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2、“不著色相,不留声影”

 ldjsld 2014-10-18
       原文:“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这段原文所述的内容是:一个修养好的人,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使自己的心里总是处于平衡的状态之中,这样才能够使一个人永远保持平静的心情。就像一阵风吹过稀疏的竹林,竹林里响起了一片沙沙的风声,可是当风吹过去以后,竹林又恢复了原来的平静,并没有留下一丝的风声。当大雁飞过寒水潭的时候,虽然大雁把影子映在了潭水中,可是当大雁飞走了之后,潭水仍然是原来的样子,并没有留下大雁的影子。这就是说虽然我们做了一些事情,但是当事情过去了以后,我们的心情也就随之空阔明净了,而不是对过去的事情念念不忘。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这是我们经常颂读的佛经,从佛经的角度来说,一切事物都是假相,只不过是人们理解的程度不同罢了。其实,人们所经历过的事情,也只不过是如同做了一场梦,这好像刮过去的一阵风,使人们连它的影子看不到了,即使是留在记忆里的东西,也会随着时间在流逝而消失了,所以说人们对于过去了的事情,没有必要那么执著。因为梦中的景象,吹走了的风,人们又怎么可能抓得住呢?

  佛经有一句话:“随缘识得性,缘随心灭”,就是说,如果因缘很顺,事情做得很圆满,我们也不喜形于色;如果因缘不合,事情没做好,我们也不忧愁烦恼。因为一切事情都是假相,本来无有得失。而且所做之事都是随缘起用、恒顺众生、利益群伦的,非为私利。同时,如果我们作事已竭尽全力,没有丝毫马虎,成不居功,败也于心无愧,坦坦荡荡,大机大用,不喜不忧,不取不舍。

  如果说功夫做到这种地步,那么观照就不要了,从而更上一层楼,从而把事情做得更完美一些,这样就像学佛的人一样进入无功之用,到达无为之地了。这样我们的真心就会时刻刻现眼前了,从而使人达到空朗宁静的境界。佛家说身相有生灭,而真性无生灭。所以,我们无须妄念纷纷,烦恼重重,只要胸怀坦荡,随缘任运,不要牵挂已经过去了的事情,只要逍遥自在就可以了。我们若能按照“不著色相,不留声影”这样做,我们就会受到很大的益处。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佛经说:“已去无有去,未去亦无去。离已去未去,去时亦无去。”一位禅师曾经这样形容一个人的心性的作用:“夹岸桃花风雨后,马蹄何处避残红。”这里的意思就是:大路两边的桃花树,经过一场大风雨后,落下来的片片桃花遍地皆是。若骑马从这里走过的话,从什么地方能避开残红呢?残红就是落在地上的桃花残片。什么地方能踏不着桃花残片呢?这就是说,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一切也都是心性的作用,一切现象都是一个人心性的显现,所以我们就会对过去的事情念念不忘,有些事情时时刻刻都在在我们的心里起作用,就像佛家所说的,六根门头放光,都在起作用,都在显现。不管你认识没认识这个心性,你一直没离开过它,也逃避不开心性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个心性在起作用,人们就不会执着任何事情了,所以无论什么事情,都会像一阵刮来的风,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如果我们仍然执迷不悟,使自己的心情总是沉浸于过去的一切,结果令自己不知是苦是乐。然而,我们所见所做的种种事情,也只不过都是梦幻而已,如果我们一旦梦醒了,就会使自己明白,过去了的任何事情,对我们来说就像刚刚刮过去的一阵风,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的影子,而留在人们心中的痕迹,也如同吹来的一阵风,也只是风过无痕,结果什么都不存在了。

  如果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就会提高自己的修养,使自己在处于某种状态的时候,善于平衡自己的心态,从而使自己放下执著,学会适用环境,就像开弓没有回头箭那样,过去的毕竟过去了,时不再来,所以“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不著色相,不留声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