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剖析蜂群的拖子现象

 为易所为资料馆 2014-10-16
     当外界自然条件或群内生存环境变得极度恶劣,不利于蜂群发展时,蜜蜂往往会采取拖子弃养来维持种群的生存。蜂群“拖子”现象在养蜂生产中普遍存在,严重时可导致子圈缩小、群势下降。如果蜂场普遍出现这种现象,而养蜂员又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将直接影响到蜂场一个花期甚至一年的蜂群繁殖及经济效益。
    一、造成蜂群“拖子”的原因
    1、子脾受冻或伤热     (1)蜂群在繁殖期,巢温要稳定在适应蜜蜂发育需要的34.4℃的恒温,而早春或晚秋外界的气温远远低于这个温度。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如果蜂群缺少必要的保温措施、蜂脾关系过松、开箱检查时间过长或者将子脾长时间暴露在箱外,都易将子脾冻伤导致拖子。
    (2)夏季高温季节是蜂群较为强壮的时期,此时蜂多、脾多,巢内空间狭小,空气流通不畅,巢内温度很容易就高于适宜蜜蜂生存的温度,如果对蜂群缺少必要的通风降温措施,容易出现虫蛹伤热而被拖出箱外的现象。尤其是高温季节,蜂群在经历关门长途转地以后,更容易出现此类现象。

    2、蜂群遭受病害、螨害或药害  
    (1)蜜蜂容易感染病害的种类很多,表现出的症状也有所不同。如蜂群感染了幼虫病或是白垩病而出现的“花子”现象,就是蜜蜂“拖子”后的结果。
    (2)蜂螨寄生在成年蜂体上吮吸其体液(血淋巴),而且还潜入蜜蜂的蜂盖子脾内产卵繁殖,吮吸幼虫和蛹的血淋巴,造成大量的被害虫蛹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被工蜂拖出箱外。
    (3)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学药品被应用在养蜂生产中,当蜂群感染蜂病或遭受蜂螨危害时,蜂农频繁地使用各种药品为蜂群治病。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化学药品在治愈蜂病的同时,都会对蜂群产生负面影响,由于用药过量、用法不当等原因造成蜜蜂中毒死亡或拖子的事例更是屡见不鲜。 

    3、群内缺饲料  
    蜜蜂的饲料来源主要是靠自己到自然界去采集,当外界蜜粉源枯竭、天气情况不利时,蜜蜂出巢采集或者意外被盗等不利因素造成群内饲料缺乏,如不及时发现,导致最初后果就是蜜蜂弃养拖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