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组概念股知多少?

 真友书屋 2014-10-21

概念解释:


重组是一个很泛的概念,凡是资产的腾挪都可以被定义为重组,而重大资产重组指的是数额特别巨大的重组,上市公司及其控股或者控制的公司购买、出售资产,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购买、出售的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达到50%以上;

2、购买、出售的资产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所产生的营业收入占上市公司同期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50%以上;

3、购买、出售的资产净额占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期末净资产额的比例达到50%以上,且超过5000万人民币。

为了便于我们对重组股进行分析,有必要先对重组进行分类,我试图用通俗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各类重组的差异,由于采用“非专业”语句,因此其定义未必是准确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投资获利,毕竟我们学习这些内容不是为了当律师或当保荐人:

1、借壳重组

将一家上市公司的资产全部掏出来,再放进去新的资产,并且新资产的老板不是原来的老板。类似克隆技术:将一个受精卵的DNA全部挖出,注入另一个人的DNA。

2、整体上市

集团公司旗下有很多子公司,但只有一家上市,于是就想办法把整个集团的资产都注入到上市公司,实现整体上市。常见的手法有:上市公司A向关联公司B定向增发,B公司以自家100%股权做对价认购A的增发股份,从而A将B吸收合并,完成整体上市。或者,上市子公司A向母公司B定向增发筹资,所得资金用来购买B的资产,然后把资产注入到A,最终完成整体上市。类似于细胞的吞噬:一个细胞把体内另一个细胞吞噬,最终融合成一个新细胞。

3、资产注入与剥离

大股东下面有很多资产,也有几家上市公司,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把一部分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把另外一些亏损资产从上市公司剥离出来。与整体上市的区别是,它并有实现所有的资产全部上市。类似于细胞间的物质交换:细胞不断吃进一些营养物质,同时把代谢废物排出胞体。

4、并购

上市公司收购其他公司的资产,所收购的资产并非大股东的资产。类似于体内的白细胞将外来入侵的细菌吞噬掉。

当然,还有其他类型的重组,但是在证券二级市场上,我们一般只关注上述四类重组。每一种重组都有自己独立的分析框架,其中也有一些共通的分析思路。例如为了完成上述的重组,上市公司往往会通过定向增发募集一部分资金。那么在涉及解禁股研究时,其分析思路就是一样的。又例如,这些重组都涉及注入资产,在分析资产质量和盈利性时,分析思路都是一样的。我在后面的文章将分别论述上述四类重组的分析办法。

为何要关注重组?

因为明年将是重组大年。第一,证监会又一次发布退市制度(为何是“又”),内容其实跟之前的没啥差别,但是其又把旧闻翻出来重新念一遍,目的就是向市场各方表明:今后将严格执行,而不像过去那样说一套做另一外一套。第二,注册制之后,借壳重组的标准跟IPO上市标准一样,因此那些想上市但又达不到上市条件的大款必须赶末班车。这两个新闻都会促进借壳重组的加速进行。第三,今年是定增大年,几百家上市公司宣布定增圈钱,圈来的钱必定会用于收购其他资产,因此明年就是并购大年。第四,国企改革明年将进入深水区,所谓国企改革,说白了就是国企整体上市,每次当国企遇到困难,国家就会让国企上市圈钱,这是恒久不变的定律。因此未来三年必定是国企整合大年。


什么是借壳重组


借壳重组虽然已经不再是市场主流,但是由于它是最经典的市值管理手段,中途涉及的手段之多,流程之繁琐、博弈之复杂非其他类型重组可比拟,因此假如搞懂了借壳重组,那么在理解分析其他几种重组类型就得心应手了。因此本章节内容重点不在于建议大家去购买st股或业绩亏损股,而在于为今后分析其他几种类型的重组打下基础。

借壳重组是上述四种重组中流程最复杂,不确定最高的一个,但也是收益率最惊人的一个,印证了那句话:高风险高回报。只要你能想办法降低不确定性(即提高命中率),那么其回报率就很高。许多投资者一听到ST股,第一印象就是害怕退市,血本无亏。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事实上由于政策的原因,多年以来投资st股的风险远远没大家想象中那么高,这就像地方融资平台看起来很危险,感觉随时都会倒台跑路,但实际风险却非常非常小,原因是有地方政府背书,血本无亏的概率几乎为零,而借贷利率并没有完全反应出这种政府背书的情形。简而言之,由于政府兜底导致参与地方融资平台高利贷是高回报低风险的投资,很多人高估了其破产风险。同理,过去参与st股也是高回报低风险的投资,投资者高估了其退市风险,原因是在过去,公司上市是配额制的,每个省份每年只分配几个指标(类似于高考异地生源名额限制),排队等上市的公司却一大把,因此上市公司的壳属于稀缺资源,就算一家公司要退市,地方政府为了保住这个壳,也会积极配合上市公司搞重组。迫于地方政府施加的压力,证监会根本不敢轻易让一家st公司退市。此外,一旦退市会引发大量投资者血本无归,在胡温执政的10年里,最强调两个字“和谐”,假如因此诱发社会闹事,证监会官员的乌纱帽就不保了,因此假如没有国务院在后台支持,证监会官员根本顶不住来自各方势力的压力,根本不敢轻易让一家公司退市。

虽然随着政策的变化,壳资源开始变得不那么值钱(地方政府不再背书、借壳标准等同IPO标准、严格执行退市政策),但是在注册制推出以前,还有600家公司在排队等着上市,按照一年只上200家的速度,这要等3年才搞完,打算赶在注册制以前上市,最佳的途径就是借壳上市。因此赶在注册制实现之前,壳资源还会赶在末班车,出现最后的冲刺现象。

亏损股最后的归宿无非就三个:一个是通过变卖资产实现暂时的扭亏为盈,从而保住了壳,但这不是长久之计,资产卖着卖着就卖光了,最后还是得走上重组之路。二是借壳重组。一般来说,假如能走第一条路,上市公司老板不会选择第二条路,除非该老板控股了很多上市公司。三是直接退市。假如遇到第一种情况,那么股价至少也会大幅反弹,假如遇到第二种情况,股价必然是连续的涨停板。因此不管其最终结局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情况,都是值得参与的。而我这篇文章的作用就是:告诉你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开第一种和第三种情况,押中第二种情况。

借壳重组的流程如下:选壳——更换大股东——洗壳(方案筹备阶段,静默期)——公布重组预案(董事会通过)——股东大会通过——证监会审批通过——正式实施

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前面四个阶段,在公布了重组预案之后,股价复牌后就会连续涨停,普通投资者已经没有机会介入。我们对借壳重组的分析路径分为四部分:1、有重组预期但尚未有任何动作(此阶段着重分析重组的可能性大不大);2、大股东正式变更但尚未重组(此阶段着重分析是真重组还是假重组);3、正式发布重组预案(此阶段着重分析方案的想象空间以及何时出局);4、重组成功实施后,前期介入资金开始解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