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兴起 今后做农民也有门槛(3)

 大成净化图书馆 2014-10-16

  【“苗子”如何选拔?】

  遴选“爱农、懂农、务农”的

  种养殖大户

  为什么对新型职业农民是培育,而不是培训?这一字之差,内在的含义差在哪里?记者发现,二者的差别在于,培训时间短,培育时间长;培训内容单一,培育内容丰富;培训重技能,培育重技能+素质。

  为了将筛选出来的“苗子”培育成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我省首先按照“农民自愿报名、村镇组织推荐、培训机构择优确定”的要求进行学员遴选。参训学员重点从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成员、种植养殖大户和家庭农场主中遴选,也可吸纳后备人员参加。

  全省遴选辉南、东辽、德惠、前郭、双辽等15个示范县,作为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点示范区,发挥示范作用。其他地区作为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带动区,可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大力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我省培育进展如何?】

  今年我省将培育

  2.7万新型职业农民

  记者从9月10日吉林省农委举办的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管理培训班上了解到,按照农业部的总体安排,2014年,吉林省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7万人左右,其中生产经营型1.2万人左右,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1.5万人左右。

  今年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将主要完成探索建立培育制度。实行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强化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协同”培训,对符合条件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并配套创设相关政策予以扶持。

  【职业农民如何培育?】

  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

  在我省的《方案》中,对于参加培育的学员,主要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组织理论学习,主要学习种植养殖专业知识和市场营销知识,二是开展跟踪指导服务,两年之内保持联系,帮助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技术和经营难题。

  按照《方案》要求,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要累计培训15天,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要累计培训7天,同一培育对象三年内不得重复支持。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的培育模式,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分段安排课程,强化分类指导,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分类分产业开展培训,做到“一班一案”,建立指导员制度。注重实践技能操作,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提高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

  培育合格颁发证书

  新兴职业农民与普通农民的不同,那就是要经过职业资格认定,并持有职业资格证书。

  在认定职业农民的资格上,我省分产业制定本地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的具体标准:一是基本条件。具有初中以上或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致力于农业生产经营的18-55岁青壮年。二是能力素质。具备现代农业生产理念,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强,善于应用现代农机装备和科学技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三是生产规模。达到当地家庭农场、县级以上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规模经营水平。四是经济效益。生产经营效益比当地普通农户的生产经营效益高出10倍以上。五是社会影响。能带头发展绿色、优质、高效农业,能示范带动周边农户科技致富,农民评价好。

  对于完全符合认定标准的,县(市)农业局可直接颁发全省统一制定的《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证书》。对新型职业农民及其后备人员参加培训并合格的,可委托培训基地颁发全省统一制定的《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资格培训合格证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