期间,因为萧红无法释怀,萧军与许月华的恋情,两人关系从不断地争吵、冷战,到最终降至冰点,在梅志等人的回忆文章里都曾提及萧红眼睛受伤的事情。 萧红与丁玲 资料图 本文摘自凤凰卫视10月15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萧红:我叫萧红,原名张廼莹,1911年6月1日农历端午节,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1942年1月22日病逝于香港红十字会,设于圣士提反女校的临时医院,享年31岁。 陈晓楠:1978年,71岁的萧军在整理旧物的时候,发现了一些书信,这些劫后余生的纸张落满了岁月的灰尘。其中包括1936年到1937年间萧红从日本寄给萧军的信,带着《生死场》出版之后引发的关注,1936年萧红迎来了文学创作上的又一个高峰,很多刊物的创刊号和一些当时的知名刊物,都登载了她的作品,而萧红的两个单行本《商市街》和《桥》也分别作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的一种,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作品的不断推出,给萧红和萧军带来了经济上前所未有的宽裕,扩大了他们的社会交往,但是也带来了新的烦恼。 解说:军,窗上洒着白月的时候,我愿意关着灯坐下来,沉默一些时候,就在这就沉默中忽然像有警钟似的来到我的心上,这就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 汤唯(电影《黄金时代》萧红饰演者):就那一刻我就觉得萧红一定是害怕的,一个女孩子再怎么勇敢,再怎么经历,她的内心她仍然是一个小女人的东西,是很重的。 解说:1936年7月,萧红远渡重洋,只身前往课日本,按萧军的说法,萧红去日本是为了疗养身体和专心写作,但从梅志、许广平等人的回忆文章里可以看出,二萧在上海成名后,萧红在情感上却异常苦闷。 章海宁(黑龙江省萧红研究会副会长):男权文化在那个传统社会里边实际上是无所不在的,你比如说男性他所受的压力可能来自于生活当中的压力,而女性不一样,女性不但要来自与生活上困境的压力,她同时还有来自于男性的压力,对萧红来说体验就更深,萧红跟萧军在一起生活的时候,多次提到她一种疾病就是肚子疼,有时候肚子疼是胃痉挛,有的时候是肠痉挛,有的时候是痛经,就是这样的疾病一直困扰着萧红,偶尔进去医院,医生也只能是告诉她有什么病,也不能给她开药,因为她也吃不起药,所以说萧红这一生,她几乎是没有钱去给自己治疗。 解说:萧红的敏感细腻与萧军的粗枝大叶造成了许多矛盾,据梅志回忆,有一次萧红想给她和胡枫的孩子买件礼物做纪念,结果萧军买回了面包圈,萧红的气恼让萧军觉得莫名其妙。 许鞍华(电影《黄金时代》导演):萧军这个人特别简单,比如他知道自己就是很大男人啊,比如他生活很健康啊,他以前很多经历啊,然后他对女人很有吸引力了,他全都认了,他很喜欢女人他也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