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咏春拳理论

 自知自觉自悟 2014-10-16
念头不正,终生不正。【小念头没有练正确,任你如何练一生时间也是白费时间。这说明了小念头在咏春拳中的基础地位有多重要。】

念头主手(一说守),寻桥主脚(与步)。 【在攻防意识中,练小念头练习侧重於防守,练寻桥侧重於攻击。由於小念头这套拳中步法是没有的,只有二字钳阳马,所以练小念头侧重於防守】

来留去送,甩手直冲。【敌拳来要留住-我粘手不让他手收回,这样他就空了半边身出来了。
如果留不住敌手,他想收回,正好是我攻击的好时机,因为他拳一收回,收回拳的那边身就等於没有攻击力了。也正好符合拳经中的最佳攻击时机-敌旧力已过,新力未生之时是最好攻击时机。甩手-敌拳攻来,用手法把敌拳的攻击路线偏离攻击线,跟著我趁敌未能收回拳时直接快速攻击。】

朝面追形,而(追形)不追手,以形补手,以手补形。【敌方不主动攻击,而是面向著我不断作各种步法运动。比如他在远距离不断试探转圈,请看
叶问2 对英国拳手有这个场面。不管他如何围绕我转,我始终正面向对方身体中线,是为朝面追形。

追形不追手-他在围绕我不断转动的同时,一般会出刺拳试探我虚实【假动作为多】,我不用注意他的出手动作如何,只要始终关注他的身形。因为防拳看肩,防脚看跨。单是注意对方的拳头是很难看清的。

以形补手-如果我的手法不能阻止对方攻势,就要以步法身法来弥补防御的不足。比方下潜法、双手护头左右拧腰、向后退步或后仰。此几种步法是我看拳击书中照搬过来的。

以手补形-敌猛攻的情况下,我被迫用身法步法防御的时候,双手也不能空闲下来,要用各种手法阻止对方的追击拳法。算是边退边打吧。。。

力由地起,拳由心发,手不出门(手不离午)。 ---尽管各种拳法看起来只是单纯的运用肩膀的力量出拳,但其实是用全身的力量进行攻击的,攻击开始都有一个蹬地前冲的动作,也许动作小你没有注意到而已。蹬地、利用腰力出拳、攻击对方。所以说力由蹬地开始发起,出拳的意识是由你自己的攻防意识控制开始发起。

手不出门,就是
咏春拳的手法不能脱离左右肩膀的范围,攻击为例,一超出双肩范围,你的动作辐度就大,虽然攻击力量也大,但破绽和所需的时间也长,所以尽量不要超出双肩范围。防守情况下,敌拳攻击路线只要让其偏离开你双肩的范围就可以了,不必要一定要把敌双手有多远就偏离多远-【如果用摔跤或其它手法另计】

避实击虚 (遇实则卸,见虚即进
--遇见敌方攻击力大的,要尽量避开他攻击力大的攻击。比方说对方擅长右拳凶猛而左拳稍弱,就用身法步法向敌左拳那边进行攻击。对方力大而沉猛的攻击,如不能避开,就要尽量卸开对方的力量,使其减低力量。见虚即进-敌方有破绽或气力不继时,就要果断进行攻击。

畏打(终)须打,贪打(终)被打。(不畏打,不贪打)
-一味防守,畏惧对方而不敢还手,始终会被打败。一味只顾猛攻狂打,多半会被对方的反击而受到重创甚至有可能战败。这应该是战术心理问题了。。。。

敌移动,重心空,手黏手,无法走
-说得很明白了,敌方一移动,重心必然也跟著移动,正是攻击的好机会。双方交手,我上前用粘手粘上对方的双手,敌方畏惧想退,我也紧跟著贴上去拉近对方的距离,始终控制著对方的双手,这样无论他就陷入欲走不得,欲前不能的地步,这是最悲惨的。。。

二桥上势,里帘必争。
-双方桥手一粘上,马上就要争取控制敌人双手内的中线。敌方双手内的控制范围【里帘】就是我要控制的重点区域。

明动静,知有无,知进退
-注意观察对方的攻击习惯,不要轻举妄动,要掌握好攻击和防守的时机。这应该是临场心理素质问题了,和以前的贪打终被打、畏打终须打是同一个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