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河口市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工作总结

 私库皆书 2016-11-19

按照省农委、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吉林省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吉农科发[2014]2号)文件精神和省新培办的要求,梅河口市新型职业农民办公室从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入手,精心部署、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创新模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一、培育任务情况

2014年,省新培办给梅河口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84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370人,专业技能型100人,社会服务型370人。共认定3个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梅河口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生产经营型270人;梅河口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专业技能型100人,社会服务型370;梅河口市山城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生产经营型100人。梅河口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开设中草药培育班1个、食用菌(分别为香菇培育班和木耳培育班)2个、蔬菜培育班2个,共计5个班次270人,每个班级规模控制在5060人之间。梅河口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技术和师资情况和农民需要,以及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所承担的培育任务数,计划开设4个统防统治植保员班、2个测土配方施肥员班、2个专业技能型班、1个农村信息员班。梅河口市山城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根据农民生产经营现状、农民需要,以及经管站所承担的培育任务数,开设玉米生产1个班、1个水稻生产班,每个班级50人。预计1225日前能完成全部培训任务。

二、 工作措施

一是科学制定方案。按照省阳光办方案要求,经多方调研考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结合梅河口市实际,对培育对象的遴选、培育工作的开展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培训机构也按照梅河口市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了培训计划,针对培训目的、培训任务、对象和内容、课程安排、学习考察、资金使用计划、组织实施都制定了详细计划。

二是遴选培育对象。按照梅河口市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具体遴选标准,采取给各村组发放宣传单、媒体报刊宣传、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大力宣讲,进行学员遴选工作,遴选生产经营型培育任务400人,专业技能型110人,社会服务型400人。

三是选准培训内容。一按照国家教育培训规范,每个培育班的课程设置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主,采取理论授课、实训见学、参观考察、体会交流等方式进行。公共基础课包括《法律基础与农村政策法规》、《农村家庭理财》、《农村卫生与农民健康》,专业核心课为玉米生产及深加工等如何经营管理、制作、销售等符合培育农民需求的课程。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做到理论与实物相结合、多媒体授课与课堂互动相结合、外出观摩与体会交流相结合,增加课堂培训效果,提高学习兴趣。确保培训内容和培训质量最佳,按照农民需求进行现场实践操作,农民觉得学的了、用得上,主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高涨。

四是选好师资力量在今年的师资力量选拔上,严格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聘请师资力量。确保所选的每一位授课教师,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能保证在培训课堂上能与农民灵活互动起来。我们不仅聘请梅河口市高级讲师讲授新技术,还特别聘请了吉林农大胡文河教授、通化市农科院严光彬教授,董本春副教授讲授水稻玉米国内最新种植科技。这些师资力量在培训课堂上,生动形象指出“啥现象”,深入浅出地讲解“为什么”,通俗易懂地告诉“怎么办”。农民听着入心、入耳,上课来的也早了,听课中也不走了。

五是培训方式多样。按照培训要求,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分类分产业开展培训。采取实训课大于理论课的方式,合理安排实践操作环节的内容,老师现场指导,学员现场操作,提高学员的参与性和实践性。组织学员到各地参观、考察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参观了山城镇烨盛食用菌合作社、薛素荣手工编织合作社、龙润滤材公司、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湾头村(中国淘宝第一村)、济南市农博园、长春市农博园等十多个企业及合作社。

六是严格开班要求。各培训机构办班前,要提前7天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办公室提出申请并填写《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办班申请表》,将准备好的教材、选聘教师情况、办班申请、学时计划、学习考察计划上报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办公室,审核批准后方可办班。在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期间,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办公室人员都到现场,给学员讲解大力新型职业农民的意义,让农民了解新型职业农民,从而更加重视学习,更好的参加培训。

七是考核与认定管理。每期培训结束时,培训中心组织参训农民进行结业考试考核,并对考试成绩进行登记备案,对考核合格者申请上级部门进行统一认定,通过认定的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证书》。

八是培育档案建立建立培训、考核、发证、监管、后续指导服务等环节档案,实行全过程跟踪培养,及时记录其接受教育培训情况,按照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要求录入学员信息,进行计算机管理,并填写《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生产经营型培训台账》,按照《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档案管理规范》的要求建档,使培育工作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指定本单位或聘任的技术专家作为技术指导员,根据培育对象要求定期指导服务,并能及时解决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帮助他们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对培育过程中的影像资料进行建档管理。

九是加强后续指导。培育结束后,根据上级要求对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进行不少于2年的后续指导,各培育机构成立专家指导小组,采取定期指导和不定期指导相结合,电话和网络沟通相结合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后续不间断的指导。

 三、主要成效

通过理论学习和参观实践,参加培训的学员应用科学技术和发展经济思路都有了很大提高。

一是掌握了实用技术。经过系统地培训,学员们掌握了新技术和新品种,提高了学员的生产技能,激发了热情,增加了信心。

二是更新了农业发展观念。参观考察的地点,基本是梅河口市及吉林省农业发展最前沿典型,学员们通过听介绍、看现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走产业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之路。

三是拓宽了增收致富门路。参观过程中,很多典型是利用农闲季节开展多种经营,诸如大棚雪寒韭菜、大棚食用菌、等,变冬闲为冬忙的这些做法,学员深受启发,不但能增加收入,还能彻底扭转冬闲打麻将赌博等陋习。

四是搭建了技术交流平台。通过面对面的培训活动,广大学员结识了一批农业知名专家,成了农户生产技术上的“一线通”,农业科技信息交流更加活跃。学员们都把授课教师电话牢牢记在心中,生产中遇到难题随时随地打电话咨询。学员们之间也都成为好朋友,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便于交流和协作。

    四、下步工作

1、继续培训工作。梅河口市各培育机构抓紧完成培育任务。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办公室将做好监管工作。预计1225日前能完成全部培训任务。

2、加强后续指导。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的后续指导服务时间不少于2年。一是搞好信息服务。各培训机构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话、QQ群等载体,及时为学员提供经营政策及致富等信息服务。二是搞好科技服务。各培训机构要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组建专家团队、专家,对学员实行“一对一”对口帮扶,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全程适时技术服务,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促进农民增收。

3、加大宣传力度。各培训机构要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宣传力度,注重典型培养。每个培训机构要尽快培育两个学习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