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心用户 2014-10-21

以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013-04-24 16:59:40|  分类: 默认分类|举报|字号 订阅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对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结合学情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问题贯穿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学生自学——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成功的学习过程,前提是掌握自学方法,明确学习目标。然后给学生留足自学的时间,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自学,对自己发现的重、难点问题主动进行探究,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

小组合作——探讨问题。 同学们自学中发现的疑难问题由学习小组来完成。通过讨论或辩论,可以解决部分疑难,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组内就会有不同层次的交流,个人理解就会上升一个梯度。

课堂展示——认识问题。 在组内探讨的基础上,将个人观点和本组观点与其它小组进行交流,以板演、演说、故事、竞赛等形式展示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使同学们对需解决的问题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重点点拨——提升问题。 结合互动学习的情况,教师对学生含糊不清、易错易混和认识有偏差的知识,转换角度,提出新的认识思路,进行理性分析,使学生对问题有更加透彻的理解,进而提高自己的理性认识。

实践解惑——应用问题。 学以致用。教师把所教知识和学生身边事、家庭事、社会事等结合起来,或提出疑惑,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或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感悟,无论是说出来,还是写出来,都会使所学内容牢记于心。

探索创新——拓展问题。 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把学生生活中模糊的认识观点和社会中的热点问题等引入课堂,把学生思维引到广阔的空间,使学生思维从课内走向课外,更加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关注社会。这样才能有效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达到思想品德课的育人目标。

以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是一种对知识亲自体验的过程,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思维水平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使课堂教学逐步实现由知识学习向全面发展的转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