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是宰相,一个是大书法家,很少有人知道他们还是忘年交

 翠谷叠泉 2019-12-10

尽人皆知,谢安是东晋调和鼎鼐的宰相,王羲之是享誉古今的大书法家,却很少有人知道,两人还是推心置腹的莫逆之交。两人的交往,也给历史平添了一段佳话。

据史料记载,谢安与王羲之二人为志趣相投的莫逆之交。

一个是宰相,一个是大书法家,很少有人知道他们还是忘年交

谢安

谢安跟王羲之学过书法,两家又曾结为秦晋之好,两人我力同心,辅佐朝政,使晋祚延续了几十年。即使在退隐之后,仍然是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关心国家大事。公务之暇,两人或探曲寻胜,徜徉山水;或与文士名人吟咏诗赋,互相酬和,王羲之为此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在中国文学史上平添了一段佳话。

谢安,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西晋灭亡后,中原板荡,干戈不息,世家大族与流离失所的百姓被迫播迁,寻找安身立命之地,大部分人去了江南。

《晋书·王导传》:“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难江左者十六七。”

当时谢安尚未出生,祖父谢衡带着儿子谢鲲、谢哀逃难,先是到了安徽,再到江西,然后沿着鄱阳湖、贛江一路南下,最后来到了会稽郡的始宁(今浙江上虞),离会稽郡的郡治绍兴仅有咫尺之遥,是“寻得桃源好避秦”的理想之地,于是便卜居于此,不再迁徙,会稽郡成了谢姓的又一个郡望。

一个是宰相,一个是大书法家,很少有人知道他们还是忘年交

谢安

河南省太康县老家镇谢家堂村皮藏的《谢氏族谱》载有一篇唐代谢氏后裔谢肇写的《谢氏宗支避地会稽序》,其中说:

西晋祭酒公(谢)衡,又本于阳夏(今河南太康)永嘉不靖,来寓于始宁。至太傅安石、大元帅万(谢安弟),诚为江左望族。

谢安出生于东晋建立之后,出仕前多居住在会稽郡剡溪流域,没有经历过祖父那种刻骨铭心、颠沛流离的生活,自然体会不出当年祖父的心情。他生活在相对安宁的环境中,那里几乎是全国山水最美的地方,因此他没有那种栖栖惶惶的心态,也不会有谢鲲、谢裒等父辈那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谢安青年时期正是东晋王朝多事之秋,本应积极出仕,为国效力,但他却淡泊功名,无意仕进,愿与烟波钓徒为伍。

《晋书·谢安传》载:“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并以疾辞。”他之所以不肯出仕,一来是受了魏晋以来清谈与玄学思潮的影响,想从玄学中寻求慰藉,用空谈来消磨岁月;二来是他的兄弟辈谢尚、谢万、谢奕已先后出仕,且与权臣桓温关系不薄,谢氏家族的利益可以确保,自己大可不必匆忙出仕。于是他陶醉于会稽的好山好水,流连忘返。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之。王羲之也是其中的一位。

一个是宰相,一个是大书法家,很少有人知道他们还是忘年交

王羲之

王羲之,出生于西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琅琊临沂(今山东东费县)人,东晋大司徒王导之侄。

王氏家族是东晋初年权势最为显赫的家族,百姓中有“王与马,共天下”的民谚。

王羲之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如果愿意出仕,可谓取功名富贵如拾草芥,但他淡泊名利,不愿仕进,“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当殷浩劝他出仕时,他说“吾素自无廊庙志”,即不愿居官,又说:“自儿娶女嫁,便怀尚子平之志,数与亲知言之,非一日也。”

尚子平是东汉初年朝歌(今河南淇县)人,子女婚嫁已毕,即不问家事,遨游名山大川,不知所终。

王羲之要效法尚子平,自然不乐于仕进了。不过朝廷还是给了他一个护国将军的职位。但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要求去宣城郡(今属安徽省),未获批准,改授他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是大臣郗鉴的乘龙佳婿,因此又有了“东床坦腹王右军”的佳话。其实,右军将军并无实权,只是作为表示勋宠的加官而已。

魏晋南北朝时武官制度混乱,封将军者甚多,王羲之是右军将军,相对应的还有左军将军、前军将军、后军将军。

这些将军并不领兵,如王羲之既不懂军事,也从未领过兵。不过会稽内史倒是实职,内史就是太守。

《晋书·职官志》说:“郡皆置太守,河南郡京师所在,则曰尹。诸王国以内史掌太守之任。”这就是说,除了京师洛阳郡的地方长官称尹外,其余各郡的长官都叫内史,会稽内史就是会稽郡的太守。

一个是宰相,一个是大书法家,很少有人知道他们还是忘年交

王羲之书法作品

王羲之是江北人,早就想领略江南特別是会稽的旖旎凩光,如今天赐其便,夙愿得酬,大有“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感慨!

大约是永和六年(350年),王羲之来到了会稽。”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这年他四十七八岁。到会稽不久,便与隐居于此,刚过而立之年的谢安相识相知,志趣相投,成了好友,尽管王羲之比谢安大了十七岁。


谢安之所以与王羲之投縁缘,还因为他曾和王羲之练过书法。《晋书·谢安传》说他:“及总角,神识沉敏,风宇条畅,擅行书。”

所謂总角者,孩提之年也。

男女在未成年时,鬢角两边束发如結结,其形状如角,故称总角,也就是十一二岁。

神识沉敏,风宇条物,是说謝安机灵聪慧,出手不凡,进步很快。

谢安是受了王羲之的影响オ开始学习书法的。王羲之自小跟卫夫人学书法,得见诸名家书法,练习之后,无企是草、隶、正、行诸体,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自成一家。尤其是行书,カ古今之冠,时人评价他的字“飘若浮云,娇若惊龙”,这并非溢美之词。

《太平广记》卷二〇七《书二·谢安条》称:“謝安字安石,学正于右罕。右罕云:‘卿是解予者,然知解书,为难。安石善行书,亦犹卫洗马,风流名士,海内所瞻’……王僧虔云:‘谢安人《能书品录》也。安石隶、行、草并入妙。’”这里的正指正书,也就是楷书。

一个是宰相,一个是大书法家,很少有人知道他们还是忘年交

谢安

谢安先跟王羲之学楷书,羲之夸奖他懂得书法的奥妙,说其不但善楷书,还写得一手潇洒的行书,其行书犹如卫玠的风流为世人瞩目,这是很难得的。

王僧虔是王导的五世孙,历仕南朝的宋、齐两朝,也是名重一时的书法家。

谢安不仅擅长楷书、行书,也擅长隶书,有遗墨传世。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霞舒云卷,确实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可惜他一生以安邦定国的政治家著称于世,书法反而湮没不彰了。

一个是宰相,一个是大书法家,很少有人知道他们还是忘年交

王羲之书法作品

谢安与王羲之成为莫逆之交,还有一个原因是,因志趣相投而结为秦晋之好。

谢安长兄谢奕之女谢道韫是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嫁给了王羲之次子凝之。凝之得其父真传,在书法上也颇有成就,工草书、隶书,仕至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王导之孙王珂娶谢安侄女为妻,王珣之弟王珉娶谢安之女为妻,王谢两家可谓奕世朱陈。

有了以上两个因素,王谢两家的关系自不同寻常。

《世说新语·贤媛》云:“王右军郗夫人谓二弟司空、中郎曰:‘王家见二谢,倒筐倾庋;见汝辈来,平平尔。汝可无烦复往。’”

王羲之妻子郗夫人对两个弟弟郗愔、郗昙说,你姐夫见到谢安,谢万兄弟来访,恨不得倾其所有款待人家,看到你们来,与平时毫无区别,以后不要再来了。郗氏兄弟与谢氏兄弟都是姻亲,而王羲之却厚彼薄此,无怪乎郗氏夫人忿忿不平。但由此可以看出,王羲之与谢安的关系的确与众不同。

一个是宰相,一个是大书法家,很少有人知道他们还是忘年交

王羲之

谢安与王羲之一样,虽悠游山水,也不忘朝廷大事,这一点被当时任丞相的司马昱(后为晋简文帝)看得清清楚楚。司马昱分析谢安既能与人同乐,必能与人同忧,朝廷若有事相召,他必慷慨应召。事实证明了他的预见。一个忧国忧民的人是不会置民疾于不顾而隐居终生的。谢安之妻刘氏对谢安隐居不仕也已习以为常。

从《晋书》中可以看出刘氏要求丈夫乘时而动,博取功名富贵,而《世说新语》所说则有调侃之意,一个“戏”字道出了刘氏淡于功名富贵,形容谢安的“捉鼻”二字,也是说谢安并未把功名富贵放在心上。但是两条记载都有谢安所说:“恐不免耳”四字,说明谢安已经预料到,日后必然出山了。

他弟弟谢万任豫州刺史时,恃才傲物,不知抚恤部下,他一直跟在弟弟身边,时常劝诫谢万:“汝为元帅。诸将宜数接对,以悦其心,岂有傲诞若斯而能济事也!”如此耳提面命,说明谢安身在江湖,仍未忘记朝廷。

迨至谢万被废为庶人,谢氏家族在东晋的发展遇到了严重挫折,从兄谢尚、胞兄谢奕先后凋零,胞弟谢万又是如此结局,已进入不惑之年的谢安,为了家族利益,同时也为了国家利益,不能不改弦更张,改变初衷,谋求出仕了。

升平四年(360年),谢安四十一岁时出任司马。次年王羲之即撒手尘寰,年五十九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