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往往可以改变人,却改变不了事

 第二颗纽扣lq2w 2016-11-16

 她从一个富裕之家,为了自由逃脱出来,找到了他所谓的幸福,两次遇到,两次离开,走过辉煌,踏过没落,唯独走不出的是自己的命运

萧红,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个放荡不羁的女性文学家,在那个属于男性主权到处飞扬的时代 ,用自己的思想毫不留情的揭露着生活的黑暗面,一个女人在我看来在那个战乱纷飞的日期,连温饱都是问题,何谈用文字来叙述自己的感情

我依稀记得在电影《黄金时代》中,汤唯所饰演的萧红,投靠了自己的未婚夫——那个本应该给她一生保障的男人,最后却在因为生活所迫的情况下丢下了一切,而萧红,在旅馆里因为付不了钱,所以一直被老板驱逐,大冷天里就只能靠着自己的文字来温暖自己。直到萧军的出现,带给她的不仅有所承载着她希望的书本,更有她所渴求的温暖,可终究两人爱情的结晶却因现实无力抚养而送给他人。她因文字结识了在一生中对她来说都很重要的男人,也因文字失去了那个陪她在小旅馆里大冷天用水填饱肚子的感情......

 一直觉得在很亲密的人之间会有一种很奇怪的感情就是我不希望你过得比我好,其实她的更深一层含义应该是我也不希望你过得比我不好,我嫉妒你,但我同样心疼你。所以后来两萧之间的感情才会因为“端木”这个导火线而消散吧。

  在《生死场》的第十七节“不健全的腿中”萧红借助描述老赵三的眼中的情景这样说道:五月节,晴明的青空。老赵三看着不像个五月节样:麦子没长起来,嗅不到麦香,家家门前没挂纸葫芦。他想这一切是变了!变得这样速!去年五月节,清清明明的,就在眼前似的,孩子们不是在捕蝴蝶吗?他不是喝酒吗?萧红在创作《生死场》时,恰恰是她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与鲁迅先生相逢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她有生活上有萧军作伴,文学上有鲁迅相辅,在我看来。这个时期的她应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就像电影《黄金时代》中汤唯所饰演的萧红穿着旗袍走在鲁迅先生家的路上,婀娜多姿,虽说聊天的话题与政治挂钩,却掺杂着她在那个时候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在之后遇到的许广平夫妇,胡风、梅志夫妇、蒋锡金、丁玲、端木蕻良等人对她来说都是颠沛流离生活中最美好的部分。

 萧红眼中的鲁迅是这样的:他的笑声是明朗的,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笑的咳嗽起来;""""他走路很轻捷,见过的人都知道,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走出去;""这是萧红笔下的鲁迅,一个真的鲁迅。"而我们大多数人眼中的鲁迅应该是那个《三味书屋》里因为家里父亲生病需要照顾而同时又不愿意耽误功课所以在自己课桌上刻了“早”字的严谨又孝顺的周树人吧。

 生死场中不管是赵三也好,王婆也罢,或是金枝,在他们看来,也许政治跟他们无关,不管当时他们所处的地方是否沦陷,我们依旧按以前的样子活着,却往往忘了人可以改变人,却改变不了事。这本描写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图画的书,是萧红当时经历萧红写《生死场》母亡、挚爱的祖父去世、抗婚求学、被软禁、出逃、流浪、与汪恩甲同居怀孕、被遗弃、官司败诉、被扣人质、向报社求救、与萧军相爱、产女送人后创作出来的对现实的无奈的生命之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