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刊推荐——张肇达:青云做墨,苍穹为砚 | 亚洲艺术

 曲辰2016 2016-03-15



MARK CHEUNG联席会议主席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

亚洲时尚联合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1963年9月19日出生于中国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厚山村。信仰佛教,崇尚儒、道、禅自幼随祖父张金广习武,随伯父张国雄学画,随黄霞川先生习书法和水墨画,随谭雪生先生、徐坚白先生学油画,是丁绍光先生的入室弟子。随MALCAN HTARR博士、TOMAS WONG先生、HERL BERT先生、ALYCE先生等一班国际名师学习专业时装设计。  

                                                      


世人看张肇达先生,多赞叹他手制霓裳,华丽而非凡。带着一种从灵魂深处迸发的审美意识,以针线编织一场生活美学。


 我与张肇达先生相识之时,他已是站在山峦之端的设计师,几乎带着手摘星辰的传奇魅力。而他依旧谦虚而低调,在清水环绕的工作室里,与我沏一壶暖茶,随意而真挚地诉说着这些年关于艺术、关于美的种种信仰。


也许是他设计师的光环过于耀眼,不自觉的让人想去探讨更多关于张肇达先生的,不一样的艺术。   张肇达先生的艺术形式涉猎极其广泛,带着一种包罗万象的大观之气。而在这之中,他的传统作品,犹如一幕笔力山川,承载着他这一路的荡气回肠。  

外美之境


肇达先生写书法,一写就是多年,在这数十年的书法生涯中,沿着他的书法生涯,溯洄从之,山川江海都倒映其间。他仿佛用这数十年的光阴,以黑白为砖瓦,建造了一个自己的境界。张肇达先生的书法立基于古人,沿古法而自成。由临百家,到通百家,这之中的心信磨砺,外人并不能详尽,大抵只有张肇达先生自己,能在意兴阑珊之后,搁笔之际换一盏香茗在手,袅袅香蕴之间,昨日不可追,今时不曾悔。

 

张肇达先生的书法师于古朴,成于自心。笔尖锋芒,兼顾婉转流利。于篇幅中见潇洒,又于微观细节中见细腻。如果一定让我用一种方式来形容张肇达先生的书法,较之粗犷的比喻,我想他更合适君子一词。 带着气势如虹的魄力,却没有咄咄逼人的强势。张肇达先生的字,细品之下有一种灵动之美。仿佛是笔墨长流,有一种流动的生命力。


书法 136cm×68cm  2015年 
《小雪》 昨夜西风吹古树  冬崖埽葉爐火红  煮茗坐對禅师语 鹊啼小窗雪未浓


中国人自古以来对水都有一种偏爱,《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周易·说卦》中也说过:“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管子也曾有云:“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中华文明的组成中,水为至善至柔。中国的先哲们很早就注意到了水的哲学之意,在他们眼中,水是“贵柔不争”之德的象征。


书法之所以为艺术,不仅在于其书,更在其法。 文字本来就生有力量,它是思想的实体化。而书法,又是对此实体化的一种剥离。书法之家,不仅承载文字的力量,同样通过章法赋予作品人格。


书法 136cm×68cm  2015年
《终南山》獨坐松下 悠见南山 寒風月夜 天地知禅


落笔为字,是书法,也不是书法。我常常在张肇达先生的书法作品前忘记了他书写的内容,忘记了他的字意。他的字形,就是本体,就是本意。


张肇达先生的书法作品,其字形章法,就有这样一种承载于中国文化之源的“水德”外像,仿佛字里行间都充斥着一种舒缓流动的节奏,轻快而灵动。看张肇达先生的书法,我总想到故宫旧藏的范宽名作——《水图》。十二册的旷世名作《水图》,范宽除了画水以外再无其他景色。一片波光,却各有形态。

张肇达先生的书法,恰如范宽的《水图》,上一卷笔走龙蛇,带着飞流直下的气势奔波而来,无限的能量蕴藏其间,仿佛银河坠落一般壮观而磅礴,当面临看,当觉气势撼人,自有造化神秀之感;下一尺峰回急走,笔笔斡旋,好似有滚滚暗流入海,江河湍急,似生蛟龙;微细处,却又涓涓长流,仿佛有风穿堂,吹皱一江春水,如见仙子凌波;再细看,笔锋连绵而气势自华,百舸争流最终也万归于海,惊涛也罢,无波也罢。终究化为一种海纳百川的包容之意,带着一种从容,自然的心境。


书法 136cm×68cm  2015年
《頌經》晨光冉冉照峰巖 咒语聲聲应梵天 甘露普降羅漢洞 祥和景象萬佛来


张肇达先生的书法迷人,在其书写的力量,也在其章法的“水德”。

书法是艺术与生活直接衔接的桥,它在作为艺术形式之前,首先是一种书写工具,具有描述与传递的能力。中国的书法里总是带着其他艺术形式所没有的禅法智慧。一笔一捺之间,成就思想的外物之象。 禅宗的精神本体是识心见性,提倡从深奥的佛学中顿悟智慧张肇达先生的书法自有意象,大概也与他多年禅修的习惯相关。他的书法之间,有一种“超越”。“超越”观念本身,“超越”意识,“超越”有形,“超越”一切可以被理解的外物,是对“本我”的一种打破,亦是对“无我”的一种追求。    

内省之境


言字自然还需谈画。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详尽观赏张肇达先生的水墨作品,是在他2015年年初的“褚墨间”书画作品展之上。早知张肇达先生诸艺精通,却仍旧没想到当面而观,是如此的震撼。数尺卷轴接天连地,倾斜而下。仿佛生就一股摧枯拉朽的气势。


唯有面对,才知震撼。

站在张肇达先生的水墨作品前,他所创作的黑白造境也就愈发显现。不同于他设计作品的华丽,不同于他油画作品的缤纷,亦不同于他书法作品的潇洒。他的水墨之境,拖于形,却又脱于形。带着一种有形之美,又带着一种无形之意。


《禅境系列NO.1》纸本水墨 
136cm×68cm  2015年


张肇达先生的水墨之境,更像一个无疆之境。我想宇内洪荒若有轮廓,就是他笔下的这般模样,肆意而充满了力量。站在他的水墨作品前,我常常思考,他的水墨并非仅仅落于纸面,他落笔于更大的范围内,落笔于时空中,落笔于万象中。他用数十年的时间不断地向更深处开拓,他在自己的境界里不断的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反应与思考,以水墨表现思想,是结合于中国传统审美与图像的双重视觉理解。他的水墨,都透着一种叩问,问天问地,问这世间万物何以来,何以往。 


《禅境系列NO.5》纸本水墨 

136cm×68cm  2015年


张肇达先生的水墨艺术之中,体现出了艺术家本身的“悟”。禅,本意是沉思,是切断一切外物感知,免于纷扰,对内心状态的集中。而中国传统审美,是笔触与意识的高度凝练,同样也是建立在一种渐修基础上的。张肇达先生的水墨研习过程,亦同样如此。集百家古法,对不同的艺术皆精艺研习,在此之上,不断地探讨与思考自我,从而得来一种自我的开慧。

 一笔成就,背后是无尽岁月的沉淀。


如果说张肇达先生的书法艺术外象自有“水德”,赋予的是自然的灵气。那么其内省的水墨“禅悟”则赋予了作品以智慧。


《禅境系列NO.3》纸本水墨 
136cm×68cm  2015年


我总相信,书画者,书心。一个人的字,是他心内的一面镜,折射出他内心的不同层次。一个人的画,是他内心的一段情,纠缠着对于世间缤纷的想象。张肇达先生水墨作品里所透露的情怀,是一种畅快的心胸。似无事纷扰,提笔便沾墨于胸,无一事阻隔。从直率之处,变出万千风姿。 


又好似带着一种画意的慈悲,在笔法起落之间,总是在最得意处又恰到好处的婉转,不争不逐,人间致畅快大抵如此,拥有破天之力,却未必有尖锐之气。始终在心底留有一片余地。这是一种禅意的智慧,言有尽而意无穷,不达终极,故而有所空,真空生妙有,纳万境百有余韵。恰如苏东坡在《送参廖师》中云:“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禅境系列NO.4》纸本水墨 
136cm×68cm  2015年

 张肇达先生传统作品中的智慧,是平衡的寓像。他的书法看似自由率性,实则其间布局无处不充斥着平衡之意,静动虚实,急缓张弛皆有所呼应。不偏不倚,中正之气卓然于纸间。平衡则稳,稳则长久。他的水墨作品似容纳天地,包罗万象,却又落于微处,落于飘渺,落于虚空。万物空灵,灵则有魂。


《罗汉系列之法喜NO.3》纸本水墨
  136cm×68cm  2015年


 甩袖迎风,取一片青云做墨,信笔斑斓,纳茫茫苍穹为砚。


《罗汉系列之法喜NO.6》纸本水墨 
136cm×68cm  2015年

2016年2-3月刊(四封)






亚洲艺术杂志

亚洲艺术》由亚洲艺术基金会主办,亚洲艺术基金会文献库出版。

《亚洲艺术》杂志微信平台,扫描二维码轻松关注,这里是最具学术性的艺术类专业自媒体平台;我们将定期为您推出最前沿艺术专题分析、最独立的艺术时事评论、最全面的艺术家动态、最深刻的个案解读,以及杂志精要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艺术动态。

欢迎关注亚洲艺术杂志微信!

展览发布、杂志刊登,请联系:

电   话:86-010-53699509
邮   箱:asiaart@126.com

联系人:王先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