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肇达:读金兑庭“危险的中国当代美术”有感

 金匠尚玉 2014-10-19

  本文章的出意是基于阅读了金先生在一期访问中笔者所记录的金先生的真实言论而有感而发。

  当代艺术是丰富的,是当代社会思想现象的折射,社会是多元的,由一个个相似而又不相同的个体构成的,所以当代艺术反映的又是一个时代的逐个个体的情绪与思想的变化,展述的也是各个个体的相互作用组合的思想形态。所以每一个人都拥有欣赏艺术,评断艺术作品的权利,包括金先生,乃至任何人都享有对艺术理解的发言权。而正是因为当代艺术的这种普遍性,又令当代艺术鉴赏变得非唯一的,非独断的,从而又刺激了艺术之丰富与多元,以及实现了当代艺术的那种不断反思,不断创新的精神。我尊重金先生以及所有对艺术都有属于自己的理解与欣赏的角度的人,因为这样才赋予了当代艺术之丰富与多彩。但对于金先生的各种带有独断的,评判性质的发言,我觉得缺失了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正面引导作用,漠视艺术的丰富性与多彩性。他把个人的艺术品位轻率的在公众媒体中侃侃而谈,又缺失了他作为一位艺术学者的深度和涵养。

  再而,艺术的丰富性也在于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深刻和纯粹的交流。这种相互的交流应该是基于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和维护文化的独特性为基础的。从而,相互之间的沟通,应当带有更多的尊重,崇敬的平和态度去鉴赏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的艺术创作。金先生的这次交流中坦诚的指出中国当代艺术中他所看到的危险性,但作为一位著名的外国学者,在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最出色的风度以及对别国艺术的崇敬,他轻率而又挟带评判性的态度违背了艺术交流的基础。

  我十分尊重金先生对艺术的贡献以及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切,因为我尊重任何拥有独立的艺术鉴赏态度立场的人,以及拥有对艺术的丰富与创造之追求的人。若笔者手中的金先生的话确实为金先生的真实言论,当然我更愿意这并不是真实的,我觉得就金先生的声望、影响力以及资历与文章中金先生的用词之暴力无法对应。一位饱经历练、知识渊博的七旬老人却表现出愤青的情绪,用字遣词之轻率充满个人的情绪,言语中似乎找不到艺术鉴赏的评论的涵养。并非所期待的一位年迈的、慈悲的、崇尚东方智慧的文人所应表达出来的深邃的、启蒙的、发人深省的视野。在其访问中用‘真实与直接’的包装下暴力地,独断地抨击中国当代艺术家们没有纯粹的艺术追求与思想的同时,漠视了艺术鉴赏与交流之根本,宰杀了艺术的丰富性,更对金先生的评断之纯粹性与学术性相背驰。

  历史上充斥着鉴赏艺术的各种理论,理论之间相互矛盾。当下国际资讯的发达,全球艺术品的浩瀚展现,创作元素的丰富多彩,更加剧了各艺术理论之间的矛盾。如此多元的艺术世界在当下呈现于我们眼前,更难确切艺术的标准和准则,导致我们不能再用旧有的方式与标准去思考它,鉴赏它。也许在纠结于如何评断艺术时,应当更多得抱着尊重与理解,去思考如何构建更具包容性的新的艺术评论体制。

  (张肇达,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