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兰妮:活着,说出抑郁症的一切(图)

 昆山同德堂邹羿 2014-10-22
李兰妮:活着,说出抑郁症的一切(图)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07-21  发表评论>>

一个看起来大大咧咧的女人,一个这个奖那个奖都得、正走在事业巅峰的作家,一个得了癌症不哭也不闹,独自挨过一次次手术的患者,有一天,医生告诉她:你得了抑郁症,她没心没肺地笑了:我得抑郁症?我有什么可抑郁的,我这种人要是有抑郁症,全省人民大概都该有吧。她将它作为笑话说给朋友听,大家也同样付之一笑。这是2003年的事情。

2008年,这个同样好起来正常无比的深圳作家李兰妮,出了一本书,叫《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上面提到的这件事,就出现在开篇。饱受抑郁症折磨五年,她已经是久病成医。以一个病人的亲身体验,她现在可以告诉你:抑郁症有病理、心理两种,不是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属于想不开事的那种,有一些抑郁症因子,来源于家族遗传,当然还有时代记忆。比如她自己。

从2003年到2008年,李兰妮经历了抑郁症病人必经的发作期、平静期、再发作期、再平静期。抑郁症一旦发作,就不是一个正常的李兰妮,一把水果刀都能变成诱惑,她忍不住想在身上比划,从哪儿划开更好;还想冲到高楼边上跳下去,因为似乎能听到有个声音对她说:跳吧,只需轻轻一跳。但生的欲望强烈时,她又告诉自己:兰妮你不能死,你不能轻易放手。你要活着,还要微笑。

旷野无人,只见神不见人,所有的呼叫注定得不到回应,这本书记录的,就是这灵魂与身体的双重煎熬与孤苦无依,还有一种不被理解的精神困扰——因为被盖上了抑郁症的戳,人们一上来便会下结论:“她这是想不开事儿。”寻死觅活,人们又会来一句:“想想你的父母和孩子,你怎么忍心撒手而去。”兰妮就是要用那些痛彻心腑的文字告诉人们,事情不是你们想得那样。一个抑郁病人,他会有拖累亲人的愧疚,还会有因病而起的自责,那些赴死的命令,于他也许是一种解脱,或者还是更大的诱惑,像张国荣的眼神一样诱人,仿佛在说:我们不妨来做个死亡游戏?

写作当然是在她抑郁症的平静期完成的,她强迫自己写了160篇认知日记,她还把以前写的回忆性散文拿出来重新审视,在精神方面追索抑郁症的成因。她晒日光浴、读经、试一切可以自救的疗法,这些都被她点点滴滴记在书中。西方人写的抑郁症的书《看见红色感觉蓝色》、《不要恐惧忧郁症》,让她觉得分外亲切,在心里她和这些作者握手,觉得他们才是她的难兄难弟。写作是自我疗救吗?她说,是想为当世的医学界留一份病历。也许可以帮到那些同样痛苦的病人。“他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穷人,而是精神上的穷人。他们精神的贫困,不仅是常常觉得生不如死。还因为即使呼救,也没人帮到他,别人也不知怎么帮到他。”

认知日记、自传性回忆、经典摘抄、医学笔记、疗救小药方……一份精神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文字注定不是清风明月。死亡的阴影就潜伏在字里行间,就是书中那一个个噩梦。梦如果是心灵的现实,兰妮的梦就是最好的再现,它们几乎全部血腥而恐怖,却次次清晰。所以写作的过程中,她已深感:能说出的,只是十分之一。很有可能,不能在活着的时候看到它的完成与出版了。是她的女友鼓励她:写十分之一,已经了不起了。余下的十分之九,可以叫别的人写,因为无数的抑郁症患者,都太需要表达。

最后写后记,李兰妮邀请了见证她此番经历的两位女友,其中一位,是著名的心理医生田慧平,中国孤独症儿童教育开创者。从医数年,又和兰妮相熟已久,她依旧觉得,书中有些文字,惊出她一身冷汗。“对于抑郁症,我们仍知之不多,需要学习,兰妮这本书,就是一本沟通之书。”从文字中更能体会朋友的不易,她说她真希望朋友得的是自闭症:“那样她可以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不受外界困扰。而这种病的病人对外界是有感知的。这是她的不幸。但因为有感知,还能思维,她说出了抑郁症的一切。让我们知道怎样去帮她,这又是她的幸,也是医学之幸。”作为朋友,当然希望兰妮能顽强地活着,但是这本书又加强了她对生命的另一重理解,“现在我很想对兰妮说,如果有一天,你想走就走吧,只要那是为了你自己。正因为尊重和爱戴,我可以平静地祝福她选择放弃活着……读了这本书你就明白,真正的尊重生命,就是尊重每个个人的特点。”孙小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