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代龙泉特点

 傅氏藏书 2014-10-24

元代龙泉窑仍处于兴盛时期。现已发现的元代龙泉窑址已达200处以上,如此广大的规模,为前所未有。元代的对外贸易较宋代更为发展,规模也有所扩大,瓷器的出口量也随之激增。其中龙泉窑产品占了很大的比重。元人汪大渊K《岛夷记略》中多次担到,对外国销售的瓷器用“处州瓷”,或称“处瓷”和“青处器”,指的就是龙泉瓷。

元代龙泉窑的胎质细腻坚硬,胎色大多白中泛青,部分呈深灰色。釉色大多清澈透明,玻璃质咸较强,与南宋龙泉粉青、梅子青那种呈失透状的釉色有所不同,虽然少了几分含蓄湿润的玉质感却给人以秋水澄鲜似的爽朗感受,创造了一种新的审美境界。元代龙泉瓷的精品,也足可与南宋龙泉青瓷分庭抗礼,而略无逊色。

元代龙泉窑除部分产品继承宋代的传统 外,在器形和装饰上都有新的创造性。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器型高大通顺体厚重的大件器明显增多,这是元代瓷器造型的共性,龙泉瓷表现得较为突出,显示了鲜明的时代风格。在龙泉大窑和竹口等地窑址发现大量大型瓷器,有高达1米左右的花瓶和口径60厘米的瓷盘,安仁的岭脚窑址发现有的大碗口径竟达42厘米。大件器物的成批烧成,标志着制瓷技术的提高,也显示了元瓷所特有的一种雄豪阔大的气派。元代龙泉窑新创的器形有高足杯、菱口盘、板沿盘、鸡心碗、墩式碗、束颈碗、环耳瓶、凤尾尊、段洗、荷叶盖罐、动物形砚滴、双系小口罐等,加底座的器型也较多见。

元代龙泉窑在装饰上可谓集历代青瓷装饰之大成,并在此基础上开创了许多新的技法。除剔、刻、划、堆塑等技法外,还特别流行印花、贴花和褐色点彩工艺。印花有阳文和阴文两种,以阴文印花为多见。贴花也有满釉和露胎的区别,露胎贴花为元代龙泉窑所独创,贴花部分因未罩釉呈红褐色泽,在青釉的映衬下显得极度为鲜艳。

元代龙泉瓷的装饰纹样丰富多彩,流行的题材有八仙、神仙、八卦、八吉祥、四如意、云龙、云鹤、飞凤、麒麟、昆虫、水禽、鼓钉、钱纹、银锭、杂宝、马上封侯、百花朝王、童子戏竹马等等。还出现了大量文字题款,如“长命富贵”、“福如东海”吉祥文字,以及“龙泉土宜”、“清河制造”等总。

总之,龙泉窑在元代继续发展,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元代唯一可与景德镇窑平分秋色的窑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