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无为”思想之真义:作为方法的“无为”与“得胜无为”

 见青黄 2021-08-19

老子的“无为”思想包含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指作为具体方法手段的那些“无为”主张和做法;第二个层次就是指取得了好的结果和好的结局以后所要保有的态度和姿态。

通过第一个层次的“无为”,其结果是“无不为”,姑且将其谓之“无为而得胜”;而得胜以后,究竟如何能将这种胜利保持到长久而不至于被转化为失败?这是老子“无为”思想最为实质和精彩的地方,也是老子“无为”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姑且将其谓之“得胜而无为”。

得胜而无为

老子一方面要告诉人们唯有“无为”才能“无不为”,但老子更想告诉人们的是,要长久保持这一“无不为”的结果,当要持续地“为无为”方可实现呢!老子把这种“无不为”以后再行“无为”的做法,或说在得胜以后而继续行“无为”的做法,称之为“玄德”。

所谓“玄德”就是至德,就是最幽深最高远的道德。老子说: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老子》10章)

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行无为推动了万物而不自恃有恩有功,作万物的首长而不对它们加以主宰控制,这就是最幽深最高远的道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老子》51章),此四句是老子第二次提及,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版本意义的错简所致,而是老子在重申这一“玄德”的重要。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65章)

这深远的道德是与具体的事物性质相反的,然后得到最大的通顺。实际上,老子是在告诉人们,得胜以后而坚持着无为的态度,那是一种超越世俗观点的更高境界的智慧,而只有达到此境,然后才能得到最大的通顺与和顺,即合乎天道自然的至境也

功成身退不是退隐,而是要谦卑,不自傲

老子是在多方面来反复强调和重申着这一“玄德”的“无为”主张。“功成身退,天之道”(9章),功业告成即引身而退,这是自然之道。当然,对于此处的“身退”,不能从“迹”上去理解,即不能理解为是隐退山林而无所作为者也,而实际上指面对功成名遂,不要居功自傲,自鸣得意,而是要俭束退让。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30章)

胜利不要自大,胜利不要自我夸耀,胜利不要骄傲,倘若恃盛逞强,这便是有违于大道,不合乎大道,灭亡很快便会来到。

“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万物归焉而不为主……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34章)

大功告成,它也不以功自居。它生养万物却从未以为自己是万物的主人,万物虽然都归附于它,却也不认为自己是万物的主宰,因为它始终不自以为伟大,所以倒成就了它的伟大。“光而不耀”(58章),光辉明亮却不炫耀刺目。“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77章),事情办成而不以功自居。

得胜以后再无为所达到的“无不为”,即胜利,那是一种更高水平和境界的胜利,从而也决定了这种胜利不是短暂的胜利,而是长久的胜利,我谓之为“从胜利走向胜利”。换句话说,老子的智慧的深遂性正是体现在教人如何“从胜利走向胜利”。如果我们足够注意的话,实际上老子这一智慧的最大的本质表现在正反两个方面。正面说是“谦逊”,反面说是“不骄”。这也正契合了老子“无为”思想的正反两个方面的规定,即正面的“以辅万物之自然”,反面的“而不敢为”。由此可见,“无为而无不为”强调是一种精神和品质。

结语

值得指出的是,在历史上或认为“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的权术和阴谋术。然而,通过我们上述的分析,无论如何也得不出权术论和阴谋论的结论。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和明白,权术和阴谋一个共同的本质特点即在于它们的“有意”“有心”“有目的性”,且都是负面的。老子一生都在揭露、抨击和批判这种“有意”“有心”“有目的性”的“有以为”的工作,换句话说,老子思想最大的特色就是在于反对一切的“有为”而主张“无为”。要知道,权术和阴谋乃是最突出的“有为”之举,当在老子的否定之列。老子评判“上德”与“下德”的标准正是在于“无以为”与“有以为”。“上德”与“下德”尽管都是“无为”,但前者是“无为而无以为”,后者是“无为而有以为”(38章)。通俗地说,“下德”者就是为了德而行德者也,即有意、存心、蓄意而做所谓有德之事者也。而关于“有为”之列的“上仁”“上义”“上礼”又全是老子要否定和批判的对象,更不要说是那些阴谋论了。

(作者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徐小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