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空闲时间,我读了雷玲老师主编的《课堂深处的精彩——中外教育对比赏析》一书,读后受益匪浅。本书的标题是最吸引我的,参加工作9年了,也一直反思自己的课堂,自己的教学,却从没有真正的领悟课堂。很多时候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是肤浅的,华而不实,我真的感觉自己的教学需要追寻课堂深处的精彩。 一、整体之印象 全书以“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引出中国现行的教育最大问题:到底是什么扼杀了中国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能力?全书通过列举大量的事例,对中外教育进行一次真实而又原生态的对比思考。一件件鲜活事例好似一扇扇门,为我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实用而可操作性的课堂案例和赏析反思,这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益。以往读很多的教育理论类书总是觉得说的有道理、有同感和共鸣,但是只停留在情感上的认同,读后仍然不能对实践有帮助。 二、深刻的细节 生活——课堂教学中流淌的源头活水 美国作文课要求孩子说真话、写实话。如写“我的妈妈”,可以要求学生在一周内交稿,要求学生去采访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乃至伯伯、叔叔和邻居等,让孩子们在深刻、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去写一篇文章。在给予学生充足时间基础上,允许学生之间交换作文,相互讨论、修改,等学生修改好交上来在做评判,从而督促学生不断修改。 体验教学是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宽松、舒适的环境中,自己去体验、感悟所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思想。比如科学课上大胡子老师让学生触摸“活人脑”,其中的紧张、害怕、疑惑、惊讶等个性情绪感触,这些都是老师用语言是无法描述的。 思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学生正苦于无材可观、无话可所、无情可诉时,我们可否为他们送去“给养”。我们的政治课堂是不是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去感受、去品味。 合作——课堂在学生快乐参与中尽显精彩 美国母语教育经常采用的合作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它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功能联合体,属于异质分组,是由两名以上的学生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责,分工通常由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等,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主持人负责掌管本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的机会,协调学习进度;记录员主要记下小组学习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学生回报本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以确保每位成员都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这种小组合作形式强化每一位学生的个人责任感,鼓励每个人去参与,因相互依赖既可以防止某个学生过于操纵一个小组,又细化了每一位学生的任务。美国课堂上的快乐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创造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还恰当地创设了平台,供学生展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思考:课堂教学中,很多看似平常的学生合作活动,实则是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不断地鼓励、肯定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意识、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实践创造能力,创设了供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 实践——教师学会放手让学生学会独立 英国教师在很多时候只提纲擎领教材的主要内容,通常只用15——20分钟,其余时间留给学生自学,由学生自己去钻研教材、独立做作业,或与同伴合作完成某一个作品,教师则进行巡回解答、指导。教室多样化,有的在研读课文,有的在跟同学讨论,有的在操作学具,有的在询问教师。尽管课堂秩序看上去不太安静,可是学生们都很投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会怎样学习,培养锻炼了发现知识、探索真理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德国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他们会用学生的具有创造性的作品来布置教室。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学生在操作中,将自己的设想大胆去付诸实施,在不断修改中日趋完美。其中收获的自信、成功的喜悦、面对困难的坚持、同伴的互组等为活动的开展,增添了青春的律动。 思考:幼儿园小朋友在自由游戏的同时,却学到了宝贵的理科、历史和生物学的知识。陶行知说:“解放他们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她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学一点他自己渴望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的事情。” 细节——滴水藏海深处尽显教育智慧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源于习惯,习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英国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进办公室经允许方可进入;上课时,不允许离开教室,违反重来或拒绝。让学生在生活中严格遵守规矩,规范学生的行为。天气热学生想把外套、手套等放到个人储物柜,老师有权拒绝。学生在一次次被拒绝中,懂得了什么是规矩,什么是原则。 思考:若作为班主任,在平时班级管理中,能否经常教育学生“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你要尊重别人”“别人对你的印象,是你自己的一言一行留下的痕迹”“与同学发生纠纷,要有一种容忍的胸襟,一种反思自我的态度”,面对问题,学生要学会冷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