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车联网将挑战车险生态圈 大数据决定成败

 高山仙人掌 2014-10-24

车联网正在改变车险产品体系

  如今,车联网正在迅速改变车险产品的定价体系。以往,车险定价主要由精算咨询公司协助保险公司依据保额、车型进行估算;但在车联网时代,车险定价将实现“以人为本”,即车主的驾驶习惯与行驶里程等才是车险定价的基准。经小编多方了解到,人保财险、国寿财险、平安财险和太平洋财险等多家公司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涉足研发基于车联网的车险产品。

借助车联网进行车险产品创新

  一家财险公司高管指出,随着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明确,车险公司要在降低费率同时扩大理赔责任,借助车联网进行的车险产品创新,无疑是保险公司寻求差异化竞争的新手段之一。

  以人保财险为例,其已完成车联网相关保险的全面解决方案,包括技术选型、分析建模、业务模式和运营架构,并形成营业用车和家庭自用车两个子模块。未来,人保财险还计划在全国选取5个城市,面向客户进行测试,全面观察、评估和验证车联网保险在技术、商业方案的可操作性,尤其是车主的接受度。与此同时,包括腾讯在内的多家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为保险公司提供用于评估车主驾驶风格的数据,供与之合作的保险公司进行差异化的车险定价。

  大数据决定成败

目前,车联网保险的主要定价依据来自UBIOBD

  所谓UBIUsageBasedIn-surance),即保费定价主要取决于车主的实际驾驶时间、里程数、地点与具体驾驶方式,被称为“开车时才付保费”。

OBDOn-BoardDiagnos-tic)则是一种车载诊断系统,通过传送汽车各类行驶数据,供保险公司评估车主驾驶风格。通常驾驶风格良好的车主能得到更低的车险费率。欧美车联网保险市场,美国前进保险公司ProgressiveIn-surance)已经成为一个标杆。这家保险公司通过车联网OBD技术收集大量车主驾驶数据,对车主各自驾驶行为进行模型验证,对驾驶习惯优良的车主给予更多保费折扣。

  数据是否有效成为车联网成败关键

  由于车险网技术应用时间并不长,真正加装UBIOBD设备的车主数量还不够大,可能导致相应的车主驾驶数据在采集分析过程出现偏差,进而影响车险公司对车联网保险的定价精准度,最终保险公司自身不得不为“低保费、高理赔”买单。

  在业内人士赵强看来,车联网保险兴起的前提条件,应该是汽车厂家在汽车出厂时就安装车联网UBIOBD设备,帮助保险公司最大限度搜集到所有车主的驾驶记录数据,建立更全面精准的车主驾驶风格评估模型,使保险产品定价更趋于精确合理。“但在车联网时代,等待时机就意味着丧失机会。”赵强直言,他正在尝试用一种全新的车联网经营模式,在颠覆原有车险定价体系同时,进一步解构车险公司现有业务架构,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车险业务架构“被解构”?

  赵强正在尝试的,与现有的车联网保险研发定价模式恰恰相反。“多数车联网保险研发模式是先采集数据再制定产品条款与差异化定价,但我想做的,是通过精算模型敲定保险公司经营车联网保险的利润率,再结合车主驾驶风格评估数据与产品服务需求,设计个性化的车联网保险产品在线销售。”他说。

  落实到具体的产品模式,即每个车主会加装一个类似出租车计价器的车联网设备,这个计价器显示的金额,就是车主所需缴纳的车险保费,而保费的计算方式,则是结合车主的驾驶里程、驾驶风格、驾驶过程的各种举动等因素,通过大数据分析模型测算而来。

  他以商业机密为由,没有透露这个大数据分析模型会跟踪车主哪些驾驶行为,但他直言,这种经营模式的好处,是确保保险公司在车联网保险的收益率,避免因数据采集分析偏差而设定错误的产品定价,导致经营亏损。

  这也意味着,保险公司的产品定价与核保工作,都已经通过“计价器”自主完成,未来车险的业务架构可以更加简化,甚至剥离有关车险的定价精算与核保,只需保留理赔、客服、产品条款设计等相关部门。但这或许在公司现有框架下遇到阻力。

  车联网保险经营模式的艰难抉择

  “一些欧美保险公司曾考虑过类似的车险网保险经营模式,但当地法律不允许他们这么做。”赵强举例说。比如保险公司可以通过OBD设备采集各个车主驾驶过程拨打电话的时间长度与频率,作为车联网保险通过某些数据模型自主定价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但这种做法已经违反一些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法律。虽然我国对这类信息的采集尚未出台严格限制措施,但车联网获取大数据的某些方式,也必须面对部分消费者对此可能产生的抵制情绪。

  而对保险公司而言,他们则面临车联网保险经营模式的艰难抉择,是与外部机构合作共建车联网运营平台,还是将这个平台托管给外部机构运营,或者干脆自建平台。

  一位财险公司的车险主管坦言,无论采取哪种模式,保险公司首先要厘清的,是车险公司即将面临的一项经营悖论,即销售部门渴望车联网保险能进一步拉低保单定价,为他们争取更大市场份额与业务收入,而风控理赔部门则认为车联网保险定价不宜过低,至少需要覆盖因骗保等道德风险所产生的额外理赔成本。“其实,这与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所面临的经营难题很相似,一方面是车险费率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保险公司需扩大理赔责任,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会更加明显。”他说。

  车联网经营模式预测

  赵强对车联网保险经营模式的盈利预测:在车联网保险取得一定销售规模的前提下,保险公司通过简化或剥离定价、核保等业务流程,可提高约15%的承保利润率。

  目前,他表示正与一家大型保险公司合作研发这套车联网保险经营模式。但这套经营模式能否实施,仍须获得监管许可。尤其当车联网正将标准化的车险产品转变为个性化产品时,这些产品能否通过备案审核,往往取决于监管部门的意见。

  毕竟,车联网保险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技术应用,而是商业模式的变革,可能需要监管部门先做好“顶层设计”,在经营模式确定、技术选择和标准制定等方面建立新的监管准则,促进车联网保险与保险公司业务创新形成良性互动,推动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其实,保监会对基于互联网的保险产品创新,持鼓励态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