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章丘市农合农民专业合作社郭涛藤本豆种植形成产业化发展

 万宝路 2014-10-21
  本报记者 宁昭收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最近,在与朋友交谈的过程中,朋友说有一种豆角种一次就可以多年生长,只要在摄氏零度以上,就可以天天开花、日日结荚,并且可以在盐碱地、荒沙滩、山坡荒地生长,目前在埠村街道已经成功种植两年多,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于是,记者便带着兴趣走访了藤本豆落户章丘的始作俑者郭涛。
  郭涛三十六七岁,中等以上身材,胖乎乎的脸上驾着一副眼镜,儒雅的他怎么会和农业联系在一起的?原来,过去他曾经涉足房地产业,后来转向了黄金珠宝业,做的可谓风生水起。2012年起,他的发展目光又转向了农业。
  一次,他和中国农科院的朋友聊天时,谈起了农业,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却是利国利民的大产业,特别是藤本豆,效益高,市场前景好,值得大力推广。正在寻求事业突破的郭涛听说后,立即决定与农科院有关专家合作,在章丘进行藤本豆的良种培育。
  藤本豆是一种多年生植物,其优点是籽粒中含有氨基酸及完全蛋白质,其根、花、叶在农业生产中都有重要应用,豆荚可食,豆子可榨油,做豆腐。不需要化肥农药,黄山、陡坡、沙丘、盐碱地土地废弃地都可种植。具有极强的抗旱、抗涝、抗寒、抗病的能力,形成产业化种植后,将为农户平添一条致富途径。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技术和资金。2012年,郭涛经过与埠村街道协商,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承租了埠东村、彭家庄两村1000亩的山坡地,并聘请了山东省农科院的四名专家,作为技术顾问。他投资100多万元,完善了基础设施,还修建了一座小型水库,实行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第一年种植,就获得了丰收,亩产鲜豆角5000公斤,种子800公斤,选种100多公斤,产值300多万元。
  农业的出路在科技,只有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形成产业链,这样的农业项目才有希望和生命力。从开始运作,他们就注册2000多万元成立了章丘市农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300万元建设了一处科技研究中心,注册了商标。在运作模式上,他们采用农户+股东+公司的运营模式,涉及到的600多户农民,都以土地流转入股,成为股东,年终根据企业的运营效益分红,种植、管理、销售等由合作社统一进行。这种模式使合作社从开始就走向了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轨道。
  目前,他们培育的藤本豆的良种已经销往河北、东营、甘肃等地,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谈到未来,郭涛说,他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到2015年,藤本豆的种植面积发展到3000亩,做好产品的深加工,形成产业化发展。同时,进行畜牧用草的研发,拓展合作社发展的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