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安,中国最完美的书法家

 醉吟墨斋 2014-10-24





名士桓彝见到4岁的谢安,说:“这孩子风采神态清秀明达,将来不会比东晋名士王承差。”


图/谢安·六月帖


不管谢安是谁,对于我们而言,他首先是个书法家。


谢安曾从王羲之学行书,书法非常出色,尤以行书为妙品。后世米芾曾称赞他的书法“山林妙寄,岩廊英举,不繇不羲,自发淡古。”《宣和书谱》称其“初慕羲之作草正字,而羲之有解书者。后之评其字者,亦谓纵任自在,若螭盘虎踞之势,要当人能品也。然其妙处,独隶与行草耳。此所有惟行书为多。”收录有其行书《近问帖》《善护帖》《中郎帖》。《淳化阁帖》有《凄闷帖》《六月帖》。《宝晋斋法帖》等丛帖中存其遗迹。谢安在童年时,便神态沉着,思维敏捷,风度条畅,工于行书。


当然,谢安的志向与功名,不是书法。

谢安(320-385),东晋著名政治家、宰相、书法家。


谢安的职位是宰相,一个文武双全,也是一位因功高盖主埋下隐患的伟大的政治家,生320年,逝于385年,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著名政治家、宰相、书法家,名士谢尚的从弟。谢安年轻时,以清谈知名,最初被司徒征辟,除任佐著作郎,都以病辞去,隐居于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孙绰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此后多次拒绝朝廷辟命。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才东山再起,任桓温征西司马,简文帝崩后,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


图/383年,淝水之战成为中国史上著名以少胜多战例


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往广陵避祸。太元十年(385年),因病重返回建康。同年八月二十二日,谢安逝世,享年六十六岁,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


我们看谢安的履历,不得不为这位名士致敬,从清淡知名,到精忠报国,胜淝水之战,到忠诚辅政,坚贞不渝。生性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以儒治国、以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多名极致的性情。谢安最雅韵,当然是他的才情了。这才是文艺才子的极致。

谢安逝世之后,民间尊奉为神祇,称为“谢千岁”、“谢圣王”、“谢王公”、“谢老元帅”、“广惠圣王”、“广惠尊王”、“广应圣王”、“广应尊王”、“显济灵王”、“护国尊王”等。唐代陈元光将军率领部队官兵入漳州时,携带谢安之香火,并尊奉谢安为“广惠王” 。而广惠王的信仰,也随着漳州人来到南洋、台湾等地。


图/谢安·妻闷帖

图/后人临谢安《中郎帖》


太傅臣安功勋既融,投韍高让。且服事先帝,眷隆布衣。陛下践阼,阳秋尚富,尽心竭智以辅圣明。

—王献之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李白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苏轼


谢安文韬武略,又机智又沉着,淝水之战立了大功,拖住桓温也立了大功,两次大功是对维护统一的贡献。
—毛泽东


下面,我们再说说谢安与王羲之的关系。
首先,应该说谢安是王羲之的学生,他曾从王羲之学行书,进步很快。并且与王羲之建立了非常好的师生友谊。
第二,东晋时女诗人谢道韫,作为谢安的侄女,嫁给了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有意思吧。


很多人,甚至史学家都认为,中国历史,晋代最美。那个时候,名士辈出,风华绝代,晋人潇洒,不滞于物。他们以虚灵的胸襟、玄学的意味体会自然,乃表里澄澈、一片空明,建立了最高的晶莹的美的意境。


而,谢安,就是那样的人。



晒作、交流、点评,尽在至善书法论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