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驾驶员刹车失灵 为避奔驰宁可强行变道撞教练车

 武仁 2014-10-23
 刹车失灵之下,福州一货车驾驶员王先生躲开了前面的奔驰车,强行变道撞向了一旁的教练车,好在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奔驰车太贵撞不起,所以我干脆撞教练车。“两害相权取其轻”,当然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之一。可是,当事司机只考虑了车的价值,却忽略了人的生命—教练车上也坐着人呢,万一真出了人员伤亡,你又良心何安?!

当事司机“宁撞教练车不撞奔驰”,不仅是出于“赔不起”的担忧,更是因为“惹不起”考虑。开奔驰车的非富即贵,很多都是大人物,能不惹就不惹;教练车上的或许只是普通人而已,好对付。宁撞普通人、不惹“富贵人”,这就是某些人潜意识里的可怕逻辑。

假如司机遇到了无可退避的紧急关头,眼前一个城里人、一个(甚至几个)农村人,他会选择撞谁?按照“宁撞教练车不撞奔驰”的可怕逻辑,他肯定会毫不迟疑地猛打方向盘,无情地向农村人身上撞去。要知道,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因为户籍差别导致的“同命不同价”问题在某些地方依然存在。这是中国现实阶级决定,比如中国高铁事故赔偿也是因为成为国际新闻,被世界关注,政府为了平息影响才破天荒57万人民币高价赔偿,而最初只有17.2万人民币。因为中国百姓开始懂的争取和保护自己权益,事情越闹越大,不得已才提价。而对比发达国家日本,一起普通铁路每个伤者赔偿金折合约2000多万-4000多万人民币,而死亡者家属每人则赔偿约8500万-1亿多人民币,两者对比,中国人的命可谓实在是便宜。同样在中国交通事故,与中国在国外交通赔偿也有巨大区别,发达国家的人在发展中国家赔偿价格更高。

在利害的考量之下,奔驰车和教练车立时被分出了轻重,人的生命也成了可以随意取舍的东西。这样的一种评判标准,怎不令人脊背上冒出丝丝凉意!但问题的可怕之处并不止此,更值得深思的是:是什么造就了“宁撞教练车不撞奔驰”的可怕逻辑?中国社会有钱就是亲人,没钱就没有尊严。这一切的背后都中国人道德与诚信严重缺失,社会笑贫不笑娼,一切金钱利益至上。为了钱,中国人可以出卖一切,为了钱什么人都害,什么事都敢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