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思想與氣功

 hnr360 2021-08-23

老子思想與氣功

蕭至峰

 .導論

  中國有兩本書,略通中文者都應該一讀,一是論語,一是老子。論語所說的,是做人治事的平時道理,老子所說的,是做人治事的最高原理。一是事理的當然,一是事理的所以然,人生而在世,不但要知其當然,更應知其所以然。論語老子二書,正有此二大功用。

  老子不同論語,並非由弟子或再傳弟子記錄,老子的著書年代及生平,至今仍各家紛紜,無一定論。且老子一書,行文太古奧,造句十分不尋常,其中所含意義,深含著高深的哲理,往往出乎人常識以外。老子著重講天理,是自然,非造物的主宰,更非神或上帝。    自然是老子哲學的基本範疇,後被禪宗及儒家接受,遂成為中國思想重要精神,就一定定義而言,自然是指自然界,但就老子所說的自然,並非與人相對,而是描述道的存在狀態,他所強調的並非道本身的完美性或絕對性,而是它的存在狀態,它表現為萬物生長發育過程,因此是離不開萬物。這正是老子思想所在。

  老子的思想浩瀚如海。宇宙論發展為魏晉玄學,甚而為宋明理學。無為論應用於西漢政治實施,為歷來帝王之數。軍事論發展為孫吳兵法。名向論反映為名家辯學。守雌居後論轉為縱橫家揣摩之術。至於歷代高士修真養性,常人警戒的知足之止,無不導緣於老子!

.本論

(一)     老子思想概述

    「道」可道,非常「道」,即為五千道德經的主旨,之後皆是闡述內容。「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從人為分別似乎不同,若往上推,無非是玄之又玄,和自然科學所講的天地萬物形成,其前因後果應是差不多的。

    老子論道十分獨特,它將「道」視為不能用理智或言語講明的東西,一種恍惚抽象卻又具體的東西,一種無為而又無不為的東西。道為絕對,不能分析,及而言之,將道歸於無,故老子的名相論是以「無名」為極,「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1」既然它是連綿不絕不可名,結果還是歸於無物。

    老子的功用論,一言蔽之:無為而無不為。就是用無為的方法,達到無不為的目的。「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2」風箱雖然是空虛的,但只要一鼓動氣就勃勃而出。「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3」唯有虛無,才能包容化育萬物。老子更強調無為的功用: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4。就其「無」處,顯示出「有」的功用,當真是妙不可言。「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是已「有」反應「無」的便利,實際上有用的是「無」而非「有」。

    把無為應用於政治上,「治大國,若烹小鮮*5」、「是以聖人之治,虛齊心,食其腹,若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者不敢為也。*6」、「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7」等關於此類的話很多。一般統治者,為達成一己之私,不惜奴役人民,生靈塗炭,橫征暴斂,造成人民痛苦,所以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小國寡民」西漢初年甚至以黃老治術為政而達到鼎盛!

    無為應用於處世,「上善弱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知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為不爭,故無尤。*8」自古以來大哲如老子、孔子、孟子之輩,皆讚嘆水的德性,水柔弱之極,不論踢擊翻攪,它都包容不會反擊,頂多激起水花或形成一泓漣漪。且世間萬物皆賴水維生,而它又處於卑下不與人爭,是以人德性若能似水,則幾可合乎於道矣。

    無為用於個人處世,仍是以順自然為原則,即是寡慾、棄智、主靜守默。人的慾望是無窮,老子的寡慾法門,即是去甚、去奢、去泰,方法則是去欲、尚儉、知止,這樣才合於道。再說到棄智,老子認為專靠智慧處理事務是賊害社會,「智慧出,有大偽。*9」學所未能,求逐日增;去所妄見,求逐日減,自可無所為而不為。

    至於主靜守默,老子覺得常道是靜的狀態,靜的相反為躁,躁則無以成事,又宇宙真理是無法用言語強加分析,道德經之所以玄奧難懂,就是因為「道可道,非常道」,故他亦主張靜默。

 (二)中華氣功概論

    山頂洞人和北京人街是以狩獵和捕魚維生,運動量極大,自然會發現腹式呼吸能較快恢復疲勞,此即為氣功的萌芽。<抱朴子 雜應篇>:龍導虎引,熊經龜咽,鶿飛蛇屈,猿據鳥伸,兔驚……。由此可知古代氣功是從模仿動物之舉止而來,自然界的飛禽走獸活得如此自在自得,令古人親羨不已,於是模仿的行為便孕育而生,最有名者莫如東漢末華佗所創之五禽戲。

    早期人類由於認識上的侷限,曾產生過以動物為對象的圖騰崇拜,古書記載,女媧、伏羲皆人首蛇身*10,是以蛇甚受崇拜,「引頸咽氣」正可說是蛇式氣功的描繪,隋朝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蛇行氣,屈臥以正身,復起踞,閉目隨氣所在,不食,少食裁通腸;服氣為食,以舐為漿,春出冬藏。蛇行氣的鍛鍊方法,可見一斑。

    龜是古人氣功的另一重點。龜的呼吸習慣十分特殊,因無肋間肌,呼吸時必須用口腔下方一降一昇,先將氣送入口腔,再送入肺,狀似吞食,故稱「龜咽」或「龜息」。

    「雲」也是中華氣功的重點,<說文>:雲,山川氣也。又云:氣,雲氣也。在古人觀念中,氣的概念是從雲此自然現象脫胎而出,先秦已將雲細分為十種形態,加上歷代不斷總結,「天」與「氣」已有不可分的關聯。天地自然之氣虛無縹緲,有其物而不見其形,只得以氣之凝聚圖像為圖騰,「雲」也是一種象徵式的圖形。

    就中華氣功而言,地形與氣候是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南方溼熱,多蛇虺蚊蚋,龜亦為當地人飲食之一,故蛇龜式氣功應源於南方,北方寒冷,需要些劇烈運動以驅寒,是以北方氣功多粗獷氣息,如熊抱、虎顧一類氣功,至於中原地處低濕,驅寒及「利其關節」的「陰康氏之舞」、「陶唐氏之舞」也孕育而生,又因中原地處中央,南北各形式氣功也在此聚匯交融,以新面貌重生。

    根據現代科學測試證明,人類能對外發射某種為粒流和電磁波,有些氣功師傅運氣時,可使自身輻射強度增高,讓別人有觸電感。另外,環流軌道端點之螺紋對氣的運行有很重要的意義。自然萬物中,蝙蝠按錐形螺形飛行,有種蜘蛛按對數螺旋形織網,而人體存在著各種螺紋,主要分布再四肢和頭皮,古氣功師曾提出「五心朝天論」,即是手心腳心和頭皮朝天,與天相應,與風、雨、雷、日、月相應。手腳螺紋密集,為能量運行兩路線,磁體兩端磁力線最密集,磁性最強,故人手腳力量大,靈敏性強,方向也準確。

    氣功最重要的是呼吸調息,主要分為胸式和腹式兩種,一般氣功是以腹式呼吸微調息,息之出入通暢無阻,不結,不聲,不出,出入綿綿,若存若亡,守之則定,為調息最高境界。上古時代即有吐納調氣之術,思想上保持安閑清靜,「精」、「神」都能守持於內,漢以降出現一些流派,其中較主要有一般吐納法、閉氣法、胎息法、六氣治病法等,對於預防疾病甚有貢獻。

    至於氣功要如何鍛鍊?要則有二:一是呼吸調息,一是意念活動。氣是有質性,卻無法看見摸到,它是一種「場」的運動,要先解決呼吸問題,才能處理好調息和意念此兩種關係。呼吸要細、長、勻,意需守丹田。意守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控制氣在周身運行的手段,能提高思維的集中性,可集中丹田或某一特定點。「丹」是內部精氣,「田」是能量在臍週遭的運行區,要體察身體能量流動與變化,以臍為中心往返運行,再循環全身,使之延年益壽。

    中華氣功之所以獨豎一幟,有一極其重要的一點,便是「道法自然」,<周易 系辭下傳>: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測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進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道法自然」實為中國最古老之哲學思想之一,至先秦道家才集結為完整理論。於是「知龜鶴之遐齡,故效其導引以增年*11」,「龍導虎引,熊經龜咽,燕飛蛇屈,鳥伸猿據*12」 等各類氣功就孕育而生,競放異彩了!  

  (三) 氣功與養生

    生老病死是人類生命的自然規律,但健康長壽是人類普遍的願望,要達此目的,首先要預防疾病,預防疾病方法很多,氣功是眾多方法中較有特色的一種,氣功鍛鍊就是自我煉丹,人體是一個完整的自我調節控制系統,如果有病變,調節系統便失去平衡,如果進入高度入靜的氣功狀態,會使其趨於正常。身體若一直處於平衡狀態,就可延年益壽、體魄強健。史上以氣功養生的佳例,如陸游,「已近九齡身愈健,熟視萬卷眼尤明」、「兩目神光穿夜戶,一頭胎髮入晨梳」,彭祖生於夏,殷末已達七百六十七歲。

    氣功鍛鍊目的是擴張肺活量,進入氣功狀態時,呼吸可由平時每分10~20次,減少至4~5次,甚至2~3次,經過呼吸鍛鍊,在增加橫隔肌上下運動幅度時,能增加腹部各肌群的收縮能力,改善胸腹腔的血液循環,刺激諸器官之功能,促進腸胃蠕動,加強對食物消化及營養吸收,增加周身器官的營養供應,提高各系統和全身機能。

    人有「精」、「氣」、「神」三寶,「精」是人體中的精微物質,有先天後天之分,先天是受於父母,後天是由飲食營養物質和呼吸自然清氣結合所化生,「人含氣而生,精盡而死」,氣被稱為真氣,與精共存於一體,故合稱為「精氣」。「神」主要是人體思維與經絡臟脈、氣血等活動在外表現的高度概括,「人有氣則神,氣絕則神亡」、「神者,氣之靈,不離乎氣」,說明了神是賴精氣而存在,主要是指思想意識活動。「氣」是一種原動力,維持及產生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精中生氣,氣中生神」、「精全則氣全,氣全則神全」說明了三者相輔相成的關聯。所以古今往來的養生家都以「善養生者養內,善養生者養外」為宗旨。

    中醫認為「真氣者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於身者也」,「天人合一」是一項獨特的觀點,大自然的精微物質,經由氣功中「末觀鼻於白,正氣徐自還」的過程,首先進入肺,因為肺朝百脈,即從經絡流布於臟腑、肢節、內外上下,「使肝疏泄正常,氣機條達;使心主血和調,神思靈敏;使脾健運暢旺,生化有源;使腎職司有全,充骨生髓」。由此可見,吸輕呼濁可使人五臟調節,機能增強,是以古人又稱氣功為練氣、調氣、養氣等。

    凡是生物皆離不開呼吸活動,如未吸輕呼濁、吐故納新、新陳代謝,生命就無法延續下去。人類能認識自然、自我,掌握生理規律。有意識的調整呼吸,影響機體功能,在預防疾病、延年益壽、強健體魄等養生方面,是可收到良好效果的,此為氣功之動功。當然,氣功不只有動功,思想調節即是其靜功,人應性情恬靜、善養精神、清心寡慾、和平葆神,這樣淡泊養心的呼吸方法,才是延年益壽的真正訣竅。   

    古人倡導未練氣功前先養「性」,是指精神與情緒,肉體鍛鍊稱為「命功」,精神思想等修養稱為「性功」。在「性命雙修」過程中,更強調「命功有限而性功無限」。練氣功宜先養性,要求道德的修養,保持精神情緒穩定,才可到達養生的目的。養性要注意「喜、怒、優、思、悲、恐、驚」七情變化,應儘量做到恬淡虛無的地步,且要動靜合一、思想專一,在此「心中無物為虛,念頭不起為靜」的狀態下,人可進入高度身心安靜並對健康起積極作用。故氣功與養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只要長期實踐,搭配飲食、起居、生活習慣得宜,必可收到宏大的效果。

  (老子思想與養生、氣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為和。*13」明白的揭示氣功與陰陽的關聯,太極生陰陽,陰陽二氣相交生第三氣,以此則萬物生生不息,內息悠遠深長,臻至「天人合一」的境界。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6」後世皆有人認為此講的是氣功,<老子河上功章句>:「谷,養也,人能養神則不死也。」、「玄,天也,於人為鼻。牝,地也,於人為口。天食人於五氣,從鼻入,藏於心……」<太平御覽 修養雜訣>註解:每日旦,面向午,展兩手膝之上,徐徐按納百節,口吐濁氣,鼻引清氣……曲氣之十,意想太平元氣,下入毛際,流於五臟,四肢接受其潤,如山納雲,如地受澤,面色光渙,耳目聰明,飲食有味,氣力加倍,諸疾去云。此章闡釋,諸家各異,但在涉及氣功看法皆殊途同歸。

    「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至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15」近人蔣錫昌著<老子校詁>一書認為:「營魄抱一,言將精神專心一念於導引之術,而勿使其散失雜馳也。」就「營魄抱一,能無離乎?」而言,應是指氣功家的意守丹田。「專氣至柔,能嬰兒乎?」應是指運轉精氣,使自己如嬰兒一般柔軟,老子的「柔」與佛家禪宗宗旨不謀而合,<禪法要解經>:若得禪定,即有三相:身悉和悅,柔軟輕便,白骨流光。朱熹認為:「專氣至柔,不是『守』字,卻是『專』字。」

    上述兩步驟是練氣者必須遵行要領,如有心神外馳、雜念紛昇,就應「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清除心中雜念。<杜光庭 道德真經廣義>卷十一:「滌者,洗也;除,理也;玄覽,心照也;疵,病也。人之耽染為起慾心,當需洗滌除理,使心照清靜,愛慾不起,能令無疵病乎?此教人修心也。」老子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是指如以虛靜練功,久而久之,體內真氣便如宇宙萬物紛紜而起,運行不已,最後歸於丹田。

    氣練至一定境界,一吸氣即入丹田,一乎氣即入腦海,一吸一呼,即為「小周天」。真氣在全身經脈往返運行,稱為「大周天」,老子能察覺周天運行,關鍵在於收視返聽,觀照體內。「塞其兌,閉其戶,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心為外物所引,稱為有門,有門則物入而擾心,故需塞兌閉門,致虛極,守靜篤,不為所動。*16」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17」氣是恍恍惚,窈窈冥冥,看不清拿不出,但卻非常真實。上述文字玄妙難解,也許只有經過修練氣功方可體悟。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寓有養生真意。李東桓<省言箴>:省語以養氣。禍從口出,多言敗身,故老子曰:希言自然。「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18」以「水」喻「圓」,處事融圓,不與人爭,氣自然沛沛若水,無往不利。將養生道理以水示之,可說是十分巧妙。

    老子不只對氣的修練有所描述,就氣功的修習情形亦有描述。「豫兮若冬涉川*19」是指氣功修習應如冬日渡河,循序漸進,不可急躁。「猶兮其若畏四鄰」是言明氣功應找一處靜謐無干擾的環境,以免受週遭影響而起心魔。<太平經>:守一知法,使思居閑處,宜重牆後壁,不聞喧嘩之音。<子華子>:古之知道者……身居靜處,不為物攖,動息出入,而神與氣俱。故老子曰:居善地。

    「儼兮其若客」,及精神與形體合一,不為所動,儼然如對賓客。「渙兮其若冰釋」,就外形來看,練氣時似乎安靜不動,實則體內真氣周流不息,一旦功成,如春冰乍融,汩汩循流。「敦兮其若樸」,練氣至成熟階段,便韜光養晦,反璞歸真,敦厚如未加琢磨。「曠兮其若谷」以達至極高境界,物我皆忘,進入空邃深幽的地步如虛懷若谷。「混兮其若濁」體內真氣不露鋒芒,沛然於體內周流。「孰能晦以理之徐明?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修至最後頭腦常保清明,體內真氣無所不通。最後,「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道的路是無止境,永遠不能懈怠,需精益求精,以挑戰自己為目標。

    道家養生主要有精神修練、呼吸修練、形體修練、叩齒鼓漱、辟谷服餌等。精神修練核心是清淨無為,「絕學無憂」是一種妙法,「離境坐忘」也是一種妙法。呼吸修練重自然之氣吐納,達到調和周身之氣,延年益壽的目的。形體修練主要表現在按摩與導引術。用手按摩刺激相關經穴部位,伸曲肢體,導氣令和,引體令柔。兩者界線並非涇渭分明,彼此互有通處。古導引基礎建立於五禽戲,後有八段錦、太極拳等延伸。

    關於叩齒鼓漱,葛洪<抱朴子>:清晨建齒三百過者,永不動搖。宋代王<道山清化>:人之叩齒,將以收照神觀,辟除外邪。明 高濂<遵生八箋 卻病延年箋>:齒之有疾,乃脾胃之火薰蒸。每清晨睡醒時,叩齒三十六……永無齒疾。綜括前人所言,叩齒鼓漱好處不僅在於永無齒疾,同時可收照神視,辟除外邪。辟谷服餌是指不服穀物,服食白朮、山葯、茯苓、枸杞等藥。以上養生皆以老子思想為根基,應用於週遭生活,對千年來後人之影響鉅深。

  (五) 道家養生氣功實例 太極拳要理簡述

    眾人皆知太極拳是由張三豐所創,太極拳貫穿著「陰陽」、「虛實」、「圓方」、「開合」、「柔剛」、「慢快」等對應思想。達到「陰陽相生」、「虛實相成」、「方圓相依」、「開合相寓」、「剛柔相濟」、「快慢相間」之統一而完美境界。和老子的中心思想:「有」與「無」相通。  

    明代太極拳宗師陳品三云:運動之功久,則化剛為柔,練柔為剛,剛柔得中,方見陰陽……以太極之無名名之。陳家太極是先教子弟學習黃老養性調氣之術,然後練拳,自有形練而無形終歸於無心,即是老子的有為化無為,和「橐籥須知鼓者誰,無為也有工夫在*20」同出一轍。太極拳講究得勢退勢,趁勢而退,乘勢而進,「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守其辱,為天下谷*21」正可應證。

    太極拳總訣有「腹內鬆淨氣騰然」,行功有「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腹鬆淨氣斂入骨」、「氣若車輪」等與氣有關的句子,腹內鬆淨如榖空其內,以虛為本,以無為宗,天然之氣自生,此理論脫胎於老子十一章:「三十輻,共一榖。當其氣,有車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22」。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是太極拳兩大要領。要訣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吞天之氣沉丹田,返觀內照意腰腹。內裡曲中求直,直中求曲,曲陰至柔,直陽至剛,貫脊穿成,即為中氣,故老子曰:曲則全,枉則直,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太極拳有四原理:對稱、循環、槓桿、平衡。茲將太極拳特性整理十點如下:

    <一>、心境神怡之意氣:以意行氣,以氣行身。

    <二>、身肢放長之鬆柔:放鬆使敵找不著重心。

    <三>、順逆纏絲之螺旋:變換力點的圓形運動。

    <四>、立身中正之虛實:維持身重心圓活如珠。

    <五>、腰脊領先之運行;腰脊為重心蓄勁發勁。

    <六>、一氣呵成之連貫:往復摺疊不卸勁斷勁。

    <七>、能柔能剛之彈性:內勁深藏而無所不克。

    <八>、可慢可快之對應:隨機應變制勝於無形。

    <九>、以輕制種之引勁:聽勁懂勁四兩撥千斤。

    <十>、百體如一之和諧:以上九項相互融合之。

    何謂太極? 國父曰:元始之時,太極動而生電子,電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生物質,物質聚而成地球。以太極陰陽生生不息之理來形容道本體,無處不有道,也無一處不是道。老子認為: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筆者認為:「道」是天地萬物之主宰根源,而「太極」是道之別名。至於太極拳,便是將老子思想發揮淋漓盡致的一種養生氣功。

.結論

    老子思想對於中華氣功及養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中華氣功講求呼吸吐納、周天搬運,意守丹田,以腹式呼吸微調息,息之出入通暢無阻,不結,不聲,不出,出入綿綿,若存若亡,守之則定。思想上保持安閑清靜,「精」、「神」都能守持於內,收視返聽,觀照體內。

    有意識的調整呼吸,影響機體功能,在預防疾病、延年益壽、強健體魄等養生方面,可收到良好效果的。以上方法都呼應著老子道德經五千字的中心思想:清靜無為!契合天地萬物,臻至「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精神的靜養比外形靜養難得多,老子十分看重,以「虛」、「無」為要訣,與萬物遷化之理相通,便能自內而外,無入而不自得,領悟道的真諦,達成形體及思想的解脫。

    太極拳即是一種養生氣功,能充分表現出老子思想精神。總訣竅在於「虛靈頂勁、涵胸拔背、鬆腰垂臀、沉肩墜肘」十六字。純以意行,形神合一。是老子的「無」、「虛」、「靜」等精義思想的表現。

.附註

1.           老子  14

2.           老子  5

3.           老子  6

4.           老子  11

5.           老子  60

6.           老子  3

7.           老子  48

8.           老子  8

9.           老子  8

10.     帝王世紀

11.     抱朴子  對俗篇

12.     抱朴子  雜應篇

13.     老子  43

14.     老子  6

15.     老子  10

16.     老子  52

17.     老子  21

18.     老子  8

19.     老子  15

20.     老子  5

21.     老子  28

22.     老子  11

. 參考書目

  1. 中國古代氣功與先秦哲學  張榮明  桂冠圖書公司    92.1     

2.       老子新釋  張默  大夏出版社  98.9

3.       氣功與生命探討  黃仲林 . 劉季堯  浩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94.11

4.       東方民族思維方式  中村 元  萬里書攤  89.11.3

5.       道家文化研究  陳鼓應  上海古籍出版社  94.3

6.       生命的大智慧  王邦雄  漢光文化事業  91.10.10

7.       中國古代養生長壽術  木鐸出版社  87.7

    8.  養生有術  姜子學  先見出版公司  92.6.30

    9.  氣功養生  金宏柱  建宏出版社  93.11

    10.道家思想  程兆熊  明文書局  85.12

    11.養生長壽秘訣集成  蕭天石  自由出版社  56.6

    12.太極拳圖解  中華民國太極拳協會  67.9 

  13.太極拳靜坐內功專輯  謝精瑞  北市太極協會  73.1

.感言

    吁!總算完成了此報告,為了這題目,跑了總圖、北市圖書館、北縣文化中心等處,題目的範圍也很廣, 從老子思想、養生、氣功等無所不包,甚至還借關於太極拳的書,尤其是十一月下旬才開始期中考,所有行程全聚在一起,這六千字實在是折騰人,現在回頭檢視全篇報告,覺得是倉促之間趕出來的作品,不能算是代表作,如能有更充裕的時間,應該可以更好,但還是很高興。

    根據研究指出,期考前的大學生擁有比一般常人大五倍的忍耐力、近二十倍的持久力、更為突出的記憶力甚至能在一個晚上記住十本辭海般厚的原文書內容,腦部的使用達到百分之三十,並在考試時達到巔峰。但在考試結束的瞬間,體力會大幅下降,在補充體力的同時,記憶力會完衰退到如一般人的程度。這種不正常的記憶力暴增與鉅減的情況將會在考後的第二天完全恢復 ! 為了此報告 , 自己大概也印證此篇研究了吧 !

    老子的思想實在是高妙難懂,唸了十餘本相關書籍,所知仍懵懵懂懂,且各家解釋各異,同樣一段話,不但文字略有出入,釋意也各有不同觀點,儘管如此,皆是合情合理。所以自己應算是初窺門徑、略知一二了,很高興在這次寫報告的過程中,對老子能有更深一層的了解,自己似乎真的學到了一些東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