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拈花微笑

 秋风一叶105 2014-10-19

据说,释迦牟尼向弟子迦叶传授“正法眼藏”,是佛教史上最早的一例“传佛心颖。所谓“传佛心颖,是指不立文字,不依经卷,惟以师徒之间的理解、契合而递相授受。这种简单易行的法门叫做“心传”———以心传心。

摩揭陀国的王舍城东北有一座“灵鹫山”,因山中多鹫而且山顶似鹫形而得名,又作“灵山”、“鹫峰”、“鹫头山”等。

释迦牟尼曾经在这座山居住多年。《高僧法显传》中记载:东晋高僧法显赴印度时曾登上此山,见到过当年释迦牟尼说法和五百罗汉坐禅的地方。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里面记载:一天,释迦牟尼在灵鹫山为众人讲说佛法,手拈金色的菠萝花示众。“菠萝”,是梵文音译,又译作“波罗”、“优钵罗”等,音译为“青莲”。当时,大家不明白释迦牟尼的意思,都默然不语,只有迦叶“妙悟于心”而“破颜微笑”了。释迦牟尼当即宣布:“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拈花微笑”指的是“世尊拈花”而“迦叶微笑”。

“禅宗”认为:菠萝花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如果释迦牟尼当时手边恰好有别的东西,他就会用别的东西来示众了。关键在于理解释迦牟尼的“涅槃妙心”。释迦牟尼并不是秘密地把“正法眼藏”传授给迦叶的,而是在公开场合为大众说法,向大众示意;但即使是智慧高超的舍利弗、悟道精深的须菩提,都没有理解他的心意,只有迦叶以自己的心领会了释迦牟尼的意思。

《五灯会元》、《释氏稽古略》中,都讲述了佛经里面的这个典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