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ldjsld 2014-10-18
       原文:“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

  一个社会既是庞大而又复杂的,就如同一个个大染缸那样,有着各种各样的颜色,而人们的思想同样也是如此,人们的思想也是纷繁而又复杂的,有的人喜欢追逐名利,有的人喜欢清心寡欲,因此究竟人们的道德以什么为标准,也许没有什么太具体的定义。但是,做人还是应该有一个道德标准和原则,这样才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因此“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就是先人教诲我们:追求名利不要抢在别人前面,进德修业不应该落在别人的后面,这样才能够做到真诚待人,不断地完善自己对人生的追求;“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就是物质生活享受不可以超过允许的范围,修养品行应该要达到自己能够达到的标准。如果能够做到了这一点,虽然也不可能完美无缺,但是我们毕竟做到了“德在人先,利居人后”的原则,使自己的人生有了明确的价值取向。

  像秋瑾、赵一曼、雷锋、孔繁森、蒋筑英等等那样的英雄和模范人物,他们之所以永远成为人们的楷模,那就是因为他们做到了“德在人先,利居人后”,所以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的人格,一直鼓舞着人们激励着人们,成为人们灵魂的另一面镜子。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表现了一种中华民族传统的崇高人生态度,就是鼓励人们崇尚这样的人生道德标准,先人后己,而不是心之官则思,先己后人,一味地追求荣华富贵和物质享受,享乐在前,吃苦在后,从而丧失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而“德在人先,利居人后”的思想境界,也只能成为一纸空谈。

  “德在人先,利居人后”,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如果要做到也很难,并不是人人都能够自觉做到的,谁都希望自己首先能够达到自己的愿望,而不是首先想到的是别人,只要自己拥有了渴望得到的利益,那么无论别人怎么样对自己并不是重要的。尤其是当今社会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物质生活也非常丰富了,因此人们又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也就是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也是人们所推崇的愿望和理想,如果昨天有了彩电,那么今天就要拥有电脑,而且还要达到更高级的,如果昨天是市长,那么今天就想当省长;名利地位确实能鼓励人奋发向上,但是如果过分的重视名利,有时也会给人带来无限的苦恼,你想:比如说当市长、当省长并不是人人都能当上的,而且也不考虑自己是否有这个条件和水平,也就是说自己是否有这样的品德和资历,所以有的人为了权势和地位,也许有的人就会产生了什么动机和杂念,而不是首先想到的是“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所以说:“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才是我们应该所遵循的道德原则,也就是无论人们追求名利地位以及物质生活的享受,都不要越过极限,如果自己的欲望无休无止的话,那么必然会向另一个方面转化,这样反而得不偿失,也不是我们应该所追求的那种思想境界和精神境界。所以我们应该要有一个积极的向上的人生态度,使自己能够达到一种高尚的思想境界,如果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就应该要做到“德在人先,利居人后”,这才是最积极的最向上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