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刚正不阿的清廉联

 陋室书屋2 2014-10-23

 历代清官为官清正,大义凛然,具有感人至深的人格力量。他们中的许多人常以对联的形式表明洁身自好、廉洁奉公之心,不少被传为佳话。欣赏这类充满正气的对联,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让人警醒,让人沉思。

明代况钟,字伯津,江西靖安人。任苏州知府十三年,刚正不阿,执法如山,勤于吏治,廉洁奉公。上任以后,清理积案,平反冤狱,除暴安良,深受百姓爱戴,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死于苏州任上,归葬靖安故里。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他墓后的清风亭上镌刻了一副对联:

一肩行李,试问封建官场有几?

两袖清风,且看苏州太守如何?

两句对联,两句疑问,读后发人深思。

南宋余玠,曾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有军政大权。他到任后,就在行署大门自题对联:

一柱擎天头势重;

十年踏地脚跟牢。

这是一副对联,这是一篇用文字叙述的简洁明了的就职演说。强调为官一任,责任重大,非同儿戏,不敢掉以轻心。苦干十年,争取交给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

陶澍一生为官清廉,勤政恤民,做出了很多利国利民的政绩。据史载,他常拿出私蓄救灾和办学,如道光三年(1823年)捐银3000两救灾,道光十八年捐银1万两修建江宁府惜阴书院。陶澍还在官署贴了下面这副对联,以表达自己勤政廉政的决心:

绕案清风,尘埃扫除吏牍;

举头日近,光明洞照吾心。

清朝嘉靖年间有位清官藩司参议钱显,他在任上时,令所属官衙都要贴上对联:

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

宽一分,民爱一分,见佑鬼神。

上联告诫官员人格与贿赂是不可兼得的,鬼神和民众是无法欺骗的,下联告诉官员对民宽爱,民敬官员,鬼神保佑,官运长久。

清代在晋州为官的陈景登,因见当时贪风日盛,为了给自己敲警钟,作一联自勉:

头上有青天,作事须循天理;

眼前皆瘠地,存心不刮地皮。

可见,作为一州之首,陈景登除了深知自己不贪赃枉法、“不刮地皮”外,还明白应该“循天理”,查清楚为什么会“眼前皆瘠地”,并努力使之成为“沃野”。

清代官吏余云焕一日在大堂上撰联一副:

不要百姓半分钱,原非异事;

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

他认为,为官者不搜刮民财,是起码的官德,更要千方百计为百姓造福,才算是尽职尽责。

清代余小霞为官清正,深受人民敬仰。他的诗写得好,对联也写得很不错。他任三防主簿时在衙门里撰写了一副对联:

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

斯寸心无愧,不鄙斯民。

珍惜官位的来之不易,珍惜民众期盼之情的难得,应勤政爱民,做到问心无愧。

清代武承谟为无锡县令,在接印前一日就悬挂了对联,这是安民告示,这是施政纲领。衙前照壁上的对联是:

念厥职非轻,休戚与六邑相关:曰慎,曰清,曰勤敏;

求斯心可问,是非唯群言是度:不宽,不猛,不因循。

县令忠于职守,严于律己,谨慎行使手中权利的清官廉吏形象,跃然纸上,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

清代古文学家吕璜遭冤狱十五年,昭雪后任浙江庆元县知县。他在大堂撰写对联:

我也曾为冤枉痛入心来,敢糊涂忌了当日?

汝不必逞机谋争个胜去,看终久害了自家。

以自身经历举例,告诫法度的森严,执法的公正,立志当官不糊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

清代潘先珍,任蓬溪县令时,在县衙三堂自题一联:

扣心自惭兴利少;

极目只觉旷官多。

他扪心自问,觉得为民兴利太少,深感惭愧;同时,又看到不为民办事,甚至鱼肉百姓的官吏太多,警戒自己不做旷官。由于他为官廉明,被当地百姓称为"青天"。

清康熙年间,徐士林任桌司(相当于高级法院院长)时,在大堂自题楹联;

看阶前草青苔绿无非生意;

听墙外鸦啼鹊噪恐有冤魂。

此联意思说:看到院里草木春浓,要惦记百姓生活的安定;听到墙外鸦鹊啼叫声;要想到是否有错案冤狱。由于他体恤百姓,断案精细,史书上称赞他"治狱如神,多决疑案"。

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

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

对联源自山西省平遥县县衙大门联。他们是封建社会的官吏,却也执法如山、公平正义、嫉恶如仇、扶正祛邪;他们能够坚守道德情操,顺应民心民意,为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世世代代被人们称颂。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对联是清康熙十九年内乡知县高以永自撰。这样的为官者永远不会高高在上,不会脱离群众这个坚实的基础,就会少犯或不犯错误,也就对得起老百姓,或者说无愧于天地良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