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二七、静中真境 淡中本然

 ldjsld 2014-10-16
        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

  【译文】

  风平浪静中,显见人生的真正境界;平淡无奇处,认识人性的本来面目。

  【注解】

  风恬浪静:没有风浪。唐·裴铏《传奇·郑德璘》:“物觸輕舟心自知,風恬浪静月光微。”比喻平静无事。《三国演义》第九一回:“旧时国中因猖神作祸,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并黑牛白羊祭之,自然风恬浪静,更兼连年丰稔。”比喻生活的平静没有波澜。

  味淡声稀:味指食物,声是声色。比喻自甘淡泊不沉迷于美食声色中。即“声希味淡”谓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名声。有曲高和寡,不为人知之意。语本清·蒋士铨《空谷香·哄笺》:“人间声希味淡半世间,分明唤我返白雪。”

  心体:指思想。见○三○【注解】。此处指心的深处,也就是人性的本质。

  本然:犹言本来面目。明·朱之瑜《答奥村庸礼问》:“譬之鑑然,时时磨莹,光烛鬚眉;委之泥涂,昏翳如铁,如瓦砾,不辨形貌,是岂鑑之本然哉!”另见二五八【注解】

  【评语】

  热心奔走事物的时候,像在大海的巨浪里行船一样忙碌;到了无事的时候,像是海上风平浪静一样,水的静止如一面镜子。当大海波浪四溢的时候,人不容易分辨出大海的形态。这就像人受环境的支配而奔走事业,不知道本身的境遇,在平静无事的时候,才开始意味人生的真实境界。人在吃山珍海味和听管弦乐,当时心被外物所动,受珍馐美味悦耳声歌诱引,不能认出本然的心体。只有在接触淡泊的味道,一切静寂的时候,才开始认出本然的心体。也就是说,默坐在松树之间听松树的风声,心中一点也不为所动,才能够认识出自然的本体。所以,想要认识人生的真境和本然的心体,不是在动摇的境界,而是在寂静的境界才能体认出来。生活在惊涛骇浪的变革时代,更能磨练人的坚强斗志,却无暇顾及体会人生内心境界。生活在风平浪静的太平盛世,才能体会出人生真谛,也才有功夫有情致去体验。所以《庄子·缮性》篇有“恬以养志”的名言,强调在宁静中修炼身心。而白居易《琵琶行》中更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句,这都说明了“静中见真境,淡中识本然”的道理,尤其老子“视之不见名夷,听之不闻名希”,更点出人只有在宁静才能发现反朴归真的境界。这种静而淡的田园生活曾吸引了无数人,形成古人出世则济天下,入世则隐山林的处世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