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像师是如何炼成的?

  2014-10-24
可以说这个炼字用的很到位。
摄像师确实是“炼”出来的,但要注意是“炼”而不是“练”。
关于摄像,经常有一个说法就是“练”。
更确切的说法是“到现场练”。
如果这种说法有效,学摄像就非常简单了。
买台摄像机“天天练”,
或者说“到现场练”。
这样倒也不是不行,
但我估计等你练成了,猴年马月了。
真成了“阿香婆的牛肉酱”,头发都熬白了。

那么摄像师如何才能“炼”成呢?
首先确定一件事儿。
那就是“摄像”是个专业,而“摄像师”是个岗位。
拍节目不是拿起台摄像机按“录制”就可以。
是需要专业知识地。。。。。

那么这个专业知识包括哪些内容呢?
从基础知识讲主要包括“摄像机操作”、“电视摄像镜头语言”、“境界”三个部分的内容。
一、摄像机操作
谈到摄像机操作,有的朋友说了,
现在摄像机先进了,都有“全自动”了。
还用费劲吗?
关于这个问题,用过“全自动”的朋友都有体会。
画面还原度一个字,惨!
所以摄像机操作,还是手动为主。
手动操作摄像机,首先要掌握摄像机上“每个按钮”的使用。
但即使做到了这一点,你已经掌握了摄像机上每个按钮。
并不是说已经掌握了“摄像机操作”。
要想正常操作摄像机,你还得掌握“将参数控制到什么程度”。
有的朋友说了,看液晶屏来判断不行吗?
如果你用高清格式拍摄,画面尺寸是1920*1080。
现在压缩到一个小液晶屏,像素点都压缩了。
无论是“聚焦”、“曝光”、“对比度”。。。。。
根本不可能看的出来。
所以液晶屏根本不能做为“画质参考”,只能靠“参数控制”来完成。
另外在拍摄现场,也没有时间给你看着液晶屏来回试参数。
只有掌握了“参数控制”才能顺利进行拍摄。

二、镜头语言
镜头语言就是说如何用镜头来叙事。
很多朋友认为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拍摄出来的画面就是什么样。
但这个看法是错误。
要知道摄像机拍摄并不是“所见即所得”。
所以拍摄必须遵守一些规则,拍摄的画面才能正确表达。
这个规则就是“镜头语言”。
换句话说,如果不能正确使用“镜头语言”,
你拍的画面人家根本就看不明白。

三、境界
可能这个提法比较怪异。
前两天学员问了一个问题,“摄像师的水平区别在哪儿?”
我告诉他“技术”。
他接着又问了,
“如果技术一样了,该如何区分?”
。。。。。。

确切的说,电视摄像是一个技术活儿。
常说一句话就是“手底下见功夫”。
摄像师的水平高低就要看技术了。
但这里确实有一个问题,技术是一个定量。
只要是不断的努力,就能够达到。
当大家的技术都到了最高水平后,
如何比较水平呢?
这个问题狗血一点,但问的还是很到位。
除了技术,摄像师的境界也很重要。
如果技术一样,那就要比境界了。
那什么是境界呢?
境界就是对生活的理解认识。
对摄像师来说就是画面的“捕捉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碰到这样的问题。
同样一个画面,不同的人拍结果就不一样。
有人拍的张力十足,有人拍的就很平。
这就是境界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