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辛德勒相比,知道何凤山的人显然要少得多。不过,这位二战期间的中国外交官,所拯救的犹太人却比辛德勒还要多。
何凤山1901年出生于湖南,1997年在美国旧金山去世。在讣告中,他的女儿提到,父亲曾救过犹太朋友罗森博格一家。在此之前,何凤山救助数千犹太人的事迹一直无人知晓。2000年7月,以色列授予何凤山“国际正义人士”的荣誉称号,辛德勒也曾获得过这项荣誉。
辛德勒拯救犹太人的工具是他身为纳粹成员兼军工厂老板的身份,何凤山的救人工具则是他的外交官身份。
自掏腰包为领事馆搬家
坚持为犹太人发放签证
1938年,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当时的奥地利有18.5万犹太人,是欧洲第三大犹太人居住国,纳粹当局发出命令,集中营的犹太人只要能离开奥地利就可以释放,而要获释必须先取得签证。
1938年7月,17 岁的犹太青年艾瑞克·高德斯陶伯跑遍了驻维也纳的 50 多个领事馆中除中国外的所有领事馆,却一个签证也没有拿到,但在何凤山这里,他一次就拿到了20份前往中国的签证。消息传出后,中国总领事馆门前每天从早到晚排着长龙,许多犹太人在这里拿到了去上海的“生命签证”,从而逃离欧洲去了中国,或转道上海去了美国、巴勒斯坦等地。
对何凤山来说,这是一项非同寻常的决定,因为他承受的不只是纳粹当局的敌意,还有上司的压力。由于当时的中国政府与德国关系较为密切,因此时任中国驻德国大使向何凤山施加压力,要他停止向犹太人发放签证,但何凤山没有从命。
纳粹当局对何凤山大量向犹太人发放签证也十分不满,曾以中国总领事馆的房子是犹太人财产为借口,没收了房子。但何凤山并未就此收手,他自掏腰包,把领事馆搬到了另一处很小的房子里,坚持发放签证,直到1940年5月被调离奥地利。
何凤山到底向多少犹太人发放了签证,至今尚无准确数字,只是以找到的签证号码推算,至少是几千份。
对于拯救犹太人的行动,何凤山本人一直很少对人提起。他在同女儿谈及此事时说过:“我对犹太人的处境深感同情,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我感到帮助他们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