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释惠洪-海棠花之艳禅诗谈

 高山仙人掌 2014-10-25
  西府海棠,是蔷薇科、苹果属植物。也叫做海红、子母海棠、小果海棠等。除此它还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叫解语花。

    宋人释惠洪《冷斋夜话》载
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从此,海棠不仅成了大舞蹈家杨贵妃的代称,成了西安临潼杨贵妃沐浴处的名号,甚至引得历代文人墨客也把海棠和杨贵妃融为一炉了。

   1.释惠洪“浪子”和尚的由来
    惠洪的《上元宿百丈》诗

上元独宿寒岩寺,卧看篝灯映薄纱
夜久雪猿啼岳顶,梦回清月在梅花
十分春瘦缘何事,一掬乡心来到家
却忆步年行乐处软风香雾喷东华

    整首诗荡漾着世俗的艳丽风光,充满了对世俗绮丽生活的挂怀和留恋。据说,王安石的女儿非常好读诗词,也很懂诗词,当她读到此诗“十分春瘦缘何事,一掬乡心未到家”一句时,不觉失笑,称惠洪真是个“浪子和尚”。惠洪在当时也受到一些人的攻击,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六批评道:“忘情绝爱,此瞿昙氏之所训

   再如,惠洪曾写诗赠给一位女尼,有“未肯题红叶,终期老翠微。余今倦行役,投杖梦烟扉”

    之句。对此,方回的《瀛奎律髓》卷四十七批评说;“红叶句似侮之,末句有欲炙之色,女人出家何益哉!”他认为惠洪这首诗写得很轻佻,暗古色情意味。惠洪的另一首名作《秋千》写女子荡秋千的场景,传达出“佳人”雍容娴雅、宛若天仙的气质:“

          画架双裁翠络偏,佳人春戏小楼前。飘扬血色裙拖地.断送玉容人上天。
         花扳润沾红杏雨.彩绳斜挂绿橱烟。下来闲处从容立,疑是蟾宫谪降仙。”

    这种场景在宋词中常见,但在宋诗中却不多见。作为僧人.惠洪毫不避讳地写这种场景,也容易遭到非议。

2、禅诗中高雅的海棠

   苏轼的《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那就让我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物我合一的境界。
    
《春暮有感》-刘秉忠
    残花几树酒盈卮,但愿春归熟醉时.    插柳随风飘翡翠.海棠和雨滴胭脂.
    半生不定犹飞梗.诸事无能强赋诗.    昨日溪边闲倚仗,水明如镜鬓如丝。
   
  自然的空上升到人间的空。刘秉忠元曹洞宗禅师,忽必烈国师,主持北京大都规划设计。

  3。一休和尚《狂云集》中海棠诗

   释惠洪是一休和尚的临济宗前辈,估计读惠洪作品多,做了一堆咏海棠诗。做艳诗悟道,一直是临济禅(杨岐宗、黄龙宗)之传心的传统法宝。

   爱念盟
婆子侍慈明老师,婚姻脚下结红丝。骊山春色三生睡。千岁海棠花一枝。

【注】临济楚圆慈明(临济黄龙、杨岐宗祖师之师)曾娶妻,与唐明皇一样风流。人家照样悟道。超脱了一休的“入佛易,入魔难”之境界。

  偶作
慧命微微尘一丝,分明临济正传师,识情名利山林害,夜夜秋风枕上吹。

睡里海棠春梦秋,明皇李思独悠悠,三千宫女情难慰,更随马嵬泉下游

【注】这分明是写唐明皇风流,杨贵妃魂断马嵬坡。一休和尚欣赏唐明皇之风流。

  园悟大病
涅槃堂里绝言诠,棒喝机关法座禅,睡里花颜犹醉眼,春风断肠海棠前
巫山夜夜梦难惊,艳简题诗对铁擎,只为檀郎呼小玉,风流可爱美人情。


【注】赞园悟克勤艳诗悟道的故事。

    看森美人午睡.
一代风流之美人。艳歌清宴曲尤新,新吟肠断花颜丽,天宝海棠森树香


【注】一休晚年他遇到的这个盲女子森,其实只是一个的盲歌女,一个瞎子女艺人。森也不年轻了,据说当时已经四十来岁。但森一定是一个美人。连美人都瞎,一休自愧不如,只好自称瞎驴了。据说,他们两人再流浪的路途中,过着让人难以想象的特殊爱情生活,他们像一对流浪的世俗夫妻一样,互相照顾、恋爱、吟诗、化斋饭、赶路、同睡同起;他们一起穿越了荒野、森林、大海、坎坷的山路和贫苦的村落……
   
海棠
上苑花开一朵新。不知诗客几吟神,千秋未觉杨妃睡,天宝风流残梦春

【注】写唐明皇天宝风流。

  探春宴宽正辛己春多饿死
吟行处处是春香,清宴雅筵桃李场。游客不忧亡国苦。海棠花下笑明皇。


【注】反讽当时日本上层花天酒地,而当时民间由于春荒已经饿死多人了,而统治者不知民间疾苦。

4.佛教色空精神(《红楼梦》)

    “一树梨花压海棠”典自宋代苏东坡嘲笑好友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的调侃之作。据说张先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兴奋之余作诗一首: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苏东坡知道此事后就调侃道: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梨花指的是白发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红颜少妇,一个“压”道尽无数未说之语!有意思的是,张先活了八十八岁,娶了18岁的小妾之后仅仅只活了八年,但是让人惊讶的是,小妾八年为他生了两男两女。张先一生共有十子两女,年纪最大的大儿子和年纪最小的小女儿相差六十岁。张先死的时候,小妾哭的死去活来,几年之后也郁郁而终。

    清朝刘廷玑在《在园杂志》里写道,有年春天他到淮北巡视部属,“过宿迁民家”,见到“茅舍土阶,花木参差,径颇幽僻”,尤其发现“小园梨花最盛,纷纭如雪,其下海棠一株,红艳绝伦”,此情此景,令他“不禁为之失笑”地想起了一首关于老人纳妾的绝句:
“二八佳人七九郎,萧萧白发伴红妆。
扶鸠笑入鸳帏里,一树梨花压海棠。”

      
    这与苏轼意思相同。
释惠洪-海棠花之艳禅诗谈


  
  《红楼梦》中,进入秦可卿的卧室,第一眼就可以看见唐伯虎画的那幅《海棠春睡图》;苏东坡老先生喜欢开玩笑,在《海棠》诗中戏言道: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那位怡红公子贾宝玉就更富于联想,他在《海棠诗社》第一次笔会上“咏白海棠”时,竟把海棠想象成“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从海棠想到贵妃,从贵妃想到洗澡,实在令人叫绝。

   黛玉的那首海棠诗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红楼诗社众人看了黛玉的诗,“都道是这首为上”。风流别致,自是这首。

      贾宝玉是个“情痴”,其实《红楼梦》中多次暗示,情僧即贾宝玉,贾宝玉的精神磨难历程,亦是情僧求悟的历程,这在书中是有迹可寻的。 “情僧”指的是“情之真觉者,是对情的神识彻悟,葆有情的慧性灵根,达到情的般若境界,相通于冯梦龙所谓以情度世的多情欢喜如来’,迥异于那种带有狂禅色彩纵欲风流的‘摩登鸠摩罗什’。”宝玉数次对黛玉说: “你死了,我做和尚。”。欲作之“僧”,究其实质和本意,实乃“情僧”。

    《红楼梦》第一回中云: “虽其中大旨谈情,……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空空道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不离世间”也就是对生命仍充满依恋、有难以割舍之“情”。空空道人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实具隐喻之意,代表从“空空”到“情”的趋向,蕴含从执着到超越的思想轨迹。 “情僧”一词为曹雪芹独创,乃是对无情方能成佛的否定,一反佛教对“情”的看法,把“情”这种与“空”相对立的妄念看成能真正领悟佛教“色空”精神

5.解语花与海棠花

    把杨贵妃美誉成海棠,把海棠美化为杨贵妃,后来海棠怎么又变成解语花了捏?原来,杨贵妃除了名玉环,号太真之外,还有一个御赐的昵称——解语花。五代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里说,“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

释惠洪-海棠花之艳禅诗谈

   欣赏:张大千晚年遗作是张大千绘画生涯中最珍贵的创作。《海棠春睡图》一尺见方,上面有盖有张大千印章的题诗:
锦绣果城忆旧游,昌州香梦接嘉州,
卅年家国关忧乐,画里应嗟我白头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