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整饬吏治一瞥

 whgh2011 2014-10-22

  图为雍正朱批,内有“大家振作一番,终可改革流风习弊”等语,劝勉大臣。

 

  雍正皇帝在位13年,顶着种种骂名,不遗余力地整饬吏治。对于他的这一举动,有学者曾评价道:“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清朝恐早衰亡。”

  ■对于吏治腐败的危害,雍正概括为“人心玩偈已久,百弊丛生”

  康熙末年,贪官污吏,无视民瘼,懈怠公务,“念念只营功名,时时只顾身家,刻刻只虑子孙,而国家之安危,民生之休戚,毫不相关”。吏治之腐败废弛几乎不可救药。正如雍正自己所概括的:“人心玩偈(贪图安逸)已久,百弊丛生。”

  雍正认为吏治废弛的危害比之其他更甚,“命案、盗案,危害不过一人一家之害而止”,若官吏不做事,不认真做好事,甚至做坏事,“在一县则害被一县,在一府则害被一府,岂止杀人及盗之比”。所以“治天下之道,惟在察吏一事”。

  当时,朝廷里的大员,当着和尚不撞钟。每逢议事,要么“彼此推诿,不发一言”;要么“群相附和,以图塞责”。雍正斥其为“议事理中,各怀私心”,乃“国家之大蠹,妨政败俗,莫此为甚”。别看有些人不干正事,却不妨碍他们“名实兼收”。雍正一针见血道:“所谓名者,官爵也;所谓实者,货财也。”“今之居官者,钓誉以为名,肥家以为实,而云名实兼收。”

  ■在整饬吏治中,雍正一方面提倡怎么样做个好官,一方面告诫什么样的人是不好的官

  在奏折和朱批的联系间参悟政治玄机,在雍正与臣下的对话中能揣摩历史深意。透过《雍正朝朱批奏折汇编》等史料,可见雍正皇帝不断地加强对官吏的训谕,敦促各级官吏要实心任事的良苦用心。例如,雍正颁谕给各省封疆大吏说:朕望天下总督、巡抚大员,“屏弃虚文,敦尚实政”,并形象地说:“惟以实心行实政,重公忘私,将国事如身事办理”。

  在整顿吏治中,雍正一方面提倡怎么样做个好官,一方面告诫什么样的人是不好的官。他深知“自古圣贤为治,皆尚实政,最恶虚名。”“为治之道在于务实,不尚虚名”。他说:“朕生平最憎‘虚诈’二字”,“一处不实,则事事难以为信也”。每个官吏应该奉行的是“实力实心,勇往办事”,“实心任事,洁己奉公,一毫不欺”。

  雍正对官吏的教育,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克己奉公,去除私心。他时常提醒官吏要铭记一个“公”字,崇尚一个“公”字,践行一个“公”字,把为“公”当成一生的追求。他见有的官吏对下属贤良与否了解不多,便嘱咐说:“何能周知,不过将一‘公’字放在心中。”

  一边讲着奉公,一边说着去私。雍正对那些做事周全、老百姓拥戴的官吏褒奖说,他们把朝廷的事情看得很重,把老百姓的疾苦看得很重,做什么事情都会从维护社稷的安宁出发,“若有一毫私心未融,断不能筹划如此周详”。他与那些刚刚走上新岗位的官吏谈话,引经据典地讲,如果一旦有了私心,不讲诚实,不讲公道,那就会“是亦私,过亦私,罪亦私”; “谨慎亦私,勤劳亦私”; “为名亦私,兴利亦私”; “严亦私,宽亦私”; “用人亦私,退人亦私”。说来说去,这都是因为不讲“公”。“根本一失,百私举矣”。

  要做到“公”,就必须诚实、忠厚。所以,雍正教谕官吏,为政“只在行,不在言。奸猾老吏之行为,封疆重任用不得”。他还说:“凡事只以诚真务实,内外上下,毫无隔疑欺险,何愁天下不太平,万民不乐业也!”一位封疆大吏在上奏折时向他谈到报恩,他说:“若何云报,惟务以‘诚’字,少有欺诈。”“君臣中外,原系一体,只要公正真实,上下一德同心,彼此披诚(展露真诚)即是。”(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李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