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是我市“第一产业”,也是我市一张靓丽名片。随着经营了20多年的老眼镜市场正式关停搬迁以及丹阳国际眼镜城建成并对外营业,终于实现了我市眼镜市场的“华丽重生”。一个世界一流、全国唯一、功能齐全的眼镜专业市场——丹阳国际眼镜城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 然而,正如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眼镜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曹俊所说:从原先老眼镜市场的关、停、搬、迁,到新的国际眼镜城的诞生,可以说历经坎坷、几经曲折、很不容易。” 昔日:市场设施老化,经营户外流,发展困局已十分突出 据市人大代表、车站社区党总支书记胡小锁介绍,老眼镜市场于1985年建成投入使用,由最初的260平方米、27个铺位,逐步发展扩大至1.6万平方米、近600多户商铺。由云阳眼镜市场、华阳眼镜市场、椒江集团开发的中国丹阳眼镜城三块组成。这期间,眼镜市场对推动我市眼镜产业发展、提升我市知名度、发展和繁荣经济发挥了作用。由于拥有这一市场的优势,世界最大的镜片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眼镜系列产品集散地、国家眼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眼镜出口基地等诸多殊荣纷纷花落我市。眼镜之乡”已然成为丹阳的一张城市名片。 然而,随着近年来眼镜产业的快速提升和发展,对眼镜市场这一生产服务业在营销、贸易、物流、仓储、信息等方面有了更高要求。尤其是随着北京、广州、温州等地高档眼镜市场兴起,我市老眼镜市场逐渐失去了往日的优势,与其他地区眼镜市场的差距不断拉大,一部分长期在丹的经营户逐年转移他乡。再加上市场设施老化、安全隐患严重,更让老眼镜市场往日的名声和辉煌大为褪色。 “上世纪80年代,我市在毗邻火车站的车站、双庙两个村,建起了全国最早的、专门用于配镜交易的华阳眼镜市场和云阳眼镜市场,组成了最初的眼镜城。后来这两个眼镜市场,经过四期改造基本就连成了一片。由于建成年代较长,市场地方狭窄、周边环境差。加上随着市场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户众多,原有面积已无法满足市场经营户扩增的需求。存在防火分区不符合要求、消防设施陈旧、疏散通道阻塞、缺少室内消火栓、电气线路敷设不符合规范要求等严重火灾隐患,于2007年被列为省重大火灾隐患单位,被省安委会挂牌督办。”胡小锁告诉记者,老眼镜市场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困扰全市“最头疼”的一件事,尽管每年进行安全隐患整顿,每次整顿都投入几十万元,但始终解决不了问题。 老眼镜市场发展的困局引起了市人大的重视。2008年下半年,市人大针对我市眼镜专业市场发展这一课题,多次深入走访了市场管理办公室、两个市场产权单位、眼镜商会和有关部门。在详细掌握了当时眼镜市场发展弊端和问题的基础上,组织人大代表前往浙江海宁、义乌等地考察学习,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当时出去考察时发现,海宁的皮革市场与我们的眼镜市场有相同之处。海宁的皮革市场也是一个专业市场,而且它原先所处的位置也是在海宁火车站边上,存在着又小又脏又乱的问题。后来,海宁市也是下决心把这个海宁皮革市场进行了整体搬迁,才有了现在的发展。”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效平说,海宁皮革市场的整个搬迁过程,从规划、建设、管理直至到搬迁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所以,当时我们去实地考察后,深受触动和启发,找到了丹阳眼镜市场改扩建的一条新路子。”
责任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