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浑厚的纯粹——王肇民水彩

 红豆居士 2014-10-19

(经典)浑厚的纯粹——王肇民水彩

2014-08-01 水彩小画

在20世纪中国水彩画的历史上,王肇民先生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他的艺术探索和成果构成了20世纪中国水彩画史乃至近现代中国美术历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几十年在淡泊而寂静的艺术道路上孜孜求索,蔚成一代学人传颂的佳话;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浑厚、大气的艺术格调自成一家风范。


王肇民是中国美术界最早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前沿的大师之一,在他的身上,交融着他们身处的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特征。面对剧烈变幻的社会形态,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而独善其身。终其一生,他的创作题材都是普普通通的静物、模特以及风景,从不涉猎在中国具有主流意义的宏大叙事创作模式,大部分的作品是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完成的。然而,他的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浩然正气、对崇高近乎执拗的追求使他的艺术具备了震撼人心的品格。

水彩在中国是个小画种,在全国美展常设水彩、水粉一项,但也属于数量、地位都比较次要小门类。王肇民先生画水彩画,有爱好的原因,也有“你们不重视,我重视”的意思,他敢于逆向思维、独立探索,所以能画出不同寻常的作品。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郎绍君认为:“王先生追求的,是在对黑白、明暗、光色的描绘中融入自己的气度、性格和精神。这一点从他对契斯嘉可夫素描法的批评可以得到印证。契斯嘉可夫说,画素描‘要画的和普通人看到的一样才是好画’。王先生批评说:‘这就是使相信这句名言的人画风不高的基本原因。’布封有句老话‘风格是人’。‘小画种,大风格’的创造,跟画家气质、思想、个性都有密切联系。王先生倔强,耿直,独立思考,追求纯粹,忠于理想,在艺术上有一种大将风度。其水彩静物的恢宏、绚烂、深沉,也可以说是这种大将风度的典型表现。

“中与西”是贯穿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命题,也是艺术家不可回避的课题,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主张和实践的方向。在这方面,王肇民秉持的是“并蓄中西”的理念,这种艺术观念的形成与他的艺术履历密切相关。王肇民最早在国立杭州艺专师从林风眠、蔡威廉等老师学习西方绘画,受到了他们思想的熏染,与此同时,他还在李苦禅等先生的影响下接受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蒙养,这使得他的艺术主体从孕育阶段就融入了中西两种文化基因。此后,他到南京进入国立中央大学,跟随徐悲鸿、颜文梁等继续学习西画,主攻素描,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对他毕生的创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定的学习经历也使得王肇民在几十年的创作中,始终把如何继承传统和学习西方作为重要的实践课题。

这种“并蓄中西”的态度延伸为一种朴素而单纯的追求,成就了其作品中“形”与“兴”兼具的特点。具体来说,“形”既指形式语言本身,也指形体塑造的效果,王肇民提出的“形是一切”足以证明“形”是他所观照的重要问题,倘若将这句话置放在他艺术的整体中理解,就可以发现,对“形”的重视其实是他对绘画基础的强调——没有好的基础就没有创新的资本。王肇民水彩作品的形式意味中蕴涵着“兴”的韵律,“兴”指创作的“起兴”,也是指兴味的传递,王肇民把“兴”隐藏在“形”的背后,他的作品总是在浓郁的色彩,结实的形体,精到的构图之外沉淀着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这种超越形式本身的力量源自于他纯粹的精神追求,更是对生命的咏叹!



王肇民(1908-2003),安徽萧县人。

王肇民为当代水彩画大家,一生坎坷。先在杭州艺专求学,后因参加“一八艺社”被开除,赴北京进入北平艺专。抗战初期曾参加新四军,后奔父丧进入四川靠当中学教员维持生计。抗战后到武汉入武昌艺专任教,解放后随并校入中南美专,在广州美术学院任教授,直到逝世。


有没有绘画基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颗绘心,菜鸟也好,大师也罢,我们都欢迎,一起画水彩吧。这也是一个展示平台,大家有满意的作品,欢迎大方炫耀。学画画,交朋友,乐哉,乐哉。喜欢水彩就关注水彩小画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