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翠梅:留守少年的守护人

 wwm5837 2014-10-19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一部《妈妈再爱我一次》,曾让90年代初的中国万人空巷。然而,伴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已成为这个社会最现实的“痛”,尤其是对孩子而言,父母远走他乡,让他们在现实中成了“没妈的孩子”,小小的心灵里埋下的,竟是“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的孤寂与悲凉。

  在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中学,有这样一位教师:过去11年,她是15个留守少年的“代理家长”,陪伴他们度过整个孤独、叛逆的青春期;她十年如一日地关心、关爱学校的留守少年,用老师的情、“妈妈”的爱,滋养着这些在家庭教育中“营养不良”的孩子们。

  她,就是徐翠梅,2000年毕业后一直在紫庄中学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学校留守少年儿童工作主要负责人,兼任校心理咨询师,2014年江苏“最美乡村教师”。

  徐翠梅知道,与低龄留守儿童不同,中学的留守少年因为长期缺乏爱与理解,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叛逆、不羁、漠然和粗暴。因此,做留守少年的工作,比做留守儿童的工作要困难得多,辛苦得多。

  小亚,其亲生母亲早在他3个月大时就和父亲离婚了。后来父亲和继母又有了自己的孩子,长期生活在青岛,小亚几乎是被父母遗弃了……特殊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小亚桀骜不驯的性格,养成了打架、上网、抽烟等不良习气,成绩更无从谈起。对他,别人避之唯恐不及,徐翠梅却做了他的代理家长。

  在小亚最叛逆的那个时期,徐翠梅给了他母亲般的抚慰和照顾,定期去家访,单独为他辅导功课、谈心,有时把他带回家,为他做可口的饭菜……渐渐地,小亚变了,他不再违纪了,成绩有起色了,后来考上了技校,成为一个有一技之长的阳光男孩。

  小亚只是徐翠梅众多“孩子”中的一个,她喜欢将这些学生称之为“亲爱的宝贝”,尽管有的学生个子比她还高。她每认领一个学生,都要从初一坚持到初三,陪伴他们度过整个初中阶段,学生们都亲切地叫她“徐妈妈”。

  曾经有人问徐翠梅:“大多数留守孩子的父母忙于挣钱无暇顾及他们,你一个代理家长能顶什么用?”徐翠梅却说:“如果家庭亲情缺失,再得不到学校教育的弥补,那会耽误多少孩子的前途啊!”

  2011年4月26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深度报道了这位优秀的“代理家长”,让徐翠梅一夜之间成为了当地家喻户晓的名人。第二天,走在街上的她遭到了“围堵”:“你是不是能教育好留守学生的老师?”“我的孩子也有网瘾,你能帮帮我吗?”……那一刻,徐翠梅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责任感,更加坚定了做留守少年的守护人,为他们撑起一片晴空的决心。

  徐翠梅深知:作为教育者,对孩子“成人”的教育比“成才”更重要。只有充分发挥活动育人的功效,才能让留守孩子融入到集体的大家庭中,学会感恩,学会担当。

  2012年暑假,徐翠梅带领一部分留守少年去徐州一个建筑工地体验生活。其中有个学生,看到农民工在炎炎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劳动情景,突然泪流满面,哭着说:“我错了,我想爸爸,他累死累活全都是为了我呀!”在场的所有人,无不感慨万千。这次体验教育,使不少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发生了逆转,也让徐翠梅坚定了活动育人的留守少年教育思路。于是,便有了2013年夏天“最难忘”的那一次操场烧烤晚会,有了刚升入初一留守少年“最开心”的那一次“集体生日庆祝会”,有了“最有意义”的为“保护环境,爱我母校”组织的学生“义卖”……

  近几年,徐翠梅在留守孩子教育中,又发现了一个新的现象:精神留守,即虽然父母都在身边,但由于工作和自身原因,缺少对孩子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关心。

  为此,徐翠梅已开始探索关爱留守孩子的另一条途径——设立心理咨询室,举办家长学校,为更多的留守孩子服务。她每学期至少给学生做3场心理讲座,并定期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相关培训。在她的带领下,紫庄中学全校教职工都义务做起了留守少年“代理家长”,惠及当地留守少年2000余人,学校还实施了“一三二”工程,为更多的孩子提供亲情陪伴和生活指导。

  教育是需要坚守的。徐翠梅在平凡的岗位上十年如一日,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实现自己为人师表、为社会做贡献的人生目标。正如她所说,对孩子的关爱永远不变,为教育献身的初衷至死不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