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成拳道家思想初探

 阿金大大 2017-07-18

本世纪二十年代,形意大师郭云深的著名弟子王芗斋先生,为探索拳学真谛,游历名山大川,访良师益友,所遇武林高手甚多。尤其在四川青城山遇一隐者,使王芗斋先生的武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此隐者名陈方舟,自号川水道人,是道教中人,所练之拳系道教功法之秘传,亦是郭云深的好友。陈见芗斋悟性超人,武功精湛,于是将所学的武当拳术及道家功法真义尽心传授。四十年代,芗斋先生寓居北京时,潜心研究老庄哲学,学有所悟,将拳道合而为一,创立一门新兴拳学——大成拳。大成拳的许多重要思想都直接来源于道家,道既是大成拳的理论基础,也是大成拳的最高境界,因此习大成拳者不能不悟道。

大成拳道家思想初探

图文无关

道乃宇宙之根本,是万物的始原。《易经》云︰“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之谓器。”道是无形的,是无法用概念所能表达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永恒的道是我们无法感知,不可名状的。但他并非空无所有,“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说明道的确是存在的,老子认为道“自古及今,其名不去”。关键是我们如何体悟道的存在,《老子》、《庄子》所告诉我们的就是修道、得道的方法。既然道是宇宙的总根源,万物的进行规律,它就无所不在无所不包,自然也包括拳术之道,中国拳术向来是拳道合一,精于拳者必精于道,大成拳集天下名拳之大成,创“七妙法门”,此“七妙法门”即是大成拳修炼拳道的方法。王芗斋在《大成拳论》中说︰“今夫本拳之所重者,在精神、在意感,在自然力之修炼。统而言之,使人体与大气相合,分而言之,以宇宙之原则原理以为体,养成神圆力方,形屈意直,虚实无定,练成触觉活力之本能。以言其体,无力不具;以言其用,则有感即应。”大成拳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人与自然合一,与道相合,练成一触即发之本能。与《老子》的道相同,拳道也是无形无象的,王芗斋先生云︰“拳学之道不是一拳一脚谓之拳,也不是打三携两谓之拳,而是拳拳服膺谓之拳。”这说明拳是无形的,有形即假,其奥妙所在绝非语言所能道及。要想认识掌握拳道,不可执于语言文字,靠理性思维,而应刻苦修炼,在实际中体悟,当修炼到一定阶段后,即可感觉到它的存在。大成拳站桩与试力修炼到一定阶段后,其内部感受真如《老子》所云︰“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如果不认真修炼,这种感受是绝不会有的。

因此,习大成拳不可不思,不可不问,但不可执着,不可在故纸堆里求功夫,应多练多悟。要知“言不尽意”,语言所能述及的都是枝节片面的东西,况且拳术之精微处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

大成拳道家思想初探

图文无关

如何修道呢?老子认为应︰“虚其心,实其腹。”“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大成拳站桩与道家的这种自然无为,静极生动的方法极为相似。大成拳站桩不讲意念导引,要求头脑清新,心无杂念,如醉如痴,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忘我境界,达此境界性不养而自养,身不练而自练,一切都处于自然。初学大成拳站桩,虽然也有“双手抱球”,“淋浴活动”,“蹚泥活动”,“远听活动”等意念。但这些意念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抑制杂念,帮助入静的手段。随着站桩的深入,这些意念活动都要逐步弃除。大成拳站桩不讲意守丹田,没有大周天、小周天之说,不讲“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有人认为大成拳站桩与道家相违,而与佛家的立禅近似,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似是而非。在道家中,意守丹田也对,不守也对,并且意守丹田也只是道家的初级功法,是帮助入静的手段。老子曰︰“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虽然道家之极是不讲意守丹田的,道家之本是自然、无为,保持心神的虚灵中和状态,这与佛学的“因无所住而生其心”道理是一样的。修道的宗旨就是将所有的欲望都收敛起来而归于中和平夷,无思无虑,因此如何有为之法都与道无缘。所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大周天、小周天都是练功过程自然感受的玄妙阶段,只是后人误把它当成了既定目标去追求,结果适得其反。

老子认为事物都是在相反对立的状态下形成的,并且相反对立的状态经常相互转化。“反者道之动”是事物对立转化的总规律,根据这一思想,老子认为“弱者道之用”,“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至之柔驰骋天下至之坚”,“天下柔莫若于水,然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虽然老子重柔,但老子所说的柔并不是软弱无力,而是柔中有刚,能冲垮一切坚强的东西。大成拳功法锻炼充分体现了老子重柔的辩证思想,强调拳术训练中矛盾的统一。“拳术处处皆矛盾”是王芗斋先生的至理名言,他在《习拳一得》中说︰“动静、虚实、快慢、松紧、进退、反侧、纵横、高低、争敛、遒放、鼓荡、开合、伸缩、抑扬、提顿、吞吐、阴阳、斜正、长短、大小等等都是矛盾的矛盾,参互错综而为用,做到圆融,还要返回头来学初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能分开的,要分开可就不能认识这种运动的真谛了。”由于大成拳功法的辩证性,决定了大成拳注重清净、松柔的锻炼,从表面看大成拳真可说是一种“柔性拳术”,但正是平时的松柔,才有实战中惊人超速的爆炸力量。不理解事物对立的相互转化,就不能理解大成拳“静中求动,动中求静;无力中求有力;不动中求微动,微动中求速动;要以虚无而度其有,亦有处而揣其无;一法不立,无法不容”的拳术原理。

大成拳道家思想初探

图文无关

人修道、得道之后,其心灵状态就会发生质的飞跃,道的境界即是人的最高精神境界。《庄子》所展现的这种最高境界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达此境界,人的心灵即可超脱外在事物的形相拘限,摈弃我执,丧失假我,实现真吾,即使人的精神冲破现实的一切藩篱而获得极大自由。“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而不能伤,飘风振海而不能惊”,“骑日月”,“旁日月,挟宇宙”。心灵获得了这种自由超越,精神就可参与自然的变化,消除人与自然的对立,达到人与天地的和谐、圆融,这与佛学中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空无虚灵境界是一样的。大成拳临战时的精神境界是这种物我如一、博大无垠精神境界的升华。作拳时,正气浩然,将比武视同穿衣吃饭,胜与负,名与利,生与死都置之度外。由于心理上消除了一切顾虑,精神便获得了极大自由与解放,故而能将拳技运用自如,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及他的许多著名弟子,在实战作拳时都达到了这种高超的精神境界。尤其是王芗斋先生在交手作拳时,自身堂堂正正,如入无人之境,又如闲庭信步,不论是举手投足,其动作都轻灵超脱,潇洒自如,一触即能将对方发于丈外。当然欲达此种精神境界,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须长期修炼,通过站桩的内练功夫,方能有所得。具体说,在站桩时,不能把精神意念只局限于自身,而是要达到身外,与天地争。这精神王芗斋所说的“神如雾豹,气若灵犀”,“周身鼓舞,四处牵连”,“有如飓风卷树,拔地欲飞之势”,“全身有灵蛇惊变之态,亦犹炽火烧身之急,更有蜇龙振电直起欲飞之势。”,“凡遇之物,神意一交,如同张网天罗,无物能逃”。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最完美的事物从表面看,反倒好像有些缺欠,但它的作用却不会败坏,是无穷的。大凡天地间的武术往往都是理论高深,内涵深刻,形式简单。牛顿第二定律,爱因斯坦的质能转换理论都可谓极其深奥,但在形式上不过是F=ma,E=mc²而已。拳术也一样,功法高深、技击性强的拳术在形式上都不复杂,简单易学,但要达到高深的境界却不容易。大成拳重精神、重意感、重自然力之修炼,注重挖掘人体潜能,一切从实战出发,没有各种繁杂的套路和固定招法的训练,以站桩、步法、发力、试声、推手作为功法内容,而其中又以站桩、试力为最主要的习拳形式。所以从表面上看,大成拳非常简单,真可谓是“大成若缺”,但它的收效却极为迅速,奥妙无穷。因此切不可因为它的功法简单而怀疑它的功效。要知︰“大道其夷,而民好径。”习拳者应记之。(赵小力)

相关阅读:论王芗斋的拳学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