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汗为心之液 勿逆天时 出汗要适当

 昵称7614349 2014-10-19

    自从2003年开始练习太极拳时出汗没有多少,但是自从2004年开始8000米跑步,不分寒冬酷暑,四季不断,甚至不分周六日,从玉渊潭公园,移师到科大体育场,又到奥林匹克公园,8000米路里洒满了我春夏秋冬的汗水。尤其是三伏天的酷暑大汉淋漓,跑完步汗衫短裤犹如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出汗出的用酣畅痛快来形容,这是我健身最骄傲第一虚荣彰显;第二个害人的骄傲就是三九天,顶着凛冽的寒风完成8000米,仍然是汗出胸背,一年四季都在和汗流浃背打交道。殊不知,“汗为心之液”,大汗伤身心,秋冬季出大汗则伤人更深,所以8000米的跑步仍然没有挡住危重冠心病的罹患,差一点呜呼哀哉,其中这种无限度的出汗,以出汗为骄傲的锻炼反而无形之中加重了病情的隐形发展。

 

    什么是“汗为心之液”,为什么出大汗会伤身心呢?这可以从中医脏象理论,“心-血-津液-汗”的关系中找到答案。

 

    中医认为,汗液是人体内的津液在阳气的蒸腾气化作用下,从玄府(汗孔)排出体外的液体,《素问·阴阳别论》称:“阳加于阴谓之汗。”由于汗为津液所化生,而血与津液的生成都来源于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二者能够在血脉内外相互渗透、互相补充,即所谓“津血同源”。而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心又有主一身血脉之功能。因此,就有了“心—血—津液—汗”的关系链。《医宗金鉴》将其归纳为:“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发于外者为汗,汗者心之液也。”

 

 

    “汗为心之液”,高度概括了“汗”对人体的重要程度。首先,汗血同属阴津,阴津的充足和输布是汗液生成的来源和基础,而阳气的运行和控摄是汗液排泄的动力和调节枢纽。其次,生理上汗液与心之功能密切,因此病理上出汗过多或发汗过多,则易损伤津液、耗散心气,而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等症,甚至出现肢冷亡阳的重症。

按中医五行学说而言,秋季燥气当令,燥邪之性干涩,最易伤及阴津。自然界中深秋落叶,是树木为了减少蒸腾,保留收藏水分阳气,抵御秋冬干燥寒冷气候的生长之道。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秋令之应,养收之道”。人体更要顺应秋季的“养收”,将"汗为心之液"的理论贯彻到深秋锻炼和养生中,日常生活,动不过力,食不过燥,减少汗液的流失,使体内的阳气逐渐由外向里收敛,以养护阴津。

 

 

    “勿逆天时,是谓至治”。深秋运动锻炼一定要适量适度,不宜选择运动量很大、出汗较多的项目,应选择一些相对平缓的项目,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到微汗即可收到锻炼效果,又不损耗阳气。同样,深秋季节,像蒸桑拿也不要太频繁,以免汗液流失过多,有伤身心。此外,饮食宜多食乌骨鸡、龟肉、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花生、百合、鸭蛋、菠菜、梨等滋阴润燥的食物,少食葱、姜、辣椒、胡椒等辛辣发散的食物,以免阳气发散太过,不宜收藏。

《内经》阐明,“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瘘厥,奉生者少。”


      是说冬天天气寒冷,大雪封藏,许多生物都进入了冬眠的状态,把自己的精气都积蓄起来,

 

     太阳不出来你不要出去,冬三月此谓闭藏。冬天是闭藏,水冻地坼,无扰乎阳,这是什么意思,就是闭藏,人在冬天的时候阳气内收,阴气在外,所以到冬天闭藏的时候,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现代人对养生保健越来越重视,即使在冬季也有很多人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当然,这是好事,但值得注意的是,冬季健身一定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否则有可能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关于冬季健身,国医专家任继学老先生根据中医学理论,提出了以下要求:冬天运动,尽量不要出汗,在冬天只要一出汗就会伤阳,就会伤心。这是因为,汗是心之液,出汗就把阳气伤了,机体抵抗力就低下了,这在冬天是违背养生规律的。所以,冬天室外运动,不能跑,不能跳,最好太阳出来慢慢走,慢慢溜达。

 

     回顾以前,我就是冬季每日凌晨5点就已经跑步了,跑步回来太阳都没有出来,违背了自然规律,必遭惩罚。因此,要遵循客观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种自然的规律,是人类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在冬天的时候,要早睡晚起,减少各种体力的活动,尤其是能引起汗出的活动,躲避寒冷,保持身体的温暖。养精蓄锐!等待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