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刀剑的历史

 水晶宫114 2014-10-18

自公元6年开始,日本人自中国和朝鲜半岛传入了炼钢技术,经历了千年以上的发展,成为日本独有的“Tatara”炼钢法,并在中国“唐刀”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出了后来的武士刀。

日本,一个自战火中锻炼出来的国家,人民靠无比的毅力克服困难,令一个位处东亚的小岛国终于能够在二十一世纪强国中占有一席之地。日本刀是武士的灵魂,其发展历程亦是日本发展史的一个写照。 在古代,日本与各地文明为大海所隔,工业技术迟迟未能发展,不过,日本人凭着格外的努力,竟然能够以低人一等的冶金技术造出胜人两筹的刀剑兵刃,这就证明了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

日本刀通常以其出品年代、长短、用途、生产地、设计风格或流派传法作分类。


刀剑的历史区分:

一、“上古刀”——日本平安时代末期以前生产的刀剑,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是重要的考古材料。

二、“古刀”——出自平安时代末期至室町时代末期(1595年以前),即约400到1000年前制成的刀剑,当中包括平安、镰仓、南北朝、 室町和安土桃山时代的日本刀。

三、“新刀”——庆长元年(1596年)﹣宝历13年(1763年),安土桃山时代的庆长期至江户时代末期制成的刀剑。“新刀”一词出自江户中期神田胜久著作中《新刃铭尽》的说法,即代表新材料、新制炼法的应用。

四、“新新刀”——明和元年(1764年)﹣明治9年(1876年),幕末明治维新时代制成的日本刀。新新刀多偏重于复古,有的集新刀和古刀锻炼法之大成,有的以过往新刀,古刀的名作作为模仿目标。

五、“现代刀”——明治10年(1877年)- 现在的近代作品。

(明治维新时期,随着废刀令,禁刀法的推出,刀匠们都失业了,幸运的是到1906年,名家月山贞一,宫本包则被任命为帝室技艺员,这样才使得锻造刀的技术得以保存下来,一直到今天,作刀界都持续昌盛。)


日本刀的种类:

太刀——专为骑兵而设,一般较“刀”短,刀身弯度也较高。 “太刀”一般会以边锋朝下的方式佩带,并吊在腰带以下。若“切先”上指,将“刃”视作刀剑的前方,“太刀”的“铭”就在刀身的右面。

刀 ——专为步兵而设。一般较“太刀”为短,刀身弯度亦较低。为求达到最快的拔刀速度,传统上“刀”会以边锋朝上的方式佩带,刀鞘插在腰带里。若“切先”上指,将“刃”视作刀剑的前方,“刀”的“铭”就在刀身的左面。“刃长”为60 cm以上的刀剑。

胁差——“刃长”为30 cm到60 cm的刀剑。

短刀——“刃长”为30 cm以下的刀剑。



日本刀歌

【宋】   【欧阳修】

昆夷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

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

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闲杂鍮与铜。

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

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

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童老。

百工五种与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

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词藻。

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

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

先王大典藏夷貊,苍波浩荡无通津。

令人感激坐流涕,锈澀短刀何足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