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汽车上的安全配置 你知道吗?

 ZSHY688 2014-10-19

车身稳定控制(ESP/DSC/VSC等)

·当驾驶员操纵汽车超过极限值后,如高速过弯等情况,ESP自动干预,使车辆恢复控制,确保安全。

·让车辆在紧急换道或转弯时不甩尾,在对开路面加速时不跑偏,调整车辆的转向不足和转向过度。

·ESP能够实时监控驾驶者的操控动作、路面反应、汽车运动状态,并不断向发动机和制动系统发出指令。

·当驾驶者操作不当或路面异常时,ESP会用警告灯警示驾驶者并修误操作及车身姿态。

胎压监测

实时自动监测轮胎气压,发生异常后报警,避免爆胎,确保行车安全。

误区:

胎压监测正常值需要设定,或是经过一定时间采集而成。

胎压监测装置并不完善,建议定期人工检查胎压。

原理:

胎压监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间接式胎压监测(Wheel-Speed Based TPMS,简称WSB),这种系统是通过汽车ABS 系统的轮速传感器来比较轮胎之间的转速差别,以达到监测胎压的目的。ABS通过轮速传感器来确定车轮是否抱死,从而决定是否启动防抱死系统。当轮胎压力降低时,车辆的重量会使轮胎直径变小,这就会导致车速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即可用于触发警报系统来向司机发出警告。

另一种是直接式胎压监测(Pressure-Sensor Based TPMS,简称PSB),这种系统是利用安装在每一个轮胎里的压力传感器来直接测量轮胎的气压,利用无线发射器将压力信息从轮胎内部发送到中央接收器模块上的系统,然后对各轮胎气压数据进行显示。当轮胎气压太低或漏气时,系统会自动报警。

刹车辅助(EBA/BAS/BA等)

·紧急刹车时,自动增加刹车力度,缩短刹车距离,提高安全性。

优点:

·即使踩刹车的力量很弱,也能发生出很大的制动力。对于老人或女性等脚踝腿部力量不足的人来说,这个系统的优势更明显。

·松开踏板时自动减少助力量,降低刹车时的不适应感。

误区:

·遇到紧急情况时,驾驶员的控制才最关键,刹车辅助、ABS等安全配置只是起到帮助作用。不能将“安全驾驶”和“交通法规”抛之脑后。

爆胎装置

·爆胎后轮胎还有强度能支撑车身,不会导致严重变形,从而大幅减小车辆失控率。

优点:

·在没有胎压的情况下,车辆还能低速行驶一段距离到达维修点。

不足:

·防爆胎较硬,行驶中颠簸感比普通轮胎明显。

·价格较高,补胎换胎麻烦。

误区:

·民用车防爆程度与军用不同,但原理基本一样。

·防爆胎并不能完全防止爆胎或漏气,只是坚硬的侧壁可在爆胎时支撑车身,尽量维持车辆稳定。

·即使配备了防爆轮胎也需要对轮胎进行定期检查。

·虽然在泄气情况下可继续行驶,但车速和距离是有限制的,一般为80KM/H以内。

·轮胎保障形式不同,如零胎压继续行驶、泄气保用胎等。

驾驶座安全气囊

发生碰撞时保护驾驶座乘客的安全,隔离头部及躯干与方向盘直接撞击,缓冲头部因冲击产生的位移惯性。

误区:

撞在气囊上并不很柔软舒适的事,而且也会有疼痛甚至灼热感。

不是每次碰撞气囊都会弹出。碰撞未触及气囊感应点,或达到气囊开启标准值时,气囊不会弹出。

气囊有时候未必会起好做用。当乘客偏离座位或座位上无人或儿童乘坐时,气囊系统的启动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还可能会对乘员造成一定的伤害。另外,汽车在很低车速行驶而发生碰撞事故时,乘员和驾驶员系上安全带即可,完全不需要安全气囊展开起保护作用。如果这时展开气囊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还可能因安全气囊的展开加重碰撞伤害。

气囊开关并不是无用的,在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时请关闭气囊,因为气囊弹出可能会伤及小孩安全。

安全带未系提示

行车时用蜂鸣或指示灯闪烁等方式提醒驾乘人员系上安全带,避免事故时因未系安全带而造成重大身体伤害。

您知道吗?

碰撞时安全带可以将乘客身体牢牢固定在座椅上,能大幅减轻碰撞给驾乘者带来的伤害甚至保住生命,驾乘车辆时请您务必系好安全带。

有些车辆的安全带未系提醒是用声音方式,且发出的声音会比较烦人,分为音量由小到大的渐进式提醒,还有音量不变的提醒方式,同时仪表上安全带未系指示灯也会同步闪烁或长亮提醒,目的只有一个,提醒您系上安全带。

大多车车辆后排并未有安全带未系提醒,有的话也仅限于指示灯提醒。

误区:

汽配城等地方售卖的安全带插片绝不是好东西。如遇碰撞,后果不堪设想,还请您驾乘车辆时系好安全带。

安全带未系提醒的扰人蜂鸣也不会一直响个不停,一般在一段时间后就自动停止,但指示灯依然会做提醒。不同品牌一般停止声音提醒的时间为90秒至180秒不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