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要心理治疗理论简介

 灵藏阁 2014-10-24
一、精神分析治疗法 

创始人物,Sigmind Freud(1856-1939),对於心理学的影响非常深远,几乎所有的咨询与心理治疗理论都与精神分析治疗法有关。其主要的观点是人的行为受制於心理能量与幼年时性心理事件的影响。潜意识是行为产生的驱力,会受到性冲动(生之本能)与攻击冲动(死之本能)的驱使。Freud提出了性心理发展阶段,包含口欲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2岁)、性征期(12-18岁),而其中幼年时(六岁之前)的心理冲突会影响人格发展的健全。

继Freud之后,Erikson提出心理社会化发展阶段论, Jung的集体潜意识理论;Klein, Wincott, Fairbairn, Guntrip, Balint, Mahler等人提出客体关系理论(object rel-ations theory);其中Mahler所提出的理论是客体关系理论中,很重要的理论之一,Mahler, Pine & Bergman(1975) 有系统地提出分离─个体(separation-individuation)过程的理论,这个过程包含了分离与个体过程,为探讨幼年三岁前与母亲的互动关系。「分离」是指个体一开始与母亲共生关系,之后就开始了分离的过程;而「个体」是个体在经历「分离─独立」过程,对自己特质假设的过程。个体必须经过这些历程,个体才算是「心理上的诞生」(psychological birth),并成一个真正的人,建立自己与他人的稳固关系。而边缘性人格异常(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就是发生在分离─个体历程中的不顺利,母亲无法适应与忍受幼儿进行个体化的历程,因而造成个体情绪不稳定、易怒、自我破坏行为及无法忍受焦虑等。

  二、阿德勒学派治疗法

    创始人物Alfred Adler(1856- 1939),又称个体心理学,为抛弃Freud的基本理论,强调人性的正面观点,认为行为受到社会兴趣、追求意义与目标的影响,探讨个人的成长模式,强调负起责任,创造出自己的命运。 

三、存在主义治疗法

    代表人物有Viktor Frankl(1905-1997); Rollo May(1909-);Irvin Yalom等,治疗假设为:人是自由的,并要为自己的选择及行动负责。存在主义是一个极具哲学性思考的学派,在治疗过程中与当事人探索的主题有自我觉察的能力、自由与责任、追求自我认同与人际关系、追寻意义、焦虑是生存的一种状态及觉察死亡与不存在。 

四、个人中心治疗法 

    创始人物 Carl Rogers(1902-1987),是人本主义最具代表人物,坚信人是自由的、有能力来自我引导。只要提供一个尊重与信任的环境,当事人可以发挥潜能,往积极与建设性的方向发展。Rogers主张治疗者应具备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怀、同理心等特质以促进个案的成长。 

五、完形治疗法 

    创始人物Fritz Perls (1893-1970),以存在与现象学为基础,治疗的目的并不在分析,而是在整合当事人目前存在的内在冲突,有能力去了解与解决早年所受的困扰,进而追求思想、感觉及行为的完整与统一。 

六、现实治疗法 

    创始人物William Glasser(1925- ),人有自由作自己的选择,重点放在当事人要弄清自己在做什么,并以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来解释人的总行为。总和行为由四个要素来决定:行动(doing);思考(thinking);感觉(feeling);生理反应(physiology)。Glasser将此四个要素比喻为车子的四个轮子,前轮(行动与思考)是特别重要来引导方向的,人有足够的能力来决定要走的方向与目标。 

七、行为治疗法 

    代表人物Arnold Lazarus(1932- );Albert Bandura,行为治疗法是根据实验心理学发展而来的,其特征为运用科学的原理与步骤,使用客观的评量,治疗方法有一定的原理与步骤,因此,本派在治疗过程中有极强烈的教导,主要的方法有松弛训练、系统减敏感法、暴露疗法、自我管理方案等。 

八、认知行为治疗法 

    代表人物Albert Ellis(1913-),认为人们同时具有理性的思考及非理性的思考,认知历程会影响个体行为与情绪,可以经由改变认知历程来改变行为与情绪,具高度的教育与指导性。 

九、沟通分析治疗法 

    创始人物Eric Berne(1910-1970),属于一个认知风格很重的学派,强调早期决定所造成的影响,认为个案有能力作新的决定的能力。藉由分析当事人与他人及自己的沟通型态,即父母、成人及小孩自我状态(ego state)来引导当事人发现问题所在,并做改变。 

十、人际关系治疗(IPT) 

    在1970年代由 Klerman, Weissman, 及同僚共同发展出来的治疗法 重点在改善症状和人际关系的功能,该疗法假设忧郁症是由人际困扰所造成的。 人际困扰归因于下列一项或多项问题: 

-悲伤(对病人有重大意义的亲友亡故)

-人际间的争执 (意见不合)

-角色的转换(生活形态改变-负面的或正面的)

-人际关系的缺陷(孤独感, 孤立)

透过了解人际事件与个人情绪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帮助病人重建心理健康。 人际疗法着重在忧郁症和人际功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