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 何凤山生于1901年,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辞别了人世,母亲无力抚养他,只好把他送到挪威路德教会。1932年在慕尼黑大学获得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能流利地讲德语和英语,1935年成为国民党政府外交部的官员,开始了其外交生涯。1937年他被派往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工作,到1940年5月离开维也纳为止,后移居美国,战时回到重庆,帮助国民党政府对日作战。1973年何凤山退休,在美国加州定居。1997年9月28日去世,享年96岁。
今年2月,以色列政府考虑把“义人奖”颁给何凤山,他的名字将被刻入耶路撒冷犹太纪念馆的义人园里。 从3月28日起至4月28日,联合国展览大厅艺廊举办了一次特别的大型展览,展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那些冒着生命危险救助犹太人的幕后英雄的事迹,而他们中间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原中国国民党政府驻奥地利总领事何凤山,因为据考证,他救助的欧洲犹太人比其他任何人救得都多。 以色列打算颁发最高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希特勒开始大肆迫害、屠杀犹太人。犹太人四处寻找逃出欧洲的途径。就在这个时候,年轻的中国驻奥地利总领事冒着失去生命和工作的危险,毅然向数万名犹太人发放了签证,帮助他们顺利逃往世界各地。这名年轻的总领事便是何凤山,他发放的签证被犹太人称为“生命的签证”。然而,他的事迹竟然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直到今天才被世人所了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像何凤山这样暗中帮助犹太人的无名英雄并不少见,但欧洲历史学家认为,单就个人行为而言,何凤山救助的欧洲犹太人比其他任何人救得都多。何凤山的义举被披露后,以色列人特别感动,今年2月,以色列媒体报道说,以色列政府正考虑把“义人奖”颁给何凤山,这个奖是以色列授予非犹太人的荣誉。以色列的“义人奖”包括一张荣誉状和一枚奖章,他们的名字将被刻入耶路撒冷犹太纪念馆的义人园里。 何凤山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历史学教授埃里克.索尔提名,这位历史学家已经编纂了一个义务救助犹太人的外交官花名册。何凤山的事迹在过去的6个月中已被以色列的相关部门列入考虑名单,并正搜集接受过他协助者的证词,以便由一位以色列最高法院法官所主持的委员会来审核。柏迪耶说,何凤山的例子还待澄清的两点是他是否遵照当时中国政府指示而采取行动,以及他究竟营救了多少人。但无论如何他显然值得列入考虑名单。 向战时的犹太人发放中国签证 1938年3月,希特勒的军队吞并了奥地利,这让居住在奥地利的犹太人异常恐慌。当时,奥地利的犹太人口在欧洲居第三位,而且90%居住在首都维也纳。鉴于当时的形势,中国大使馆只好于1938年5月把驻奥地利大使馆降格为领事馆。何凤山被任命为总领事,身边有一名助手。当时何凤山只有37岁。 当时,奥地利犹太人陷入独立无援的困难境地,纳粹大屠杀已经开始,除非他们得到一个逃往欧洲以外的国家的签证,否则难保不落入纳粹的魔掌。就在这个时候,何凤山向犹太人伸出了无私的双手,他冒着国民党的禁令,勇敢地向犹太人发放前往中国的签证,拿到签证的犹太人兴奋地把签证称为“通向自由的车票”。当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最后并没有来到中国,而是去了古巴、菲律宾、澳大利亚、南美和北美等国。 希特勒向驻奥地利的各国外交官发出了邀请,何凤山因此首次亲眼见到了恶魔希特勒。这位新领事在回忆中如此描述希特勒:“他个子很矮,留着滑稽的小胡子,但看上去特别严肃。” 回忆录无意中透露真相 何凤山的女儿何曼丽目前仍居住在美国洛杉矶,她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这些事情都极具传奇色彩,但何凤山很少说起这段在奥地利任领事时的经历。时光进入80年代后,何凤山已经80多岁了,他决定写一本书。1990年,这本书正式出版,书名叫《我的四十年外交生涯》,全书长达290页,但只有10页简单地记录了战时那段难忘的岁月。 关于这段历史,何凤山在回忆录中写道:“自从奥地利被德国兼并后,恶魔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便变本加厉,奥地利犹太人的命运非常悲惨,迫害的事每天都在发生。当时美国一些宗教和慈善组织开始紧急救助犹太人,我一直与这些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我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全力帮助犹太人,大量犹太人因此得以活了下来。” 有不少犹太人在奥地利社会有很高的地位,但他们也逃脱不了被迫害的命运。由于何凤山是外交官,所以他与这些犹太人中的一些人保持着很好的私人关系。看到他们等待死亡的无奈神情,何凤山终于下定决心,只要是犹太人提出申请,他就向他们发放前往中国的签证。难民们进入上海虽不需签证,但离开奥地利,却需有前往目的地的签证证明。这一消息迅速在犹太人中间传播开来,从早上到晚上,中国领事馆门前排起了申请签证的长龙。 ![]() 国民党曾对何凤山进行调查 国民党政府派驻柏林的大使陈杰很快就知道了此事,他给何凤山打了一个电话,严肃地发出警告:为了保持德国和国民党政府之间的良好关系,必须立即停止向犹太人发放签证的行动! 在这种形势下,何凤山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但他没有听从陈杰大使的命令。陈杰心生疑惑,于是派了一名部下到维也纳调查,看看何凤山在发放签证方面如此固执是不是因为靠发放签证赚钱。然而,那名调查官员没有找到这方面的任何证据。 此后,犹太人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但他们遭受的苦难越深,何凤山救助的人也越多。他亲眼看到了第一手的纳粹德国和奥地利“碎玻璃之夜”计划。这个计划执行时间是从1938年11月9日到10日,约有200多座犹太人教堂被毁,7500个犹太人商店被抢,3万名犹太人被关进了集中营。 11月10日,何凤山来到一户已经领到他发放的签证的人家,去给他们送行,刚好在那里碰上了盖世太保。这户人家的男家长已经被抓走了,何凤山与盖世太保发生对抗,盖世太保掏出手枪,对准了何凤山。但当得知何凤山是一名外交官,他发放的是有效签证后,盖世太保只好准许这家人踏上了前往中国上海的行程。 1939年年初,纳粹没收了何凤山的领事馆,理由是这座领事馆原来是犹太人的房产。何凤山请求国民党政府拨款寻址重建领事馆,但他的要求被拒绝,国民党政府声称,中国正在与日本开战,挪不出建馆资金。何凤山寻求资金无望后,只好自己出钱租了一座很小的房子——领事馆重新开张。 到1940年5月何凤山离开维也纳时为止,他到底发放了多少个签证,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但现在掌握的证据显示,到1938年10月,何凤山来到维也纳仅仅5个月,他就已经发出了1900个签证。 中国领事馆送去了花圈 那么,何凤山亲手发放的签证到底有多少?他的女儿何曼丽表示:“我们不知道准确的数字,谁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研究犹太人历史的埃里克.索尔教授指出,由于何凤山是奥地利所有出逃签证的主要来源,因此,他向犹太人发放签证的比例应该很高。 令人遗憾的是,那些接受过帮助的犹太人自离开奥地利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何凤山。他女儿曼丽最近透露说,虽然何凤山为国民党政府服务多年,但由于他无法清楚地解释大使馆200美元的开支情况,而被国民党剥夺了领取养老金的资格。何曼丽认为,何凤山之所以受到诽谤,不是因为他在维也纳违抗命令,而是因为他冒犯了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何凤山去世后,台湾当局并没有派代表参加他的葬礼,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旧金山领事馆给他送去一个制作精美的花圈,让何曼丽极为感动。 因为何凤山很少提及他在维也纳的义举,所以公众对此几乎一无所知。何凤山死后,何曼丽在报纸上登了一则讣告,其中一句话提到他父亲在维也纳的工作,这才引起了索尔教授的注意。索尔教授一直在进行一项辛苦的工作--从何凤山那里接受签证的人以及他们的后代那里寻找相关的证据,他想查证,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何凤山采取这种冒险的义举。 何曼丽说:“我父亲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非常慷慨、大度,他认为帮助他人是很自然的事,即使从人道主义的观点出发,做这种事也是应该的。” ![]() “中国辛德勒"被平反贪污罪名 台湾领导人马英九10日为二战期间救了上千犹太人的“中国辛德勒”何凤山颁发褒扬令,由何的女儿何曼礼接受。其间马英九两度脱稿向家属致歉,称“中华民国应该是最早颁发相关奖状给何大使的国家,结果却是最晚颁发”,而且是在何去世后才发,令人感到遗憾。何曼礼表示,马英九的表态是还她父亲公道的一大步。 台湾“中央社”介绍称,何凤山是湖南益阳人,1901年出生,1997年逝世,曾任“中华民国”驻埃及“公使”及驻墨西哥、玻利维亚和哥伦比亚等国“特命全权大使”。在任驻维也纳“总领事”期间,他基于人道主义立场不畏艰难,给犹太难民核发至少2000份赴上海的生命签证,协助他们逃离纳粹迫害。2001年,何凤山获以色列政府追颁的“国际义人”奖章。 不过,何凤山出任台驻哥伦比亚“大使”时,被检举到任宴会侵占300美元,自用车检查费8美元由公费报销等,遭“监察院”弹劾,何凤山在美国终其余生。其子、“中研院院士”何曼德多次找“外交部”要求平反,但后者只愿意举行表扬大会,何曼德希望表扬令加上“终其一生,无可指责”等字被拒绝,何凤山的家人因此不接受表扬。 前“监察院长”王建煊曾打抱不平说,何凤山发给犹太人的签证,卖多少钱都不难办到,他对大钱不要,却贪8美元,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联合晚报》10日评论称,马英九当面向何凤山的女儿两度致歉,算是还了何凤山一个公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