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健身娱乐噪音扰民问题的几点建议 【背景】近年来,我市群众健身娱乐活动遍布大街小巷,成为城市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健身娱乐噪声扰民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大批中老年朋友晨练从5点就开始了,广场舞使用大音响不在少数,“发烧友”经常到晚上9点多钟仍在敲锣打鼓唱歌,特别是夏秋季节尤为严重,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严重干扰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和休息,引起了市民极大不满。最近,这个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升级,群众锻炼与噪音扰民之间的矛盾越演越烈,一些人因不堪身边的噪音干扰,抗议活动从“地下”转入了公开,从口头上升到了行动——贴标语、泼大粪,甚至动了枪、放出了狗…… 【建议】社区健身娱乐为什么会扰民?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社区健身场地的不足;二是国民的公共意识有待提高;三是缺乏相关的政策规定。如何让娱乐者和周围居民达到“双赢”? 这是社会问题,也是民生问题,也考量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与能力。如果政府在这方面缺乏规划、缺少引导,缺少资源支持,各种矛盾滋生也就成了必然,影响了社会和谐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市政府尽快出台一个相关管理办法,落实管理部门,明确管理措施和责任;明确规定健身音箱的音量控制分贝,健身时间节点,健身地点,音响设备使用要求等,出台明确的处罚措施和标准;成立由公安、城管、环保、文化四个部门的执法小组共同来监管,执法小组要安排专人值班巡逻,对于违反限制,理当履行义务,严格执法。 2、把群众文化健身广场建设纳入新的城镇建设规划,作统一合理的安排,要考虑到楼盘开发过程中多建些城市公园和中小型文化体育广场,打造“十分钟活动圈”,任何小区居民只要十分钟内就可步行到达附近的公园或广场;在旧城改造中,要完善市政规划和公共设施建设,留出足够的公共活动功能区;增设小区居民室内活动房,让噪音消失在隔音玻璃中;在居民楼集中区域多建一些健身的体育设施及跑道、篮球场等,多层次丰富居民的健身方式。 3、文化部门要定期组织培训比赛,进行有效的引导管理,规范其行为;编排舞蹈样式和曲目相对要轻柔舒缓、积极向上,有益于身心健康;要为群众提供广泛的展示表演平台;要组织星级业余团队和优秀业余团队评比,并把不扰民作为前置条件。 4、民政部门要加强对注册业余文艺团队的管理,使各业余文艺团队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主体意识,努力实现业余文艺团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制约、自我创新、自我展现的自治模式。 5、社区要成立志愿者管理队伍,加强对零散娱乐活动的管理引导,定期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根据兴趣爱好,引导广大市民将活动场所转为室内,如踢毽子、打乒乓球、太极等。 6、加强宣传教育,在健身文化广场树立一些“减小噪音”、“运动健身时请不要影响他人休息”的温馨标语。教育引导广大市民增强公共和法律意识。 全民娱乐健身,强壮国民体质、丰富精神生活,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解决噪音扰民问题,只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才能营造群岛新区活力、和谐、文明的氛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